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本文作者
耿进奎
先生,现为朗朗教育集团董事长。闻道智库高级顾问。本文写于五年前创业关键时期,是一个实践者用心血熬成的“鸡汤”。
中国人缺乏死亡教育,中国企业家缺乏失败教育,盲目追求永生和规模,反而缺乏敬畏和忧患意识。正如任正非所说:
“
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
有些企业家,只喜欢所谓的正能量和溢美之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步自封。只有向死而生,才能活的更加长久。
——正文——
创业之初,时时濒临绝境,濒临破产,急怒之下,也往往冲同事脱口讲出
“公司死不可怕,但要让我明白是如何死的
”,现在回想,貌似无畏的言语,恰恰说明自己除了怕死的方式外,还怕死的结局,一言以蔽之,脆弱内心,伤不起。
现在公司破产、现金入不敷出的情形不那么迫在眉睫了,于是开始考虑起如何“生”得久的问题,甚至开始虑及未来事业可以做多大,可以做多强,终究可以做多久来了。有时担心梦想过小,制约了发展,错失了机遇,到时难免悔不当初;有时又担心自身欲望过大,超越了能力,反倒引来灾难。
学习了不少大公司、大企业家的榜样,见多了诸如“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等豪言壮语的口号,但也看到任正非说过的“
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想来还真是这样,活多久不好预测,但死的结局却是无疑的。
不过结局归结局,我们要做的,至少要尽可能能延长公司生命。
未来不败,靠自己,靠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未来终究是难测的,正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静下心来思考,
一个公司,一个事业,最终能做多大,做多强,做多久,更多取决于我们自身的生命力、活力和“心力”
,而不是社会环境、行业所限,时代局限等等,正所谓“青春与年龄无关,它是一种心态”。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妨断言,事业之衰,一定始于人心之衰!
未来不败,靠正向的价值追求
。未来同时取决于我们价值追求的方向,追求的价值是不是对人类有恒久价值,是不是正确的。虽有老生常谈、道德至上之嫌,但追求贡献他人还是追求自我的自私自利,却是事业、人生成功与否的分水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间,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