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悦汇
肿瘤医患交流平台,关注即可进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悦汇

专访|孙燕院士:中国内科肿瘤学,扬帆、起航!

医悦汇  · 公众号  ·  · 2017-07-10 20: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者按

2017年7月6日-8日,第十一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和第六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数百位专家学者云集,共同探讨肿瘤诊疗。值此契机,《医悦汇》邀请中国工程院孙燕院士进行专访,与我们分享肿瘤内科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程院 孙燕院士

中国肿瘤内科的发展离不开 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和老一辈 的支持

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从几 千年前古希腊和我国殷商时代就有 记载,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罕 见病。新中国的肿瘤防治事业开始 于建国的第八年,那时中央就敏锐 地感觉到在建国初期本来还不常见 的疾病的肿瘤在卫生工作中越来越 重要,所以很果断的把当时在建的 日坛医院改成肿瘤专科医院。并于 1958年正式接待病人。这是新中国 肿瘤防治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

当时对肿瘤医院发展的有过一 个重要的论证,就是决定以“多学 科综合治疗”为发展模式,这是一 个以人为本的重要决策。时任肿瘤 医院顾问的金显宅和副院长兼书记 的李冰是外科专家,院长吴桓兴和 谷铣之主任是放射治疗专家,但他 们共同支持筹建内科治疗专业,并 于 1959年在艰苦的条件下正式启 动。在那个阶段我们发展地很快, 一个重要的“好声音”就是在1962 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肿瘤 大会上,以钱部长为代表的带团30 多位专家参加了这个会,在这会上 中国的报告很受重视,其中高剂量 化疗治疗绒毛膜上皮癌和 N-甲酰 溶肉瘤素治疗睾丸精原细胞瘤被誉 为“药物治愈肿瘤的典范”。

十年浩劫由于“四人帮”胡说 肿瘤是“高精尖”肿瘤医院几乎被 拆散。1972年由于陈毅元帅和国际 友人斯诺患癌症,周恩来总理力挽 狂澜提出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 肿瘤医院应当恢复。吴桓兴、李冰 借此将下放的业务骨干调回,并把 其他院所下放的科研人员调入成立 了肿瘤研究所。根据周总理的指示, 我们做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恶 性肿瘤死亡的回顾调查,后来绘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癌症死亡分布图》, 这个地图集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因为 它的清楚地显示了中国癌症分布的 情况,而且发现很多常见肿瘤高发 性。我院在河南林县的工作,最早是 由吴英凯教授带队做了华北三省市 的食管癌的调研,后来半个多世纪我 们检查食管癌防治研究工作取得重 大突破,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在 基层癌症肿瘤防治的典范”。1975 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以李冰院长为 首在云南个旧开展矿工肺癌的防治 研究工作。经过我们这几十年的努 力,云南个旧的肺癌病因已经清楚, 通过防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 启东肝癌的高发区通过应用甲胎蛋 白检测发现小肝癌的也取得重大成 果;鼻咽癌的研究易感人群的发现 受到全世界瞩目;山西子宫颈癌高 发区不但发现了新型 HPV还在开展 疫苗的临床试验。高发区的研究无 疑是我国肿瘤防治工作的一个亮点。

改革开放以来内科肿瘤学的 迅速发展

如前所述,我国内科肿瘤学开 始于上个世纪 50 年代,当时设备十 分简陋、肿瘤内科知识水平和经验都 相当有限,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使这 一新兴的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不断发展。尽管文化大革命期间学科 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机会到国外 去考察访问、学习、与国际同行交流, 从那以后我国临床肿瘤学又得到了 很重要的发展机会。那时,我们举 开双臂举办了很多国际会议,这些会 议引进了国际上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同时也使国外同行对我国有了比较 深入的了解。其中包括1983年在北 京举办的“国际中医中药与免疫讨论 会”、1988年北京“UICC亚洲肿瘤 内科高级培训班”,1990年由我国 政府和 WHO共同举办了癌症疼痛 学术讨论会和培训班,1996年在昆 明主办了第三届亚洲临床肿瘤学会 议,2006 年在北京和CSCO共同举 办了第六届亚洲临床肿瘤学会议等。 因而促成了不少合作。而CSCO的 成立无疑是我国临床肿瘤学发展的 又一重要里程碑。

同时,我们从1985 年举办了第 一届全国肿瘤化疗学习班开始,到 2005 年共举办了15届,学员累计 超过 2000人。我们请了国际知名的 学者和我国药理、临床专家授课, 效果比较显著,这些人的绝大多数 都成为了全国各地肿瘤内科的业务 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对新时期我国 肿瘤内科的学科建设、内科治疗的 普及和规范化开展,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为 各地培养了大批专科人才,因之被 誉为内科肿瘤学的“黄埔学校”。 从 1990年开始我们为从事抗肿瘤药 物临床试验的人员举办抗肿瘤药物 GCP培训班,迄今已经办了11届。 由于这些努力,带来了我国肿瘤内 科的空前繁荣,在二十世纪90 年代, 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肿瘤内科的专 业科室,肿瘤内科队伍不断壮大, 无论在学术交流的内容还是参加人 员的规模,学习班都已经不能满足 肿瘤内科发展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 近一年的筹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 瘤医院内科于2007 年7 月27日至 30 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起召开 了第一届中国内科肿瘤学大会,从 第二届开始,大会更名为中国肿瘤 内科大会(Chinese Symposium on Medical Oncology,CSMO)。目前, 中国肿瘤内科大会已经发展成为我 国肿瘤内科界标志性的国家级学术 盛会,带动了我国肿瘤内科的学科 发展和学术繁荣,今年是第十一届 中国肿瘤内科大会,11 年来大会见 证了我国肿瘤内科的发展历程。

国家癌症中心的成立是一个 新的重要里程碑

国家癌症中心的成立是发展中 又一个重要的标志和新的起点。自 从肿瘤医院成立以来,我们的老前 辈们从来都是以动员全国的积极性 共同发展肿瘤防治事业为己任,我 们癌症中心传承了这样的精神,而 且不断创新。2016、2017年以赫捷 为通讯作者连续在著名的 CA杂志 发表两篇关于我国癌症发病率和发 展趋向,大中小城市的统计资料。 这两篇文章虽然还有一些争议,可 是大家看到在 2000年到2011年期间 中国的癌症死亡率已经开始下降了。 中国的癌症发病率男性持平,女性 在增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我们国家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像 美国 90 年代的样子,已经到了平台 期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拐 点显示我国肿瘤防治的工作的成绩 也表面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小城市、中等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 比较,引起了很多评述。因为很多 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在 小城市发病率很高,可是到了大城 市发病率、死亡率到下降了。随着 城市化,随着国家重视环境的改善、 饮食卫生、特别是控烟与新药的开 发,预期中国癌症的发病率情况在 十年、二十年以后一定会有明显的 下降。中国癌症中心很重要的任务, 就是带领全国大家共同前进,实现 肿瘤工作者的中国梦,使癌症得到 控制,发病率下降,死亡率下降。

我们最近几年已经慢慢融入国 际大家庭,在国际会议上也有不俗 的表现,特别是在十五、十一五、 十二五期间,我们原创的新药,例如 恩度、埃克替尼、西达苯胺、阿帕 替尼和我国在应用维甲酸与三氧化 二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成果 都受到全球的瞩目。成为ASCO与 ESMO 等国际会议的“中国好声音”。 我常说个人和学科的发展与祖国的 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到国外深造 的学者回国创业,他们看准了祖国大 发展的前途。所以我对我国肿瘤内 科学的前景看好。通过政府和全国 同道的努力,我们肿瘤人的中国梦: “让肿瘤发病率下降,让肿瘤死亡 率明显下降”一定会实现。


扫描关注“医悦汇”,认证后进肺癌、胃肠肿瘤、乳腺癌、肝癌...... 康复互助/医生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