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晚清直隶总督之子,与张学良等人合称“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先生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字画,竟把这位家世显赫的贵公子逼到卖房的地步呢?
答案就是——
▲隋·展子虔《游春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游春图》,距今已经有1400岁。“游春”就是“春游”的意思,画面描绘了春暖花开之际,男男女女游山玩水的情景——
岸边梅花盛开,两人似在赏景,似在等人。
有人骑马游山,仆童在后,远处寺庙巍峨
。
画家用青绿重画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游春图》是展子虔唯一传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画卷,它的存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史、艺术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游春图》自古以来就是历代藏家的争夺目标,曾被宋徽宗和乾隆皇帝珍藏,民国时被溥仪悄悄带到宫外。抗战胜利后,溥仪仓皇出逃,不少书画珍宝流落于东北民间。不久,这些珍宝又陆续现身北京,其中就有《游春图》。
张伯驹先生偶然得知《游春图》的下落,他深知此画的价值,赶紧找到古董商,对方开价800两黄金。他又请来另一位古董商马保山从中周旋,成功把价格拉低到200两黄金。
▲范仲淹《道服赞》
张伯驹旧藏
有的朋友可能会想,200两黄金放到现在也就2、300万人民币,虽然不便宜,但也算不上“天价”呀,其实放在当时——
为了凑钱,张伯驹卖掉北京弓弦胡同一处占地13亩的四合院,这就是8700平方米呀!而且这地方距离故宫北门仅1公里,绝对的黄金宝地!可是就这么一处宅院,加上张伯驹妻子变卖首饰所得,也就总共凑齐了130两……
幸好有马保山做了担保,张伯驹才提前拿到《游春图》,后来又陆陆续续支付了40两黄金,直至时局变化,30两“尾款”最终不了了之。
《游春图》上的“张伯驹珍藏印”
买下《游春图》后,张伯驹很快就把自己的住所更名为“展春园”。后来,他还自号“春游主人”。
张伯驹先生说,“
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
”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游春图》转让给故宫博物院,又在1956年将8件名家书帖无偿捐给国家,其中包括现存最古老的名家书法作品《平复帖》——也就是说,中国最古老的名家绘画和书法都曾收藏于他一人手中,简直就是收藏界的神话!
2012年,张伯驹捐赠的4件名家书帖和《游春图》一起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与《清明上河图》同享中国最高文保待遇,实现了先生“
使
永存吾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