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行未来
清华工科妈妈,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的学习者。我想和你们分享我在育儿实践中所知所感所想的一切。微博@惠施_在路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𝒐𝒖𝒕 𝒐𝒇 ... ·  17 小时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𝒕𝒂𝒍𝒌 𝒕𝒐 𝒕𝒉𝒆 ... ·  昨天  
知乎日报  ·  知乎瞎扯|你捡过最大的漏是什么?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票房已突破 26 亿,如何评价《唐探 1900》?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童行未来

科学 |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启蒙?

童行未来  · 公众号  ·  · 2016-06-26 18:02

正文


继艺术、英语、数学启蒙之后,「科学启蒙」成为育儿圈里又一教育新动向。目前国内外学前教育研究者一致认为, 早期科学启蒙对幼儿认知发展和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价值 。从本期文章开始,我将写系列文章聊聊幼儿科学启蒙这个话题。

今天先从价值观层面谈起: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启蒙?

这是一个「道」的问题,三观正了,我们后面谈的「术」才不会走偏。


传统的科学教育
我认为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是很缺乏的。 传统学校教育注重“传授科学知识”,学生只是一个接纳知识的容器、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对具体事实性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即使是动手技能训练,也只是按照给定的实验规程进行流程化的操作。这种灌输式的科学教育方式,有两个问题:

  • 忽略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们经常看见一篇毫无科学依据或者论证过程有着严重逻辑缺陷的文章,能在朋友圈里广泛流传,传播者中甚至不乏高知分子,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科学思维方法在国民中仍是稀缺物。


  • 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和情感是分离的。 学生很少能体验到真正的“探索-发现”过程,很多人从来没有机会领略过因探明世界的某一本质而产生的那种兴奋感和自我满足感。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孩子越到高年级越不愿意提问,在这种灌输式教育下,他们早就对世界之于他们的种种未知之处失去了兴趣,这对于一个终身学习者的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面向终身发展的科学教育
真正的科学教育应该培养一种科学素养,相对于单纯的知识,科学素养是一种立体的结构,它是一种乐于探索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情感和态度、一种理性思考的科学思维和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对世界的科学认识。 这并不仅仅对于科学家有意义,而是对每一个人都有重要意义。我们每天都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出大量决策,求实和理性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是目前我们所知的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可靠的实践方法。

这就是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装满知识的“万事通”,而是 让他们成为对未知始终充满好奇的问题探索者 ;不是将科学知识灌输给孩子,而是 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探索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是为考试升学做准备,而是 形成一个好的问题解决者所应具备的人格品质,为孩子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

所以,我们提倡这样的科学启蒙:

在探究、体验、发现中学习科学。 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象化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和亲身的感官体验。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幼儿必须通过动手操作,与物体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并观察到操作的结果,才能建构起真正内化的知识经 验。 所以儿童早期的科学启蒙要强调 「探究」 ,给孩子大量动手操作和实验的机会,让孩子在探索、发现中学习科学。

学习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兴趣。 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要以生活的直接经验为 基础 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可向它领教,向它探索。”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吸引着孩子去发现、去探索。 挂在叶尖的一滴露珠、操场上融化的雪人、地上水洼里的倒影,都可以成为 孩子学习科学的起点。 贴近孩子生活和兴趣的科学启蒙,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也容易让孩子建构起知识对于自己的意义。 而那些脱离孩子生活的学习内容,是很难让孩子产生兴趣的,也难以引发孩子的疑问和思考。 延伸阅读: 扎克伯格家的《宝宝量子物理》,你家宝宝看懂了吗?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见

凸显儿童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探究应该是孩子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大人不是知识的终极授予者,而是和孩子一起探寻答案的环境建构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 儿童是被动地接受事实记忆性的学习,还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来学习,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正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种”。一个在自主探究中体验过 求知的欲望 「探索 的努力 发现的快乐 的孩子,会拥有“关于世界的答案不是要等别人告诉我的,而是我自己可以探索发现”的勇气和信心,因而也更有可能成为一个终身的自主学习者。


三个层次的目标
在这样面向终身发展的科学启蒙中,我们希望孩子能获得:

  • 科学情感和态度: 对未知的好奇心,主动探索的 热情 和信心,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这种情感和态度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孩子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 科学思维和方法: 在科学探究中初步体验“ 观察和发现问题->推理预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 ”的科学研究过程和策略,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 科学知识和概念: 获得经验性的前科学概念和知识,并倾向于在解决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



幼儿科学启蒙三个层次的目标


在这个目标框架下, 情感和态度是科学启蒙的首要目标,其次是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过程,最后才是获得科学知识。 这是在面向孩子终身发展的科学启蒙中,我们所应该秉持的基本价值取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