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少加点班
我是李少加,《进化式运营》作者。哭笑不得,本号被读者评价为「唯一不舍得分享的运营类公众号」。这里有运营、职场、创新方法。每周一更,少加点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少加点班

运动学习抗衰老,春节备礼此三宝

少加点班  · 公众号  ·  · 2020-01-16 12: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专题研究不易,点击上方 少加点班 设为星标


春节给父母备个小礼,绝对堪称高难度技术活:
  • 直接封个红包,父母笑纳是笑纳了,最后还不是“替你保存着”,形同虚“送”;

  • 买传统保健品什么的,作为一个信仰科学的群体,咱就不缴这智商税了;

  • 至于其他服饰鞋帽、生活用品,他们可能真的不缺,况且,咱也得给长辈留下些许“采购消费”的快乐吧,什么都替他们买完了,让他们留着钱让骗子消费?


我们也可以抱着“有种缺叫你孩子觉得缺”的心态送礼,但咱作为一个不搞形式的群体,何必把职场那套“付出收益比”为负的事搬到家里?
当然,最好的“礼物”是能带个对象回家,但这得看月老心情。
那究竟带什么好?
恰巧,我最近看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国际神经医学专家 John Ratey 的著作 S park 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the brain ,即 运动与大脑的科学研究综述及应用
这部著作对我触动很大——积极 运动对提升认知力、思维能力、抗衰老、降低各类慢性病、重疾发生率 具有显著影响。
这不就是春节最好的礼物么?
给父母一套运动理念,再鼓励他们循序渐进开始运动 有条件的话,带父母买双跑鞋、买个乒乓球羽毛球拍,甚至买个毽子都是可以的。
为避免你们误解我转行改卖跑鞋了,我有义务跟各位简单澄清下,为什么我认同 John Ratey 的论点。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的品性,我从来不因一个人的头衔评估其作品。
运动健脑(及身心)的可信度简析
咱先科普下,任何涉及人体生理、大脑神经、健康长寿方面的科研,都要对其结论持保守态度。
理由是,人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对象,这种「复杂」跟理论物理「那种复杂」有着本质区别。
人的复杂在于,非可控变量太多 ,实验受限的伦理约束也特别大。
举个例子,我们要研究青少年“每天对着星空发呆半个小时”是否有利于提升语文创作水平。
最严谨的研究是找到若干对同卵双胞胎志愿者,但是,我们怎么知道在实验期间有没有某些双胞胎中的一个处于热恋中( 影响认知 )或跟语文老师闹矛盾?
至于那些保健美容的“科学研究”,就更不靠谱了…… 不可控因素过多,巨额利益渗透,实验结论可信度自然不高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仍认为 JohnRatey 的运动与大脑关系的观点靠谱? 理由有三:
1. 其著作是 综论 ,并非单独某次实验的解释,而是结合不同领域几十篇科研论文及其自身专业横跨十几年的综合;
2. 其研究跟我做专题的方式类似,跨学科( 精神医学、教育、认知神经、进化心理 交叉验证、逻辑自洽
3. 美国中学已实施推广新型体育课( 辅助 )教学将近二十年,若缺乏可信度或没有取得成效,谁敢拿自己祖国未来的花朵做测试?
当然,对我而言,还有最重要的理由 4 ,我自己也算是个业余中的业余运动爱好者,纸上得来终觉浅,它契合我自身的运动体悟。
先跟你们分享下我的运动故事。

我的运动体悟
2019 下半年,年度关键词( 我太难了 )开始鬼使神差附身,压力大,为了争取时间,我自作聪明,将每周 跑步 的时间预算全部 砍掉
停掉运动 后,我意识到自己有了 微妙 改变
首先,最明显的征兆是, 专注力显著下降 。以往写专题推文,我能轻松保持 60 分钟以上的沉浸式思考写作,但前阵子,我发现自己每隔 15 分钟左右就刷手机。
其次,我感到自己心态变得越来越保守,不愿尝试新事物, 避重就轻 愤世嫉俗 ,晚熬夜,早赖床,管不住嘴,下不了床。
然后,六块腹肌也渐渐有了一统江山之势,从名义上的中年人变成名副其实的中年男人。
……
我一度怀疑自己的 人格 是不是 了。
前阵子闷得慌,索性穿上跑鞋狂跑了一阵。
那天,有点小奇妙。

我跑步时,前面有个皮肤黝黑双腿肌肉像铁般的人也在跑,我骄傲的、轻松的快步从他身边超过,恰巧,他的运动 APP 公里语音播报响起来:
“您已跑步 6 公里……最近一公里用时 6 22 秒”……这算不得什么,后面居然还有一句话,“跑步累积里程, 1 ……”
万。
听到这个字,我脑袋一翁。
如果你经常跑步就知道这是什么概念。我的跑步累计里程连他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个黑铁汉子,真汉子。
当天,我跑了 9 公里,一般很久没运动不适合跑那么远。
隔了两天,我又跑了 8 公里,而且是变速跑,最后 1 公里冲刺( 请勿模仿 )。
跑完之后,感觉不过瘾,突然想到大学时挑战一整年洗冷水,于是当天( 初冬时节 )冲了冷水澡( 请勿模仿
恢复运动后,奇妙的事情发生 了:
专注力显著提升,又恢复了“能随时切换心态进入工作”。晚上不再想熬夜,不再乱吃垃圾食品。运动时,更倾向于挑战自己的身体上限……这种感觉,完全像大学时代年轻灵魂回归。
带着好奇心,我跑步时测了下自己的最大心率, 192
一个人的理论最大心率是「 220– 你的年龄」,所以我这个 最大心率算出的身体年龄是 28 比我的实际年龄年轻不少。
*测量 最大心率需长跑中加冲刺跑 ,请勿贸然测量
我不是在嘚瑟……好吧,也是有点嘚瑟。
更重要的是,我向各位以身示范,运动确实让我尝到了甜头。否则,我今天跟你们谈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你一句话就可以怼回我,“如果运动那么好你自己为什么不去运动?”
当时我还只是感性上觉得「运动让我更开心」,但没意识到 是运动提升了我的思考力跟专注力,恢复了我的大脑弹性
直到上周刷杂志时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了 John Ratey 的研究,于是顺藤摸瓜找到这本书。
这本书学术味很重,我直接跟你们分享下运动促进大脑健康、提升学习能力的结论。
我们先聊下运动抵抗衰老的原因。
为什么运动能让人变年轻
先谈下人脑神经的运作机制,极简,以方便大家理解为核心,尽量不提及内部神经复杂的互动。当然,如果你看不下去可以跳过,不影响后面。
大脑作为有机生命组织,它要活动、要成长、变化,这意味着它需要 能量 、需要 传递信息、反馈信息 ,需要协调能量与信息的 管理中枢 ,此外,还需要 清理垃圾
这些好理解。
大脑的能量是血糖,它需要输送能量的电缆( 血管 ),需要能量搬运工( 自由基 )。
大脑内部传递信息主要通过 激活相关 神经、 抑制无关 神经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效应实现。
比如,当你集中注意力看接球时,就是激活与“接球”有关的一切感官神经,抑制与之无关的,比如,美女拉拉队的加油声。
当然,上述行为必须在大脑 CEO 前额叶皮层 )的统一指挥下进行,这个 CEO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性」代言人。
上述是个粗略的运作机制,在具体实施工作时,比如,能量分配、神经元传递信息的敏锐度调节、 CEO 判断决策的动力系统、修复细胞促进生长等等, 主要依赖各类激素实现
了解大脑运作最基本的需求后,我们就可以理解 人体及大脑衰老的原因 了:
随着神经元细胞衰老,适应力变低,它抵抗能量搬运工( 自由基 )产生的压力能力变差,渐导致“细胞凋亡”( apoptosis ),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引起我们熟悉的“ 发炎 ”。
随着 损耗的神经元数量超过新生的数量 ,此时就 开始 发生 认知衰退 。同时,负责给大脑输送的毛细血管也开始萎缩,导致 血量整体减少 ,意味着能量、氧气、各类营养因子、修复因子也变少, 恶性循环开始 ……当重要的神经元逐渐萎缩断掉之后,我们就开始出现遗忘、认知技能丢失等各种思维衰老症。
我们从 40 岁开始, 平均每 10 年会损失平均 5% 的脑容量 70 岁之后,任何疾病都会加速这个过程。
如果想 抵御衰老 ,我们重点需:
保证大脑能量供应 增加血流量 )、 确保能量科学分配 、过多过少都不行( 保证相关激素的正常生产 )、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 提供大脑修复营养子 BDNF )、促进大脑活动( 用进废退,需多巴胺 )。
显然,运动能同时满足上述需求:
1. 运动强健心脑血管
强健的心肺能降低静止时血管的压力, 保养大脑血管少受损 ,其次,运动的肌肉会释放血管内皮及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扩展血管增加血量, 保证了大脑细胞得到全面“滋润” ,确保神经元细胞火力全开,也更有效的清理大脑内的垃圾。
2. 运动能 提高非常重要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的释放量。
它负责神经元联结的建立和保养,我们都知道,学习、记忆、思考的本质都是神经元复杂联结的结果,所以, 如果你缺乏 BDNF ,意味着你学习效能会降低,也更容易遗忘
3. 运动能抵抗慢性压力、改善情绪、提升免疫力
这一点,我们下面再细谈。
简而言之,运动 能提升你的压力阈值。
打个比方,以前餐桌上老板夸了其他同事没有夸你就足以让你“压力山大”,经常运动后,老板在全公司指着你鼻子怒吼,你也能“一笑而过”。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运动能增强骨骼
你可能认为骨骼强健跟大脑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老人骨质疏松容易骨折,一旦骨折,意味着「 一段时间不能运动 」。运动本身又是延缓衰老的第一武器,所以……
尤其是女性, 30 岁之后每年会流失 1% 的骨钙含量,更年期时,流失速度增加了一倍。
幸运的是,美国塔夫茨大学( TuftsUniversity 的研究表明,那些参加力量型锻炼一年的女性,其髋部和脊柱的骨密度增加了 1% ,而久坐不动的那组女性,其相同部位的骨密度流失了 2.5%
女性更需要锻炼力量 ,男士们,别惹怒你们的老婆。
除了上述好处,运动还能提高我们的动机系统( 让你更有活力 )、 释放“青春之春” 逆老化 )以及促进神经可塑性( Plasticity )。
显然,运动不仅是“为了防止老人病”, 对年轻人,包括儿童、学生、成年人,运动都能大幅度提升理性思维能力、认知思维能力,对成年人的致命病——焦虑、压力的伤害也能最大限度消除
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 恢复运动后,我明显感到专注力提升,大脑更活跃,灵感更多
运动让你学习成效更高
我们的一切感知、学习、思考都是通过大脑神经元的联结来实现,而我们与环境互动又会改进大脑神经元的联结。这意味着,大脑通过不断形成“新的联结线路”来应对世界。
在最严格的意义上,我们不仅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我们哪怕是“时隔三秒就变了人”。
大脑就是具有如此神奇的可塑性 Plasticity
可以这么简化理解:
当我们说一个人“专注力强、擅于自控、情绪稳定”,意味着他大脑激活目标神经及压抑非目标神经“更精准”;
比如,你能快速从下面的杂乱信息中“看到这句话么?”


但是,如果你大脑神经 压抑无关线索 的精准度很高,相当于你看到的是:

一目了然,对吧。
同样道理:
当我们说一个人“记忆力很强”,意味着神经元联结发育的更壮、保养的更好、社交关联的范围越大。
当我们说一个人“主动、积极、行动力强”,意味着他大脑有足够的“动力奖励”( 多巴胺 )。这意味着他面对困难更倾向于迎难而上,经历挑战越多,进步自然越大,产生良性循环。
前面提过,大脑的 CEO 前额叶皮层 )越发达,意味着它的联结线路越复杂,意味着你可以“实现多元化的联结”,自然能 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活动 ,通俗的说,深度思考。
* 以上是极度简化的描述,为的是协助大伙理解大脑可塑性
大脑能否“高水平发挥”上述可塑性,关键 依赖的是几类调节信息流的激素
  • 血清素 又称大脑警察,它能控制坏情绪、冲动破坏、增强记忆;

  • 多巴胺 都很熟悉了,“奖励”动力系统,缺乏多巴胺的人什么事也不相干;


此外,还依赖建立和保养稳固全新神经回路的营养因子: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 促进神经元细胞的生长、生成更多分支、促进并巩固联结( 学习及记忆 ),同时还能抵御细胞死亡。


此外,还需各类促进细胞生长的因子 IGF1 FGF2 VEGF 等等……简而言之,如果缺乏这些因子,我们就会感到抑郁、紧张以及 迅速衰老 反过来,如果我们能提高这些因子,意味着我们能抵御老化。
一系列有关衰老、认知教育的脑科学研究从不同视角发现, 运动能极大促进上述因子的分泌 ,从肌肉活动开始,在身体代谢内产生系列良性生理循环,优化大脑。
2007 年德国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人们在运动后学习词汇的速度比没有运动学习的速度快 20%
美国一个学区( 泰特斯维尔 )学生的标准化考试分数均低于州平均分,自从 2000 年实施新型体育辅助教学项目后,该学区阅读成绩比州平均分高出 17% ,数学则高出 18%
* 需强调,运动本身不会让你自发领悟数理化,但运动能为学习提供“强劲”的神经元弹药,打下坚实的生化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运动还能提升心理层面一个极为重要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
* 自毁简史 中也提到过信念对学习影响,自我效能与信念息息相关
自我效能感是指我们“认为自己能否干成某事的信念”,显然, 自我效能感越强 ,意味着我们感到自己更具“自我掌控力”,意味着我们对焦虑与压力有更强的免疫力。
为什么运动能增强自我效能?
因为 运动的效果反馈很快
比如,一旦你感到轻度焦虑,只需小跑 10 分钟或者跳绳,这种感觉马上烟消云散。 这种 “靠自己摆脱困境的感觉”会强化你的大脑态度,让你对待其他问题也变得更积极
实际上,对于我们成年人的最大杀手:慢性压力、现代式焦虑,都是“刀刀催人老”的“文明病”。
这些焦虑、压力本身是人体的 自然 应激反应,但现代文明不允许我们拿着弓箭射杀“房贷”,射杀“傻逼领导”,射杀愚蠢的“物质攀比的意识形态”……
于是这些内分泌,使我们大脑始终处于“报警状态”, 保证生存 的神经元回路牢牢 占据了资源, 极大的 抑制创建新 的神经回路的能力,而 有效学习的本质正是创建新的神经回路 ,而 焦虑感偏偏不让你创建 ,尴尬了。
这也是我们平时观察到的现象, 无忧无虑的孩子学习能力超强,焦虑的成年人总是“学完记不住”
运动 ,恰恰是 消解压力与焦虑负面伤害的克星
当我们感到焦虑或压力时,会触发“恐惧”感——心跳加速、呼吸加剧——但这些生理状态,跟运动时非常类似——但 运动是你主动发起的、可控的、有益的 ,这类 生理反应渐渐会与运动相关联取代恐惧感

换句话说, 当你感到焦虑时,它会促使你产生“想去跑一跑的冲动”而不是“恐惧感”
凭借运动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我们就可以阻止杏仁核的失控运作 当我们用行动来回应时,我们相当于开创了一条安全旁路 ,并随着运动释放的脑营养因子( BDNF )不断巩固该神经回路的控制度,最终产生 积极的滚雪球效应
*运动对心理疗愈的巨大价值已经被引入“认知行为治疗 ”(CBT)核心技术之一,可见一斑。

这种能自己主动控制焦虑、驾驭本能的感觉,我们称之为“自由”
目前,我极其简化的描述了运动与学习、抗衰老的关系,其中遗漏了很多很多的大脑机制描述。但这不重要,我们只需明白,运动才是人体健康、保持“优秀状态”的本能即可。这一切,早已写在漫长的进化岁月中。
无论你多忙,借口多么多,记住,运动永远“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前阵子的亲身体悟深刻验证了这一点。
那么,你肯定想知道,怎么样程度的运动才算是锻炼到位了?
均衡运动的建议
John Ratey 给出了常规的运动指南,他建议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制订一个整体计划: 有氧能力、力量、平衡能力以及柔韧性。
1. 有氧能力
每周锻炼 4 天,时间在 30 分钟到 1 小时之间,保持最大心率的 60%~65% 对于缺乏运动的人, 只需快走或慢跑即可达到这个心率
2. 力量
每周进行两次举重或阻力器械锻炼。做 3 组举重器械练习,每组重复 10 15 次。 除此之外,需要弹跳或跳跃的运动也有助于你增强骨骼,跳舞、有氧操、跳绳、篮球等等,这些对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症非常关键。
3. 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每周进行两次 30 分钟左右的平衡和柔韧性锻炼。 瑜伽、太极拳、格斗术和跳舞,所有这些需要技巧的运动对保持身体的灵活性都很重要。
像我以前缺乏平衡跟柔韧练习,前几天就去买了平衡木用于辅助锻炼,此外健身球、波苏球( Bosu )也可以锻炼核心肌肉群。
就我个人体验, 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 ,那些一上来就想要挑战强度训练以期获得“额外好处”的人往往坚持不下来, 这跟抱着功利心学习的心态雷同
运动就像阅读,它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享受运动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了,随着你基础体能、身体素质的提升,的确可以尝试提升强度。
比如,像短跑运动员跟足球运动员的“间歇训练法”( 跑步中穿插快速跑 )就能显著增加 HGH 人体生长激素,也称“ 青春之泉 )的分泌,它能燃烧腹部脂肪、让肌肉纤维有序层叠,同时增加大脑容量, 逆转老化 。这可比整形美容节省了几十上百万,还不用挨刀。
不说了,我先去做个间歇训练跑再回来写结尾。


尾声
我跑完步,坐在草地上看着黄昏时,脑海里突然冒出了刻在伦敦西敏寺地下无名墓碑上的文字,它很出名,但此时特别有感: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清楚自己对这个疯狂的世界无能为力。
跟那个跑了 1 万里的黑铁汉子相比我算不得什么,所以我写这篇专题,哪怕它能提升你 0.1% 的运动概率,哪怕它能让你偶尔产生“要不去运动下吧”的想法,我认为就值了。
我真挚希望各位能收获更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灵魂、质感的人生。
运动,会是我 2020 的关键词。
生命, 在于运动。



*点亮「 在看 」,我会看到你
*老读者建议,有空再刷一遍,会有更多惊喜

本文由作者 李少加 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少加点班),媒体转载请后台回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