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自律对于人生的重要性,通过德约科维奇、杨丽萍、C罗等例子说明了自律创造高级人生的道理。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尊重职业、自我尊重和生活自律的重要性,以及复利效应和长期受益的概念。最后,作者呼吁大家保持自律,因为自律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自律的重要性
文章通过德约科维奇、杨丽萍、C罗等人的例子,说明了自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自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日复一日的勤奋和付出,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关键观点2: 尊重职业和自我尊重
文章提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自我尊重,尊重职业和生活。在平凡的工作中,用克制和自律去要求自己,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显示出价值。
关键观点3: 复利效应和长期受益
文章通过经济学上的复利效应,强调了长期受益的核心因素在于时间。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观点4: 自律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文章最后强调,自律是人生的魅力所在。只有保持自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正文
作者:乔巴
(富书主编)
,来源:富书(ID:kol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jr
自律
从一块巧克力做起
这段时间,每天更新的新型肺炎病例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时不时爆出的各种魔幻新闻也让人觉得垂头丧气。
于是,有的人说:在家待久了,就懈怠了,负能量太多了,就容易忘记进取的感觉。
不过我觉得,疫情不是懒惰的借口,困难时才能考验我们的硬度。
比如,昨天的澳网决赛就让人精神一振。愁云惨淡之中,我们太需要热血的感觉了。
33岁的德约科维奇经过5盘苦战,以3-2(6-4/4-6/2-6/6-3/6-4)击败了比自己小了整整6岁的蒂姆,斩获个人澳网第8冠。
德约的大满贯数量也上升到17个,继续紧追费德勒(20)和纳达尔(19)。下周他的排名将重返世界第一
。
成为一名冠军究竟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或许你并没有直观的感受,但德约科维奇每一天的训练、生活都在诠释着冠军的定义。
德约出生在塞尔维亚,童年在科索沃的战乱中度过。4岁那年,小德靠给建筑工人送外卖得以进入球场打球,这成了他人生转折的开始。
他确实有过人的天赋,可是他的成功考的并不只是天赋。
德约曾经讲述自己的非常人生活:
一年约有11个月在训练、比赛。
为了确保饮食是最符合身体所需的,至少每6个月要验血一次,检查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高低。
每天训练8小时,为了身体只吃无麸质食品。
只有在夺得大满贯冠军后,才敢吃了一小口自己最爱的巧克力。
有知情人曾经透露德约科维奇每天的生活表。
每天早上起床会先喝一杯水,然后开始做20分钟的伸展,有时会再做一下瑜伽或打太极。
早餐经过精密设计,让我的身体有能量面对这一天——每天早餐几乎都一模一样。
八点半左右和教练及物理治疗师会合,早上要跟陪练伙伴对打一个半小时,中间用温水补充水分,还会吸几口防护员为我特别调制的运动饮料。
然后我再做伸展、按摩,接着吃午饭——避开糖和蛋白质,只吃无麸质、无乳制品的碳水化合物。
再就是负重训练时间,用哑铃或弹力绳练1小时左右——每一组动作都要用高磅数弹力绳、低重量哑铃做一遍,最多要做20组动作。
下午会喝一杯物理治疗师调制的高蛋白饮料,含有萃取自豌豆的医药蛋白。接着再做一次伸展,然后是另一堂训练课程,练球90分钟,看看发球和回球有没有不顺或动作走样的地方。然后再做第四次伸展,也可能再按摩一次。
然后就吃晚饭——高蛋白、沙拉,没有碳水化合物,没有甜点。
睡觉前,看书1小时左右,通常是自我提升或心灵冥想方面的书籍,或者是写日记。最后,上床睡觉。
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自我节制和系统训练,锻造了德约超强的爆发力。33岁的他,却仍有着23岁巅峰期的肌肉力度和近乎变态的脂肪含量。
所以,他的对手发现,无论什么时候,德约的接发球几乎完美无瑕,反手回球的速度惊人,而且在场上活动范围极大。
更可怕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德约总是保持良好的平衡,等待来球。
当他判断来球是反手方向时,他转动肩膀和胯部。德约整个身体最大限度地扭转,以至于他的背部几乎是面对着网,他的下巴靠在右肩上。球拍举高,右臂伸直,左臂弯曲,放松,无可挑剔的准备姿势使他储存了大量的势能。
作家吴晓波说过: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都以无与伦比的勤奋为前提。要么是汗,要么是血,要么是大把大把的好时光。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你羡慕别人的优秀,也要看到那份优秀背后日复一日的勤奋与付出。
这个世界的真理就是
:
每一个小小成功的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付出,每一口蜜糖都需要用苦涩的汗水去换取。
高度的自律
创造高级的人生
有一次,记者采访杨丽萍。
记者问她:“你从青年一路走来,可身材一直保持如此的好,秘诀是什么?”
杨丽萍默默打开自己的饭盒:
一个鸡蛋,
一小片牛肉,半只苹果。
这就是她的午餐。
并且这还是在高强度、不间断的舞蹈训练时,所食用的午餐。
记者又问:“难道你不饿吗?”
她回答:“热量已经够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跳舞,从没有倒在台上。”
同样有着惊人自律的还有1985年出生的C罗。
18年世界杯期间,就有人剖析C罗的身体素质。
运动员的体脂率通常在10%左右,他的体脂率仅有7%;
运动员肌肉含量通常很难超过46%,而C罗肌肉含量为50%。
这恐怖的身体素质哪里来的?一句话,日复一日的训练得来的。
关于他的勤奋,有两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C罗在曼联效力时,身体单薄,为了强化对抗性,他每天最少花一个小时锻炼腰腹肌肉。后来转会皇马,加练到每天3000个仰卧起坐。
安切洛蒂(前皇马主教练)有次开玩笑,劝C罗不要每天训练到凌晨三点,别忘记娇美的女友伊莲娜(前任)还在独守空房......
C罗的日常身体训练,每天达到3-4个小时
为了方便锻炼,他直接把客厅改造成了健身房
就是这样的自律,才造就了C罗强健的腰腹、惊人的背肌和霸道的腿部肌肉,将他送上现役球员的无上巅峰。
《认知突围》中有句话:所有的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越自律,认知能力越强,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样逐渐拉开的。
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着往前走的人。
一个人的自律中,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你自律的程度,决定着你人生的高度。
高度的自律,创造高级的人生,而自我放纵,就会在低级的欲望里越陷越深。
所有逆袭的背后
都是苦行僧般的修行
山本耀司说过: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而自律的人,势必靠决心认真地活着。
每一天我们是自律还是放纵,看起来并无多大差别。
可是时间永远是奋斗者最好的朋友,是萎靡者最残酷的敌人。
当一年、五年、十年过去,就会发现,自律与不自律,造就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去年年底,一张清华寒门学霸的计划表冲上了微博热搜。
在这张计划表里,密密麻麻地写着他每天的学习进程。
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
除了每天完成固定课程,还包括了每周两次的讲座充电,两门外语的学习,还有固定的锻炼时间。
连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都安排满满当当。
据知情人透露,这位学霸出身寒梦,当年是市级高考状元。
刚来清华的时候,他经济紧张,一顿饭只吃两个馒头,为人腼腆,一度被同学们开过玩笑。
但是来到清华后,凭借着勤奋与坚韧,他连拿4年的一等奖学金,成绩保持在全院前三。
还未毕业就被某央企以特殊人才提前聘用,成为后备干部。
有句话说得好:这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如璀璨烟花,一种如流深静水,前者短绚弥散,后者涓涓不息。
这个世界上,有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而对于那些庶民来说,除了自律与勤奋,你还能拿什么赌命运?
很多时候,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
当一个人自律到极致的时候,即便你起点不高,即便你受尽嘲讽,全世界依旧会为你让路。
说到底,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唯有自律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