专栏名称: 憨爸在美国
硅谷工程师爸爸,分享美式教育理念和资源,专注于英语、数学、科学启蒙,一定让你脑洞大开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筑基十一期招生开启——学习中医、厚朴筑基 ·  3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锦囊 | ...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今晚19:00直播 | 闲话假期综合征 ·  4 天前  
中核集团  ·  新春走基层 | 媒体镜头下的中核坚守者 ·  3 天前  
中核集团  ·  别再做“法外之徒”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憨爸在美国

看同事又买了大房子,我真想早点培养孩子这个能力

憨爸在美国  · 公众号  ·  · 2024-04-16 08:08

正文

01


今天给大家推荐两套童书,一套关于金融,另一套关于数学。


推荐这两套书,也是源于这段时间在同事群里经历的一番刺激。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同事,他跟我一样,也是从上海研发中心被调到美国工作的,他还比我晚两年。


不过,我这个同事很特殊,我们工程师一般就是平时对着电脑写代码吗,但是 他却有点不一样。


他特别喜欢 “折腾” ,而他的折腾,就是 “理财”


因此常常就看见他在群里发一些股票、比特币、基金这类信息。


比如讲讲什么什么公司上市了,股票翻了10倍。


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分析一下,AI时代,通过什么股票赚钱。


关键他不是纸上谈兵,他真的挤出很多精力去研究、去操作,还真就赚了很多。


前不久,他告诉我, 他新买了一套房子


我一搜他买房的那个区域,好家伙,那个地段可是硅谷学区最好的地方,很好,但也很贵。


那边的房子,一般都是长这个样子的。


这可不是我们拿死工资买的起的,可见他在投资上赚了多少钱!


有时候我还调侃他,说他入错了行业,不应该搞计算机的,还不如去搞金融呢!


可是呢,他却一本正经地跟我说:“错!如果没有技术背景,又怎么知道AI这些趋势呢?”


然后他告诫我,说: 如果一个人有理工生思维,再搭配一些财商,那就无敌了!


放在以前,我会觉得他有点太吹了,但是这两年,看他结合专业背景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及投资的股票,我是越来越佩服他了!


同事说的没错,一个人如果有 理工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对数字敏感,逻辑清晰,再加上有 财商思维 ,那么他会比别人多一些发财的机会!


有时候我在反思自己,为啥我也是理工生,我在理财方面的嗅觉就不如同事呢?


现在想来,其实还是因为我从小就没接触过财商方面的学习!


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会学习,她们也能抽点时间,接触一些别的东西,比如了解一些财商方面的知识,这对她们的未来一定是有帮助的!



所以,今天我会给大家推荐两套漫画书,一套是 《好玩的金融》 ,另一套是 《这才是数学》 。一方面给孩子做财商启蒙,另一方面培养理工生的数学思维。


这两套书,都采用漫画形式,将专业的知识点渗透到一个个轻松、有趣的故事中,适合给 6-12岁 小学阶段的孩子做启蒙读物。


《好玩的金融》一套六册,围绕“钱”的主题展开,将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呈现在孩子眼前,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金融背后逻辑,适合给孩子做财商启蒙。


《这才是数学》一套十册,基本涵盖了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点,独有的教学框架,结合生活应用场景,帮孩子打开了数学学习的新思路。


02


先说说 《好玩的金融》


在同类金融启蒙书中,它有着突出的优势。


金融知识成体系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 要想在投资上成功,并不需要天才的智商和商业情报,真正需要的,是有健全的知识构架供自己做决策。


这句话说出了系统学习金融知识的重要性。


可是,单一的金融知识点好讲,要想把整个金融体系的概念讲全,还要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容易了。


好玩的金融就是这样一套按金融体系编写的好书。


第一次看时,它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将我脑海中零散的知识串一起了。


而它串联的方式还很巧妙。每册书都设立了一个漫画主角,由主角的故事牵出一串金融知识点。


比如,在《怎么赚钱》中,漫画主角“工资”创业卖柠檬汁,首先引出创办企业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 “成本” “利润”


后又借着“工资”扩张企业的失败案例,讲清了 “供给” “需求” 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赚钱了,书中又抛出了 “税收” 的概念,交代了交税的重要性。


最后还不忘跳出钱,传达了“ 将多余的钱投入慈善组织,去帮助需要的人” 的正向引导。


整个故事讲下来,单个知识点讲透了,多个知识点串联了,还引出了经商之道,生意之经,人生启示。


六册书中,六位漫画主角轮番上场,帮孩子认识钱——懂赚钱——会花钱——能存钱——学投资——有规划。


家长们无需操心学习的先后顺序,按照书中事先规划好的学习路径顺着往下学就行了。


用故事讲述金融逻辑


写给小孩子的金融书,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既要让孩子感兴趣,又要把道理讲清楚,还要做到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拔高。


这套书在这点上做的很好,本来难以解释的金融术语,经它一番“神操作”,不但好懂,还特别有意思。


举个例子,同样是讲通货膨胀的概念,


教科书一般会用一句话概括——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会引发金钱贬值后果。”


这样的讲法,虽然全面,但对于低龄的孩子理解成本有点高,光读懂字面意思就要花上点时间。


而家长们会这样讲 ,“今天的一块钱,比明天的一块钱更值钱”。


这样的讲法,虽然好懂,但是相关现象和道理都没交代。


对这类难题,《好玩的金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抛弃对书面概念的解读,用简单、通俗的故事配合的漫画,分步骤展现出一个个金融现象,直观的揭示金融知识背后的逻辑。


比如,通货膨胀在《钱是什么》中,是这样讲的。


首先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 “如果不停印钱会怎样?”。这一步提示小读者,通货膨胀的结果是由供给货币过盛导致的。



然后,用越飞越高的气球,类比物价的不断攀升过程,用气球飞升后最后的破裂,代表恶行通货膨胀的后果。 这部分通过漫画的方式展开,让孩子们观察到了通货膨胀的整个过程。


最后硬币在政府的调控政策下,在蹦床上的安全降落。 这一步告诉小读者,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避免通货膨胀的恶果。


再来看一个讲”股票”的例子,书中用生活中的场景类比投资活动中的关系。


先将公司的所有权比喻成一大块比萨,将购入股票、分比萨的人比喻成公司股东,而送比萨外卖,就像是股票出售。 这样贴近生活的比喻,让逻辑更清晰,孩子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随后,又用珍妮开比萨店,邀请朋友投资的行为做例子,具体讲述了股票具体是怎么在金融活动中起作用的。


这样的讲述案例还有很多。 作者的用心无疑是想让孩子更多的留意到金融现象背后的逻辑。 至于金融术语的本身,则无需过多关注。


用具体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孩子学习金融知识的目的,还是为了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中,解决“看到什么买什么、花钱没计划”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为了方便知识的理解,书中配有大量思维导图,这些导图还可以被当成是具体的实操指南,落地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比如书中在讲述“需要”和“想要”的例子中,列出来一张“买东西做决定流程图”。孩子们完全可以依照这张图制订自己的购物计划。


借助这张图,在买东西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要?”“买得起吗?”“买完之后手里还有钱吗?”“每天都会用吗?”“会一直喜欢吗?……”这么一思考,也许购物时就变的理智很多。


又比如,教孩子为自主掌握的零花钱做好预算,书中给出了两份预算建议,对比了其中的“合理”与“不合理”。


孩子们可以对照这两项建议,在花钱时学会精打细算,合理规划自己的存款,进而建立规划收入的概念!


这套书还可以拿来当成一个简易版的小工具书。


在每册书的末尾页,设有对应的金融词汇表,方便孩子随时查看金融术语的专业说法。


《好玩的金融》把关于钱的学问讲的清楚,绕开了高深的词汇,建立了完善的学习体系,适合做金融启蒙最最基础的主线读物。


03


要想在金融市场中呼风唤雨,数学计算能力可不能差。


试想想,如果你想投资买房,在你做房产评估时,需要考虑贷款利率、购房各项税费等问题,这其中需要大量用到数学计算能力。


而财商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数学思维,需要用数学计算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那数学思维又是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建立的。


因此,打好数学基础对财商是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的。


这下,你们明白为啥我要组合推荐了吧!


《这才是数学》 围绕着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展开,注重数学兴趣培养和数理逻辑的构建,帮助孩子们夯实数学基础。


框架新

换条思路学数学

这套书和小学数学新课标是高度一致的。


新课标要求孩子在小学阶段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部分的数学内容。


而每个部分对应的10个知识板块,其实就是《这才是数学》的10个分册主题。


我又将整套书中具体的知识点和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共有280多个知识点和课内相同。


这张表罗列了小学1-6年级的全部知识点,其中红色的部分是《这才是数学》对应的知识点。


用好这套书完全可以做好课内学习的预习、复习,对已学知识点起到很好的巩固。


《这才是数学》在教学逻辑上是比较独特的,和教材的框架截然不同。


教材会将教纲中的四部分内容同步推进。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为例,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讲四则运算、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讲基础几何,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讲到了分数。


这样的编排逻辑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但也会有一定的问题。知识点会相对分散,一会儿代数、一会儿几何、一会儿统计……。可能会出现知识不连贯,孩子学了后面忘前面的情况。


而《这才是数学》则把所有知识点整合归类,将同类知识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分主题编成册。每册的知识点对应了教材中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


比如,《整数》中,数位这部分包含数位、书的读写法、加法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等知识点,分散在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的数学课本里。


再看看《基础几何》中的知识点和教材的对应情况。


它的编排逻辑是通过建立自下而上的知识体系,从数学自身的逻辑出发,让孩子将所学知识上下联系,串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弥补了课堂所缺失的系统性。


从随书附赠的知识导图中可以看到完整的教学体系。孩子们可以利用这张图,做知识点回顾。


这套书完全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按照 “故事—问题—练习”的结构展开,每册都设置了“思考题”,和“动脑筋”板块。


“思考题”穿插在知识讲述的内容中,随时为孩子做学后内容的训练。


“动脑筋”则安排在故事之后,让孩子阅读完成后,巩固加深记忆。


《这才是数学》给孩子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思路。对一个主题的知识点不断深入学习,培养孩子对数学的钻研精神。


这也是我认为这套书最好的地方。


形式好

用有趣的场景图解数学


我们都知道,低龄的孩子对图形的敏感度远超文字。


这套书就抓住了这个规律,换了一种轻松的方式教数学。


它有点像新加坡数学中的图解法。利用给数学符号配上了漫画形象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数学公式。


比如,“加减乘除”成了数学城市里的运算小队队员。


分数王国住着二分之一国王和四分之二王后。


书中,把数学知识很好的融入了画面,帮小读者们建立起直观的数学概念。


比如,书中用画图法讲计量单位,还变换了两种方式。让孩子一看就明白,10cm和1dm无论是高度还是面积都对等。


又比如,《分数》中,蛇先生为什么名叫三分之二, 它只要卷曲身体就能呈现出这个数学公式的图像形态。


漫画还借鉴了经典的童话故事场景,拉近了和小读者的距离。


比如,《比和比例》中借用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故事场景。 数字12名叫爱丽丝,有一天她一不留神掉进了兔子洞……


《计量单位》中,数字爸爸给儿子讲了《绿野仙踪》的故事。 故事中有多萝西,有魔法师、泡泡女王……。


你看,同样是学数学,加入了多样的场景,让原本枯燥的数学概念立刻变得鲜活了起来。


教法妙

变换方法学好数学


数学教的好不好,还是要看方法。


《这才是数学》是给低幼人群看的漫画书,为了让孩子彻底弄清楚数学逻辑,不停地变换着方法,其形式往往让人意想不到。


举个例子,在讲述“小数”的知识点时,人教版教材是从菜价,体温、身高等“生活中的小数”引入小数概念,然后再用做题的形式介绍小数和分数的转换等知识。


而北师大版教材的方式也大同小异,用孩子熟悉的“买东西”场景引入小数的知识。


在《这才是数学》中,小数则化身漫画人物,变换出多种形象,让孩子理解。


比如,它用面积和数轴的漫画,先让孩子直观感受了什么是小数。比起整数来,不是缺一点就是少一点。


又通过了一个“小数星球”上“小数点”大罢工的故事,帮助小读者理解小数点的重要性。


在讲解小数与分数、百分数形式互换时,漫画的表现更直接,用一面神奇的小镜子看自己的“变身”。


在讲无限小数时,小数0.摘下头上的点,直接弹开,成了0.3333……让孩子一看就明白了“无限小数”的含义。


教材中,在学完这些小数的初级知识后,要到五年级才继续学习小数的乘除法,而且讲述的方式也有点枯燥,直接用例题代入知识。


你看,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关于小数的乘法就是这样。


而在《小数》中,是了用丰富的图形语言来表现的。小数们帮瓢虫女士割草皮,算面积、分三明治,算每人应该吃多少。


这样有趣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学起来更轻松。相信看了这样的数学漫画书,孩子们一定会爱上数学的。


这两套书的简单介绍就到这里,希望今天我的推荐能成为孩子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