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对加肥猫同学提出严正批评。
我本来指望他能每周或者每两周给我写篇稿子,调剂一下读者的口味,别老我一人在这儿叨逼叨。结果坚持了一个月之后,他就跑到新疆浪去了,回来后又拍他餐馆的宣传片,我的稿约估计早就着他店里的千层面吃了。
我这个星期二开始发烧,我认为他要负上一定的责任。
前天他终于又给我扔过来一篇稿子,我决定暂时再和他做半个月的朋友,之后再看他表现。
下面这篇文章里谈电影对他的改变,这是个有意思的主题。
关于电影的价值,许多年来争论不休。商人们觉得它就是个商品,电影创作者觉得自己手里的是“更深刻的真实”。有的观众看个乐,有的观众却喜欢在电影中领悟人生奥义。
我是这么觉得,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喜欢看电影,那他应该曾经被电影潜移默化的改变过,哪怕只有一次。
我就有这种体验。在大学刚毕业的那年,我特别想去书店打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了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语》,里面松隆子为了心爱的学长考到了同一座城市,那个学长打工的地方就是一家书店。后来我还真就去了,在书店还真就遇见了我现在的媳妇,现在想想,真的是肥肠诡异了。
今天这篇文章加肥猫就讲了两个电影改变他人生的时刻,也许你也会有这样的“决定性时刻”,不妨在留言里写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下面是公号后台新上线的一个什么广告系统,插进来试试,我刚才试了半天,说只有广告前后有超过300字的内容才可以,就只好插这儿了。
如果是你感兴趣的类目,不要犹豫,点!我看看放一次能加几个鸡腿。
题目
:看电影真的能改变人生么?
作者
:加肥猫
公众号id
:蜜汁小确幸
我是个网球迷,对于ATP排名前五十的球星甚是熟悉,如数家珍,
对于WTA的女球星呢,只要长得好看的,也能如数家珍。
在此之前,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足球迷,但不知道何时起,告别了足球迷的身份,甚至对世界杯都意兴阑珊了。回忆了一下,肯定不是因为网球移情别恋。因为,爱上网球,是在对足球丧失兴趣之后。足球和网球之间,存在一段漫长的空窗期。
忽然,我记起了那个决定性的时刻。
2004年,好莱坞大片《后天》上映,因为冰寒气候的来袭,三位英国科学家,在一个小屋子里,快要被冻死了。他们找到了一瓶威士忌。这将是他们生命中喝到的最后的酒。于是,他们干杯。前两个说:“为了人类。”第三个想了想说:
“为了曼联。”
——显然,他是曼联的死忠球迷。
那个初冬的清晨,尚未供暖,我瑟瑟发抖地坐在马桶上,想起了电影里的这个场景,我决定不再做一个足球迷了。毫无疑问,地球正在变冷,假如不幸遭遇英国科学家那样的境遇,必须为哪个球队喝杯酒的时候,我想不出应该怎么说。
我在青岛。它号称是足球城,却有一个糟糕的球队。我只好别无选择地爱它。从这份爱中,我得到的快乐委实有限,于是就像个唠唠叨叨的怨妇一样整日抱怨不休。这个球队以前叫海牛队,随着赞助方的换来换去,名字差不多每年都要变一下。
有一段时间,它的赞助商是青岛市城阳区国际工艺品城。于是,它就叫“青岛工艺品城队”。
因为《后天》这个片段的启示,我终于从这份悲伤执著的爱中解脱了。我不想在生命的最终时刻,喝下最后一杯美酒之前,说什么
“为了工艺品城”
。
从对于我人生的意义而言,另外一部电影《勇敢的心》比《后天》更加重要
。《后天》让我从迷恋大球变成钟情小球,《勇敢的心》让我从公务员变成媒体的记者。说起来,那是一个更加具有决定性的时刻啊。
年轻时候,我在某市交通局做公务员,负责宣传,每天扛着一台摄像机,拍摄热火朝天修路的场面,回来后写篇小短文,“我市掀起了公路建设的新高潮”,然后送到当地的电视台播映。我的拍摄手法会借鉴喜欢的电影镜头,因为过于花哨,难免会遭遇剪刀手,可是我依然充满创作的冲动。毕竟年轻,最不缺乏的就是冲动。
施工单位总是热情洋溢地招待我,临走的时候再奉送土特产。我满怀着丰收的喜悦,打着酒嗝拎回家。收到的土特产如此之丰富,令我基本不需要光顾菜市场。这样幸福的日子过了好几年,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唯一的遗憾是,依照所掌握的汉字词汇而言,我似乎可以写点更有趣的东西,一味“高潮”来“高潮”去,哪怕镜头再花哨,自己都觉得冷淡乏味,心情遂渐渐坠入低谷。
当时,正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有各级领导来视察工程进度。某一日,听说交通部部长要来,局长便命令我扛着摄像机早晨8点就跑到边界去等着。等到10点,部长的车队才浩浩荡荡地开过来。让我郁闷的是,这条路快跑到头了,车队也没停下来。那我岂不是白来了,还拍个鸟去。
突然,部长的车停下了,他推开车门出来,走向路边。我大喜,动如脱兔,扛起摄像机向他冲过去,却见部长缓缓地解开了皮带,稀里哗啦地小便起来。那个场景很是壮观:一行人等纷纷走下车,效法部长,一泄为快。是日,春风骀荡,阳光明媚,众领导无私地给沃野施肥,定然为日后的丰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只有我很郁闷,果然是拍了个鸟。
这个偶然事件,令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怀疑,怀疑它是否有价值。我开始感到隐隐的不安了。后来,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
《我的精神家园》
,作者是个陌生的名字,叫王小波,跟历史教科书的农民起义者同名。信手翻到了那篇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读完了,心里有一种遭了闪电般的震动。我摸摸日渐隆起的小腹,醒悟自己就是那种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觉得自己有必要跳出来,或许是掉入另一个猪栏,好歹有点变化。
然而,依然缺乏足够的勇气。周末值班,我借到了《勇敢的心》影碟,在办公室观看,正好即将退休的副局长也过来串门。我们先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然后就开始聚精会神地观看,毕竟苏菲玛索很好看,剧情也很燃。
观影过程中,副局长把茶杯稳稳地放在自己的肚子上方,因为它过于庞大突出,可以兼具茶几的功能,而且滴水不洒。当华莱士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喊出那声石破天惊的“
FREEDOM!!
”,啪的一声脆响,副局长的杯子打翻在地。我吓了一跳,赶紧帮他收拾一地破碎的瓷片,询问他有无烫伤。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没关系,茶早就凉了。”
那一刻,我忽然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必须要走,寻求自由,不管死活
。我要起义,我要反抗,我要推翻的对象,不是某种刻板的体制,而是那个终将被免费土特产喂出一个大肚子的自我。我不能任由它如同暴君一样统治我想要飞翔的灵魂。
一个月之后,我辞职了,去了一家杂志社做见习记者。这是我人生路程上的一个转折点。我做过一些深感后悔的事情,但永远都不后悔离开了机关。并非对公务员这份职业有什么不敬,而是它不适合我,就像一只猫不适合呆在狗群里。我只爱喵喵喵,无法融入汪汪汪的慷慨激昂大合唱。
你看,电影就是这样改变了我的人生。很遗憾,都是大俗片,不是什么更有品味的大师之作。或许,你也曾经有过如我一般的决定性时刻,不妨留言说一下吧,看看会不会有人与你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
新关注的朋友可能不太知道加肥猫。他是我在青岛的处女座朋友;他写了三本毫无上进心的闲书;他在青岛老城的老房子里开了两家很有(zhuang)范(bi)的西餐厅;他说如果有我的读者去他那儿吃饭,可以给打折,但他一直不告诉我到底给打几折,可能得看他当时心情....
下面是餐馆的公众号:
“蜜汁小确幸”
,如果你喜欢他的文章,那很可能也会喜欢他做的菜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
这样的电影,就应该挣大钱
斗胆给这部主旋律大片把把脉
这么燃的国产青春片,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了
这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电影了
导演您这是拍了个啥玩意啊
这部名字很蠢的国产片,竟然是上半年的小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