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寻找中国创客
Born for Maker!在这里,遇见最棒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铅笔道  ·  92年清华博导,一把融资近3亿 ·  4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谷歌拟购买核电→ ·  5 天前  
点拾投资  ·  有人会在牛市发财,但这个人一定不是你! ·  5 天前  
红杉汇  ·  破解太阳风之谜 | 红杉爱科学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寻找中国创客

中国合伙人王强首度感悟留美打工生涯,“不励志”,崇拜专注与透明

寻找中国创客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2-10 20:14

正文


本文转自公众号真格基金(ID:zhenfound)


王强在波士顿一家山东人开的中餐馆坐下,点了前一天晚上吃过的同样的菜:猪肉韭菜饺子,流亭猪蹄,羊肉串。菜品上桌,这个头发已经花白的中年人坚持让桌边的同事每人拿起一根羊肉串,做出“大快朵颐状”摆拍了一张照片,那股兴奋劲儿就像 5 岁的小孩刚刚收到期待已久的生日礼物。

几块猪蹄入口,几口小酒下肚,他突然指着桌上的盘子说:“我以前在美国餐馆刷过碗,而且刷得好到连餐厅服务员都主动给我小费。” 洋洋得意又略带神秘的语气,勾起了桌边人的好奇心。

别看王强现在是个世界级的藏书家,入手珍贵的稀有图书毫不犹豫,但 90 年代在纽约州立大学读研时,他常常为了买书透支生活费,不得不在当地的餐馆轮流打工补贴日用。

洗碗工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在后厨房拿着 4 美金一小时的最低工资,还没有小费,因此大多数员工都依赖洗碗机糊弄了事。唯独王强较了真儿。他花了不少功夫琢磨洗碗水的温度,瓷器的材质和不同品牌的洗涤灵怎样影响碗的清洁程度。最终他制定出了一套优化的洗碗程序:先用热水泡 5-6 分钟,让碗上的残留食物软化,然后在高压冷水下冲刷,放入洗碗机。从洗碗机里刚拿出来的碗十分烫手,要迅速地用毛巾擦一遍去除水汽,再放到冷的地方让碗自然晾干1分钟,此时推出去递给服务员:碗拿在手里不仅已经完全干燥,而且刚好保持温暖又不烫手的温度。

就这样洗了一段时间,王强打工的餐馆解决了长久以来的餐具卫生问题,顾客有了愉快的就餐体验,增加了给服务员的小费。出于对王强的感激,餐厅的几个服务员每人从自己的小费中抽出一部分,凑在一起给他“发奖金”。镇上另外一家餐厅的老板听说他洗碗洗得好,特意打电话劝他跳槽,王强婉拒。

他曾想过撰写一套三卷本“洗碗真经”,出版后挂在每家餐馆。如果当时真的实施了这个计划,他现在必定早已在全美国的餐馆的后厨房的洗碗间青史留名。但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口味。冥冥之中,他感到洗碗并非人生所求(thank god,感谢冥冥),不久后就找到了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在养老院做护工。

护工是一份女性主导的工作,因此王强这个大老爷们儿在应聘之时并没有任何优势。面对养老院的拒绝,他却主动提出可以免费工作一段时间,让养老院考察他的能力。

当时养老院最有挑战的工作是给老人换尿布:出于身体的不适和痴呆症的影响,很多老人对于换尿布很是抵触,常常和护工产生肢体冲突。换一次尿布往往需要 10 分钟甚至更久,匆忙与混乱之中戴上的尿布也十分容易脱落,让护工很是头疼。获得养老院的“考察”批准后,王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超市买了各个品牌的纸尿布,研究他们的吸收度、黏度、与胯部的贴合度,自己在家试戴每一种产品。这样他很快就熟悉了各种尿布的性能,并且娴熟地掌握了技巧,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给老人换尿布。

“后来养老院里叫 Victor, Victor(王强的英文名)的声音此起彼伏,都是要换尿布的。我成了专业户,换尿布非 Victor 不可,”王强说起年轻时的“事迹”,声音变得兴奋。“结婚以后给我儿子换尿布,他妈妈没有经验,他总是扭来扭去的。可是我的手往他的小屁股上一放,他就安静了,小婴儿都知道,老手来了!”

同事们听得目瞪口呆,积极脑补着“王老师试戴纸尿布”的奇妙场景。王强笑着呷了一口茶。无论洗碗还是换尿布,他看得都很简单:他认为人生任何一件事,如果抱着实现其终极价值的态度来做,就一定不会浪费自己的时光。最终这些经验都会变成自己的附加价值,别人想拿也拿不走。

所以出色不仅是一种天赋,而更是专注的习惯与极致的态度。

说到儿子,王强和任何一个为孩子自豪的中国家长一样,常常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坦荡的人,凡事无愧于我,无愧于他,这是他对“一个男人最高的期待”。他常挂嘴边的警句是“做事要深,但做人一定要浅”。

在做人的原则问题上,王强像混凝土一样固执。1993 年,在美国读研的他兼职在纽约世贸双塔一个著名华商的商店里做收银员,有一天值班时恰好赶上大老板带着他的家人到商店里观光购物。虽然王强从未见过老板,但看到其他同事殷勤的态度和对小孩子们四处拿玩具的纵容,他知道这群顾客绝不是一般人。可是当老板的小孙子拿起一个玩具要“据为己有”时,他还是告诉这个小朋友,他需要为这个玩具先付钱,不能免费,也不能打折。“当时我就是觉得不管这个小孩是谁,我都仍然得履行作为收银员的职责,”他回忆道。

20 分钟后经理找王强单独谈话。他以为自己要被炒鱿鱼了,结果没想到大老板希望他从研究生项目辍学,直接来当这家店的经理。“老板说 15 年来他都没见过我这样的人,”王强笑着回忆。虽然他并未接受邀请,但这次经历却让他看到坚守做人的原则,反而能获得最理想的结果。

三年以后,他回国加入了新东方。2006 年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他却是“三驾马车”中唯一缺席的一辆。错过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并非因为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而是早在上市日期敲定前,他就已经答应郑州大学的 3000 名学生要去做一场讲座。他是“凡事不轻易承诺,承诺了就一定做到”的人,更何况当时学生们为了找到能装下 3000 人的场地大费周章,提前一年就进行了预订。“我让俞敏洪和徐小平替我多敲两下。结果去了以后他们发现用的是电子钟,不能多敲。”

在郑州大学讲座现场,他宣布新东方当天上市的新闻,全体师生起立为他集体鼓掌,热烈的掌声 15 分钟经久不息。

回忆当年投入新东方的初心,他说自己就是喜欢当老师的感觉,从加入的一刻起就立志成为新东方最好的老师。在教育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刻,能以老师的身份在讲台上获得 3000 师生的认可和鼓励,不能不说是对初心最好的印证与回报。再后来真格基金投资的创业公司屡屡在纽交所上市,王强也终于过了敲钟的瘾。

一杯啤酒喝完,几道菜扫荡一空,王强的餐桌回忆录也进入了尾声。他的兴奋劲儿逐渐平静下来,目光落在桌边椅子上的一摞书上——这十几本书是晚餐前他饿着肚子去哈佛大学附近一家旧书店淘来的“战利品”。而在这之前一天,他已经从另外一家书店买了 30 多本书。

每到一个大城市,王强必定要去旧书店逛一逛。虽然连自己的手机号码都记不得,他却记得十年前在波士顿去过的一家旧书店的名字和位置。我跟着他逛书店,随手拿起一本 Henry James 小说集。他看了一眼没有任何文字的金色印花封皮,说:“这是 The Franklin Library 出版的美国文学大师著作系列,1984 年就停产了。当时出版了 100 部著作,封皮都是真皮。这本书应该是 1979 年到 1982 年之间的。”我打开书皮,扉页上赫然印着 The Franklin Library,1979。

“藏书福尔摩斯”的称号并非一日炼成。说起多年的爱好,王强既得意又谦卑:“我就是 30 年一直坚持做了一件事,把它做到了极致。”在过去这 30 年中,他从世界各个角落收集的几万册藏书,其中包含大量极为珍贵的文学经典,比如《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首版,堪称能与牛津大学的馆藏媲美。今年他出版了一本新书《书蠹牛津消夏记》海豚版,记录了自己藏书的历程,在书中展示了不少罕见的藏品。从封皮到排版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设计,一字一行,凝聚了他多年藏书、品书、与书对话的心血与精华,如牡蛎肉里长出的珍珠。

王强把大部分藏书存放在新泽西的家里,北京“灰尘太大”,不易于保存。书是他内心的镜子,定期拂去尘埃,才能保持初心的纯净。藏书不仅是爱好,也是他专注于初心这种生活态度的结晶。

“当你能像个孩子一样简单透明的时候,那会是你最有穿透力的时候。”


点击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周鸿祎 | 张泉灵 | 徐小平 | 李开复 | 柳传志 | 黎瑞刚 | 林依轮 | 杨浩涌 | 戴自更 | 俞敏洪 |  张近东 |  井贤栋 | 田溯宁 | 郭为 | 汪潮涌 | 张近东 | 孙继海 | 陈彤 | 汪丛青 | 刘作虎 | 冯大辉 | 吴甘沙 | 邱浩 | 毛大庆 | 张维迎 |  胡彦斌 | 盛希泰 | 阎焱 | 李丰 | 熊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