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选择项目,90后家庭条件好小孩选的往往比较“洋气”“高大上”,社交类APP,O2O,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VR,AR,大数据。
生意在他们眼里有着清晰明确的流程,先出个Demo,写完美的商业计划书,找天使轮,pre-A,招募团队,请优秀人才当高管,创始人出席各种创业论坛,资本对接的峰会,公众演讲是每天必须课,然后A,B,C轮一轮轮下去,直到纳斯达克敲钟。
硅谷大佬们的故事和教诲他们如数家珍。精益创业,破坏性创新,迭代的打法他们非常清楚。还有京东,美团,滴滴等成功案例就在眼前,怎能不成功?
结果他们大部分都失败了。
本文作者纽约老李校长。比起知乎上那些只会清谈的键盘创业家、还没踏上社会就敢指点江山学生,以及自己都还没混明白职场就敢教人走江湖的小白领们,老李是一个真正在做生意的老板,内容都来自实战经验,值得关注。
买卖的路,生意的路,创业的路有千万条,上面的路是媒体喜欢报道的路,不代表是你的路。
项目low不low,高大上不高大上和你最终能不能在生意上胜出没有必然联系。
某常春藤毕业海龟大胸美女高贵有逼格的红酒法餐自媒体电商一直在赔钱。
一直被鄙视的微商却闷声发大财,今年有三个来参加我骑马旅游的微商小姑娘每个人都低调地开上了奔驰。
精美的3A大制作单机游戏不赚钱,给屌丝玩的氪金抽卡手游赚老鼻子钱了。
咪蒙的毒鸡汤比认真做内容的大象公会更赚钱。
比咪蒙还赚钱的是手里有100个100万粉丝号的“某叔”,人家做号的文章都是抄,原创个屌的原创,内容基本都是心灵鸡汤和谣言。
YY秀场靠天佑们,露奶子主播们去年贡献利润10个亿,按照分成比例,天佑们,露奶子主播们,公会们,分到了另外的10个亿。
YY这20个亿哪里来的?县城里搞工程的土老板贡献的,开洗浴中心的老板贡献的,进城的快递小哥贡献的,餐馆里跑堂的小哥贡献的,发廊里打工的小哥贡献的。
郭敬明写的东西拍的电影不是给知乎,豆瓣的文艺青年看的,是专供小镇青年的,小镇青年们不上豆瓣,知乎,不看打分,不看影评。
在中国赚大钱,目标人群不是“屌丝”,十有八九会失败。
中国的互联网创富逆袭的人群屌丝居多,只有屌丝懂屌丝的品味。
与美国硅谷的互联网创富那些富裕的犹太阶层,盎格鲁撒克逊人阶层创业完全不同,中国这几年的互联网创业逆袭是由底层的屌丝发起带动的。
中国到底怎么了?粗鄙的东西赚钱,优雅的东西赔钱?
社会环境不同,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社会发展速度太快。新的经济领域比如互联网发展飞速,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发了大财。
出手快,下手狠,干了再说,是在当下中国社会胜出所需要的品质。
这个时候创业者比拼的是“兽性”而非“人性”。
屌丝身上“兽性”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像饕餮一样把传统规则撕碎踩在脚下,吞噬一切互联网红利带来的丰厚利润。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所有生意从0到1到100从来都是靠“兽性”。
“人性”?宋襄公之仁罢了。
摧枯拉朽,屌丝逆袭。
消费升级时代,很多人以为是赚“中产阶级的钱”。
中国只有中产阶级的人口,而无西方白左中产阶级的品味。
“越低俗,越快乐,越真实”。
饿了吃,渴了喝,爱玩,睡懒觉,男人想要很多女人,女人想要帅哥,都是人最自然的状态,是最赤裸的真实,中国进入了享乐主义时代。
那些欧洲的“高端奢侈品牌”主要消费人群一直是土豪,暴发户,并且作为给中国官员的礼物之用。
目标客户并非北上深广那总体人数少且收入有限的高级白领,她们一年能消费几个包?
而小资们津津乐道的优雅,高端,高尚,往往意味着无趣,麻烦,繁文缛节,并且没有市场,没有商业价值。
看看那些文艺电影下场就知道了。
当当图书畅销榜上“成功励志”图书排行榜第一名平均每天卖1000本,而历史书排行榜第一名不过每天约300本。
按照他们小资白领希望达到的品味去创业,一般也是死翘翘。
小资们只懂享受和体验,不懂生意本质和客户需求,自己喜欢和客户喜欢是两码事。
并且小资们,90后海龟的父母生活方式,其实不符合他们孩子概念里的品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