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精选自圈外(ID:
iquanwai
)
假如你是一位咨询顾问,受Q公司CEO的邀请,参与竞标一个咨询项目,项目内容是:
为Q公司重新制定一套奖金方案,提升员工积极性。
现在,你需要提交一份项目建议书,即:你建议如何来设计和落地这个方案,以及所需的时间和费用等。
然后,我想让你思考的问题是:你打算如何准备这份建议书?在建议书里面,你打算包含哪几块内容?
如果你想好答案了,那我现在问你几个问题:
问题1:
作为CEO,为什么会亲自关心奖金方案,而不是HR负责人来关心呢?
问题2:
这家公司,为什么要请咨询公司,而不是自己内部做呢?
问题3:
他们的奖金方案,是给销售人员,还是其他人员做的呢?
问题4:
作为咨询顾问,你如何保证,做完方案后,员工的积极性会提升呢?
问题5:
你的方案,跟竞争对手有何不同呢?
这五个问题,分别在问你:
问题发生的背景、潜在的障碍、利益相关方、期望效果以及你的优势。
任何时候,无论是给客户卖出产品/服务,还是给老板汇报工作,甚至是找另一半,这都是必须要澄清的要素。
1
为什么提问更有力量?
如果你自己尝试做了这个案例,应该会对我的问题有所触动。
然而,我今天不是想说如何解决问题,我想说的是:如果我在这篇文章的开始,就告诉你,撰写一份项目建议书,应该包括几个部分,分别为背景、障碍、利益相关方、期望效果、我们的优势。你还会跟现在一样,有所触动吗?应该不会。
所以,我今天想说的主题是:提问的力量。
《必然》有句话,后来被用作在行分答的宣传了,就是:
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为什么呢?
第一,答案通向已知,而问题通向未知。
喜欢探索、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我们对未知更有兴趣。
第二,自己找到的答案,比被灌输的答案,信任度更高。
我此前曾经提到过一个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内部激励,其中一个要素就是自主,通过提问来找答案,其实获得了更多自主权,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接受和运用答案。
当然,关于如何提问,这是个很大的话题,它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批判性思维、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以及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的同理心。
我无法在一篇文章里面,泛泛而谈这么大的话题。我想给大家分享,四个我自己常用、甚至改变我一生的问题,我称它们为“灵魂问题”。
2
灵魂问题1:五个“为什么”
很多公司管理层看过《重新定义公司》之后,希望模仿谷歌的一套做法来管理员工,塑造创新型企业文化。以下是我曾经跟一个客户的对话:
客户:
我想要你们帮忙设计一套管理体系,模仿谷歌的人才管理方法,比如用OKR而不是KPI,给予员工更多自主权,等等。
我:
你们为什么要模仿谷歌?
客户:
我们希望打造创新型组织。
我:
为什么谷歌采取这个策略能够成功,而模仿它的公司,成功的不多?
客户:
因为谷歌的人才更优秀吧?他们招聘的都是最顶级的人才。
我:
为什么人才优秀,谷歌这种管理方式就能成功呢?
客户:
优秀人才都是自驱型的,不给他们太多限制,反而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创新才能。
我:
那为什么大多数公司,模仿都不成功呢?
客户:
因为他们的人才不够优秀,还是属于外部驱动的,把工作当成赚取生活所需的方式。
我:
那我再问一遍开始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要模仿谷歌?
客户:
嗯,我们可能要再想想。
再来一段,这是我曾经跟在行一个学员的对话:
对方:
我想要转行去做咨询,但我之前是做财务的,没有相关经验,有什么途径吗?
我:
为什么你要转行咨询呢?
对方:
可以学到更多东西,成长更快。
我:
为什么你会觉得,做咨询比财务成长更快呢?
对方:
因为可以接触不同行业和企业,做财务只能接触一家公司。
我:
为什么接触很多企业就是成长,但接触一家企业就不能成长呢?
对方:
感觉可以学到更多?
我:
那么,为什么那些一直在甲方的人也会成长呢?他们都只接触一家企业呀。
对方:
嗯,我可能要再想想。
我们有时候在一件事情上耗得久了,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
比如说你开一个公众号,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感悟,但之后看到别人公众号有很多读者,很羡慕,于是花费大量时间去安利和推广,根据读者的喜好来安排内容。
一段时间下来,你可能发现,自己也没有成长,公众号的读者也没有涨,于是陷入了挫败和焦虑。这时候,如果你能及时停下来,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或许情况会不同。
所以,做任何决定、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需要不断追问“为什么”,有时候会豁然开朗。
3
灵魂问题2:目标?障碍?榜样?行动计划?
有读者之前问我:现在职业教练/生涯规划师好多,我怎么判断谁是靠谱的呢?我说:我不了解这个行业,很难从专业角度回答,但是在我看来,给别人提供职业咨询,核心价值就是辅导别人思考问题,而不是提供答案甚至强加价值观。
所以
,
如果这个教练能够不断通过
提问给你很多启发
,那就是一个
好教练
,反之,如果他不断给你建议,就算听起来再有道理,也不要选择他。
这个时候,提问比回答更有价值,却也更有难度。
好了,
那么如果你去辅导一个人的成长,或是思考自己如何成长
,会怎么跟他交流呢?这四个小问题可以帮你。
同时,这四个问题,在你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同样有效,因为,它的核心是帮助你/他人发现真正需求以及解决方案。
问题A-目标:
你近期或者远期的目标是什么?/你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
问题B-障碍:
你觉得达成这个目标/做成这件事情,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问题C-榜样:
你觉得,在这方面,身边有谁做得特别好,是你的榜样?他跟你有何不同?
问题D-行动计划:
你将如何借鉴他,制定行动计划来达成目标?
用这个问题,举个例子,这是多年前,我的职业导师问我的,现在这已经成为我反思自己的一个习惯套路了——
导师:
你未来六个月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我:
成为真正的项目经理。
导师:
你觉得,现在碰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我:
很难跟客户建立比较好的私人关系,导致客户不愿意透露有价值的内部信息。
导师:
在这方面,你觉得公司里谁做得比较好?你们的差异是什么?
我:
S姐做得很好。我觉得,她会跟客户聊一些生活话题,找到很多共同点来打动对方。而且,她也会坦诚地把我们的难处跟客户沟通,获得更多信任。
导师:
那你打算如何做得更好呢?
我:
多了解客户,找到更多共同点;有任何困难,不妨跟客户说清楚,毕竟大家都有共同目标。
所以,关于个人成长,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帮助别人成长,都可以用这个系列问题。
4
灵魂问题3:你5/10年前在干什么?有想过现在的状态吗?
“
人跟人之间最远的距离,是心的距离
”。的确如此,社交网络这么发达,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想找的人,认识自己朋友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