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亮成绩:报考方向为川大图像所,
初试393 政治72 英语二 82 数学二 133 专业课 106
复试70.6 最终排名电子信息第4。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考研整个过程极为散漫,LOL从未戒掉,9-12月更是三天一小整五天一大整,浪费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基本上通完宵第二天上午中午的学习全部废掉);初试考完之后更是原地起飞,复试只准备了三天差点翻车。
奉劝大家以我为鉴,认真对待考研,千万不要作死!不要打lol!其次我也想用我的经历证明,考研与你的肝度并无太大关联,
不要觉得自己一天12小时骷髅考研大法就绝对能上岸了,找到自己学习的节奏更重要
。再次我文章中有很多地方是坑,是希望大家不要效仿的,请务必辨明。
我201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在校四年沉迷打游戏和弹琴,很多功课都学得不精。虽然专业是软件工程,毕业后坐了一年办公室(喝茶),辞职追求音乐梦想当了一年吉他老师,然后又去上海当了大半年广告文案。履历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实际上为我的复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这点在后文说明。
后来感觉自己年岁已长,不敢再继续浪了,遂决定考研。由于毕业太久我所有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可以称得上是“零基础准跨考生”。
初试备考时间: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
复试备考时间:3天(复试成绩在录取名单中倒数第一)
数学
复习时间:
整个考研阶段
辅导书&习题
:
1、狮子数学 2、张宇18讲 3、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 4、李林六套卷+四套卷 5、李永乐历年真题全精解析 6、数学二真题(卷子)
使用心得:
1.从3-9月打基础到10-12月强化冲刺我全程跟的狮子,这个老师讲得非常生动,尤其适合零基础学高数和线代。学习阶段我一天听课(约两小时)一天做题+对答案,在8月左右才把高数过完了一遍。然后开始学线代,进度稍快,同时高数改为一天一小时。
2.关于真题:由于我上课进度太慢,导致后期做题数量严重不足,从12月才开始做真题,做了10-20年的数学一天一套,做完没有一套超过120的,随后开始做李林的6+4,六套卷只做了4套,四套卷全部做完。
2.5
具体做法
:我专门买了一套题掐时间做,严格按照考试流程涂答题卡,我平均两个多小时一套,做完对个答案,把错的题在李永乐真题解析上勾出来,错的原因写上面。考试前把每一道题都重新做了一遍。
3.关于错题:之前整过两个错题本,一直到考后都没看过一眼,考前只把真题和李林的错题回顾了一下。我感觉错题对我没啥作用。。不如多做些题,认识一些新题型。
4.关于老师:我个人认为,数学的学习应当是专注一路,多点出击的。我考研开始时把汤家凤、张宇等等老师的第一课都听过一遍,最终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但是在我的学习过程中碰到听不明白的知识点(比如线代的方程组)时,我会去翻其他老师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讲解,结合多个老师的讲解把问题搞懂。
5.总结:前期多花点时间找到适合的老师,中后期专注这个老师所讲的一切,其他老师的课程作为辅助。
专业课:
复习时间:
5-12月
辅导书&习题:
1、王道定向班 2、川大真题
使用心得:
1.紧跟王道就完事了。王道提供的东西有:网课、408真题(做了15-20的)、8套模拟卷(都没做)、冲刺课(都没看)。
2.由于川大考874,是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我先看的数据结构,在7月的时候看完了数据结构的课,在8月感到时间不够,开始同时看计网和操作系统。最终9月份完成第一轮学习。10-11月完成第二轮,12月看了第三遍。
3.关于数据结构:因为分值大,我学习得比较认真,第一遍跳过所有大题,纯粹听课做笔记;第二遍我找了一个本子把所有知识点和代码以及课后题抄了一遍(最费精力);第三遍就只看笔记本了。
4.关于计算机网络:第一遍跳过大题,听一章做一章;第二遍纯看书,把所有课后题都做了,有不会的就看视频课;第三遍只看课后题。
4.5.我自己整理了一份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汇总图,包括各种分层-每个分层支持硬件-每个分层所支持协议-每个协议的具体内容,考前瞅两眼可以有效减缓混淆。
5.关于操作系统:第一遍跳过课后题纯听课做笔记;第二遍开始做题。基本和计网流程一样,操作系统很多知识不必死记,需要靠做题来掌握技巧(如虚拟存储和段页式存储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计算),所以较为轻松。
6.关于真题:我从11月开始做真题,抽时间一天一套加对答案。我发现川大874和统考408的出题方向有一些偏差,我在纠错的时候在树上具体标注出来了,12月时着重看874相关的东西。
7.关于偏门:874有些题听都没听说过,需要自己去另外查阅补充知识,对于这种题我的建议是:放着不管,你不会别人肯定都不会XD。
8.总结:多轮次是决胜关键,以理解->强化->回顾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学习,我毕业太久专业课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这种方法应该适用于跨考生。
政治:
复习时间:
7-12月
辅导书&习题:
1、神的精讲精练 2、徐涛强化班 3、神四神八1000题
4*、B站各路大神 5*、刷题小程序
使用心得:
1.开局:听徐涛强化班,在肖秀荣精讲精练上做笔记,看一章做一章1000题。
2.翻车:由于我每天只整一个小时政治并且经常划水,1中的方法我坚持到10月才把马原和史纲弄完,因时间不够而放弃。
3.补救:另外两章采取直接做1000题,在书上找答案的做法,11月完成政治第一轮。
4.悔改:后来翻了一些经验贴发现用小程序刷题是个很有效的方法,遂开始放弃做题,每晚用小程序(淘宝买的)做一套政治模拟卷并对答案,一直坚持到12月。
5.救赎:肖八出来后,无意中在网上翻到了一些政治大神的总结以及顺口溜等,开始尝试,发现非常有效,基本上两个小时就能够背下一套卷上的大题(安和包公美!)
6.总结:政治7月开始不划水, 稳扎稳打看完网课,基础会非常牢固(做题不用蒙),后期揪着肖四肖八用各种方法背就完事了。
英语:
复习时间:
整个考研阶段
辅导书&习题:
1、黄皮书 2、唐迟阅读课 3、B站上各种课
4
*、十天搞定考研词汇 5、墨墨背单词
使用心得:
1.关于单词:英语我个人认为学习得非常成功,因为投入少,回报却很多。4月我买了本《十天搞定考研词汇》,用了十天背完了4000多个单词,经常夜里两点以后睡(然后第二天十二点起),从此给词汇量打下牢牢的基础。
5月到12月我一直坚持每天用墨墨背100个单词,后来一度因为时间紧张调整为50个。
2.关于复习顺序:
6月开始看唐迟的课练习阅读,把他讲的方法都抄在本子上;
7月开始每天一篇真题阅读(10-18年),做完一轮就直接开始做下一轮,8月底的时候基本上一套就错4个以内了;
9月上网搜了一些新题型的技巧讲解,每隔两天练一篇玩儿,新题型十分简单,听完方法之后就没错过(任意一个老师讲的方法都很有用);
10月开始做完型和翻译(期间阅读没有断过),完型正确率完全随缘,翻译我看过一些课,觉得没我翻译的好;11月开始准备作文,从网上搜了很多模板自己揉了一个万能的,练了大概十篇,考场上直接默写。
3
.总结:前期一定要花点时间把单词好好背一遍,然后花三个月左右把阅读做好,唐迟的课必听。当单词和阅读都准备充分了之后你会发现其他题的正确率都上去了。
初试考完之后我就放飞自我了,期间看了一些C语言的入门视频,看了一些专业相关的慕课课程,复试前三天一天一本874就上战场了,最终过程惨不忍睹,一看分数低得离谱。
我希望我的惨痛教训能够让大家重视复试的准备,毕竟研究生更像是招聘,对学生实干能力的考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自我介绍展示的东西一定要弄懂,要给老师展示出你干活的能力(或者经历)。
这次考研对我而言是一次与梦想的诀别,是从理想到务实的转变。放弃了对自己所期望的事业的追求,转而去考虑就业、发展等等世俗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有一些遗憾。同时我也曾想过,既然能够拿出这么大的意志去学习去拼搏最终成功了,那么如果我拿出同样的毅力去练琴做音乐,难道就不会成功吗?
当然如今已经选择了人生道路,就要认真走下去。希望我写下的经验能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帮助,提供学习规划上的思路,或者避开我踩过的坑。
PS:
关于运气:本次考研仿佛受到眷顾。复试以网络面试形式开展让老师不必费心在我空空如也的脑子里深挖,同时7比3的分值占比也让我的初试成绩得以发挥最大的优势。这点没什么可说的,大家平时多攒人品吧~
关于文具:大家可以去网上买草稿纸,特别便宜十几块钱买一次一年都用不完。
笔记本
我特别推荐西西弗的笔记本,又大纸质又好,不过网上不太好买,我专门跑西西弗买的,其实那个本子是人家书架上垫书用的。另外还有卷子,我上网买的空白卷纸套装,最后也没用完。
关于定向班:
川大定向班里面有三位学长轮班守候,有问必答,
给了我非常多学习上的帮助
,在此特别感谢!
推荐阅读:
只要九块九!数据结构入门督学体验营开课啦!
十八所院校计算机考研定向班上线!来pick你的目标院校吧!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