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关停2122家养老院,持续4年强措施倒逼养老服务升级
1月2日在京召开的2018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说,截至2017年9月,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已达2.8万余家,养老床位近700万张。全国民办养老机构达到1.25万余家,同比增长7.8%;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互助型养老设施分别达到3.8万家和7.8万家。
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国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国93.4%的养老院不同形式提供了医疗服务,提前完成50%的预定目标;养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由2015年低于30%提升到了46.4%。
2017年,民政部还联合多部门开展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全国4万余家养老院进行排查整治,处理隐患近19.7万处,依法取缔、关停、撤并养老院2122家。
2月1日,据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介绍,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是2016年底在中央第14次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总书记亲自部署的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6件实事中的1件,这件事是由民政部牵头。
2017年3月,经过调研和准备,民政部和公安部等几个部委一起联合启动了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这个专项行动计划开展四年。2017年主要工作:
第一是对全国41700多个养老院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无论是经过有关部门登记的,还是没有经过登记的,都一一进行了排查,并按照“一地一案、一院一策”的要求进行整改,共整治隐患19.7万个。经过一年的整改,2017年养老院发生安全问题的情况大幅度下降,下降了24.9%。
第二,提供养老服务的产品进一步得到了丰富。
第三,养老院服务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养老问题的供需矛盾还是依然非常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供给方,我们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还不高,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老年人有效的需要还是不足的,老年人的支付能力还是不高的。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018年,民政部要继续抓好这项工作。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但是有些问题的整改还不到位。比如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养老院、养老机构的最基本安全需要,但因为现在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现在采取的一些措施有的还是临时性的,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的。
日前,从天津市民政局获悉,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全市420余家养老院进行了全面排查,已经关停了30余家“小散乱”养老院,关停的养老院,多数是具有较长历史的敬老院,这些敬老院的房屋、设施较为陈旧,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下一步,天津市将推动全市养老院自我变革,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从重庆市民政局了解到,2017全市对1084家养老机构进行整改,关停不合格养老机构64所。关停的养老院要么是没有许可证,要么是消防要求不达标。
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将增加养老项目的部分投资成本,实力小运营不好的企业将会难上加难,助推了市场优胜劣汰的速度,使养老机构从数量建设迈进质量时代,单体项目是否能盈利将是考验企业经营水平的唯一标准。
高晓兵副部长:出台养老院分级标准,大力支持居家养老
现在特别需要居家养老服务,中国人养老习惯还是大多数人愿意在家养老。居家养老需要社区给予支撑,这个方面民政部做了一些工作,开展了一些试点,在一些地方也取得了成功,我们要推广这些做法,进一步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
2017年通过大检查,通过整改,我们出台了养老院基本规范,我们称作“门槛式”规范,只有达到这个规范才能称作为养老院。下一步,还要出台分级养老院标准,引导养老院能够在更高标准上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十三五”规划当中对养老有要求,我们也要认真地实施。这里面主要还是要加大养老院的投入,大家都知道养老院的护理员、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是不高的,收入还是比较低的,所以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不太好,人才的流失很大,我们也希望在养老院的服务队伍上能够加强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家庭支持政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需求将得到释放
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消费需求尚未大量释放,服务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医疗康复衔接不畅。
近日,民政部联合中央综治办、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召开视频会,部署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
会议强调,2018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全面摸清康复对象、社区康复资源等工作底数,建立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分解任务;要加快培育服务机构,完善服务网络,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和专业机构支持作用,切实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覆盖率;要打通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患者家庭、就业服务机构之间的衔接障碍,着力做好转介工作。
要不断完善家庭支持政策,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健全社区支持网络;要加强相关政策统筹,形成社会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以奖代补、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合力。
各级民政部门将提请各级党委和政府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推动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及相关保障力度。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和政策联动。要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扶持一批示范性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加快发展。
2月1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老龄办主任,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表示,2018年将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研究重度残疾人集中或者是社会化照料护理服务的政策,缓解家庭照料负担;深入推进居家养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推动省级层面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高龄、护理、服务补贴制度,加快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延伸:需要警惕的不是养老高端化,而是地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