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武云溥
三年前的一次企业管理公开课上,唐宁第一次见到拉姆·查兰。
唐宁是宜信公司的创始人、CEO,一位严谨、务实的金融家。在美国完成学业,又在华尔街投行经受过历练。2006年,唐宁在北京创办了宜信,开始把普惠金融的种子,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栽培起来。和这个市场上的早期建设者们一同,唐宁见证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从无序爆发到规范发展,一批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成长起来,开始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一起,深度介入并影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短短数年,从普惠金融到财富管理,宜信公司的业务已经横跨多个金融领域,成长为一家拥有五万名员工、在全球共计两百多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大公司”。而掌控这样的一艘巨轮,对舵手的视野和判断力要求极高。唐宁意识到,宜信需要不断重塑。
拉姆·查兰可能是唐宁要找的那个人。身为全球最著名的企业管理咨询大师之一,拉姆·查兰在过去近半个世纪漫长的管理咨询生涯中,为通用电气、福特汽车、杜邦、思科、花旗、美洲银行、诺华制药等数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战略建议。通用电气的“传奇CEO”杰克·韦尔奇对拉姆·查兰极为推崇,称赞查兰“有一种罕见的能力,能够从无意义的事情当中提炼出意义,并且以平静和有效的方式传递给他人”。《纽约时报》称他是“美国商业的传奇”,《财富》认为查兰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顾问”。
拉姆·查兰本人一直谦逊地给自己定位成“教师”或者“企业家的教练”。这位印度裔美国人已经年过七旬,没有结婚,没有房子,没有自己的公司和团队,总是一个人在全世界飞来飞去,出现在那些掌控巨大财富与权势的商业领袖面前。
他们需要他。
在动荡的商业世界里,即使是顶级企业的CEO,内心也常怀恐惧:你曾经成功,但未必能总是成功;你能够管理好过去的公司,但未必能管理好未来的公司;你也可能会迷失方向,或者在某些重大机会来临的时刻浑然不觉,而错过从卓越到伟大的时间窗口。这样的恐惧会让人清醒,并抓紧行动起来。
拉姆·查兰为这些行动者提供理论支持,他写过一本书叫做《求胜于未知》,主张利用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借势而上,提前布局;把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转化为变中求胜的勇气。这样的理论和配套的实践方法,感染了很多优秀的企业CEO。仅仅在中国,拉姆·查兰的商业思想就拥有很多顶级CEO拥趸。
唐宁也在其中。他在听查兰公开课之前已经读过查兰大师的书,对这些观点并不陌生。在几次接触交流后,唐宁折服了:“大师的洞察力超强。”唐宁提到拉姆·查兰一定会用“大师”这个词,以表尊敬。“我感到他讲的东西,至少对我来说是切实可用的,所以后来就经常向他请教。”唐宁说,“我们更多是一种碰撞式的交流,是我借助他的能力、经验去比照宜信现在做的事情,启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
除了运营宜信这家金融公司,唐宁自己也是非常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以往常有他投资的创业者来咨询各种问题。“其实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管理者总是面对一大堆问题,各个行业、大小公司都是如此。”唐宁说,“所以我觉得在企业家和创业者之间也有一种责任,就是你应该和有共同话题的人交流,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经验。”
享有盛名的管理大师们,既是企业的研究者,也是企业家之间通过提问和解答建立联系的交汇点。A公司现在碰到的难题,可能B公司早已先行解决;C行业曾经发生的重大变化,可能正在对D行业持续产生影响。管理大师们的工作有点像“读心术”,把问题汇集起来,提炼升华成为理论,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管理学的发轫和发展,正是伴随着一百多年来大型跨国公司的繁荣,管理超级组织、制定长远战略,成为世界性的课题。我们能从越来越多成功企业的领导者身上,看到站在他们背后那些“大师”的影响力。
例如公认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就曾在1942年受聘成为通用汽车的顾问,通用在当时是全球最大的企业,德鲁克经过两年多时间对通用的深入研究,写成《公司的概念》一书,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1966年,德鲁克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出版,他预言“知识工作者”将成为商业社会的主流力量。到1999年,德鲁克又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新世纪新经济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信徒,而这两家公司的崛起,也都得益于对科技趋势的把握:
为知识工作者不断提供强大的生产力工具。
“大师”是否真正了解企业所面对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各种现实问题,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有“当代德鲁克”之称的拉姆·查兰,为宜信这样一家来自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拿出了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
“JPS工作法”
:在宜信内部的工作会议上,查兰要求与会的各部门负责人,在一张纸上写出本部门当前最重要的三件事,并且列出具体需要其他同事给予怎样的支持,必须精确到人、事、时间。所有人写完之后放在一起核对,结果往往有偏差——需要彼此支持的两个人,对问题的看法可能并不一致。这种情况在拉姆·查兰看来,就是沟通不足,需要在此后的工作中注意调整。一旦对问题的思路达成一致,就要快速推进执行。
JPS工作法的广泛运用,帮助宜信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团队执行力。
“我们之前也有相应的管理逻辑,只是没有像大师这样梳理得很清晰。”唐宁提到,宜信的企业文化里有“瞎子背瘸子”的说法,强调团队协作,瞎子看不见,瘸子不能走,让瞎子背着瘸子走路,就是取长补短,能够前进。更重要的是,在前进的过程中,要让“瞎子长出眼睛,瘸子恢复行走”。这个说法比较形象地对应了宜信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金融与科技两种人才彼此“赋能”的意义。
拉姆·查兰也告诉唐宁
“Team of Two”,一定要合作双方共同对一个结果负责
,而非一方负责、另一方仅起支持作用。“一开始我们说,这是部门的事情。大师说不对,一件事怎么会是部门的事情?一定是要落实到人,就是你我,咱们俩人的事情。”唐宁说,“咱俩就是DRI(Directly Responsible Individual,直接负责人),这样才能落实。”
管理大师需要具备快速、准确、深入地理解一家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能力,唐宁认为拉姆·查兰在这方面很强大。“大师不需要了解方方面面,他只要问你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明白你和你的公司在做什么和需要什么了,因为商业的逻辑是相通的。”唐宁说。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一种普遍的关于管理咨询的认识,认为咨询顾问应当就具体业务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但这可能只适用于通常意义的咨询公司针对企业里的业务执行团队提供服务,是“术”的层面。到了拉姆·查兰与唐宁的关系中,“悟道”才是价值所在。作为金融家,唐宁注重长线,本能地警惕各种短期投机行为,“长线的东西就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需要一些永恒不变的正确的逻辑,需要对管理本源的思考和提炼,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这可能也是企业家与普罗大众,在看待“求知”这件事上的不同态度。近两年在中国互联网的语境下,“知识付费”是个热词,大众追逐各种速食的知识产品,言必称“干货”,热衷推销各种“干货”并自带“大师”光环的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全民创业浪潮也确实造就了一些快速崛起的明星公司,相应总结研究这些明星公司“成功学”的读物也层出不穷。唐宁觉得,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衡量,当下很多明星公司取得的“成功”其实都要打个问号,因为偶然性的因素很多,如果照搬这些公司的经验,就有可能吃大亏。
“企业还没有实现传承,怎么能叫成功?”
这是唐宁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宜信在财富管理领域发现,很多中国企业家都在思考的问题。企业如何实现两代人的平稳交接,继而实现永续发展?
在西方国家,企业传承普遍通过家族成员和社会贤达组成董事会控股,聘请优秀的管理者担任CEO来实现。同样的问题到了中国却是另一番光景。宜信财富的很多客户,都是拥有家族企业的超高净值人士,其中很多人年龄到了六十岁,想退休而不能,一方面是“二代”还不具备令老一代管理者放心的接班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企业家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解还不到位。
所以拉姆·查兰这样的管理大师,对于更多的中国企业家群体,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德鲁克大师已经不在世了,查兰大师一方面是‘活着的历史’,对于过往的企业管理经验有深厚的积淀,能够博古;另一方面他还能通今,始终活跃在管理实践的第一线,这是尤为难得的。”唐宁说,从拉姆·查兰待在中国的时间之久也能看出,他对这个充满活力和不确定性的市场很感兴趣。两人聊天时的感觉,既不像顾问与客户,也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可以说是互相启发,都有新鲜的观点碰撞。对于唐宁来说,拉姆·查兰亦师亦友。“如果我们和拉姆·查兰大师能够一起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建立一套发现价值、创造价值、释放价值的逻辑,他一定会非常欣慰。”唐宁说。
基于这样的愿景,唐宁着手推进,让“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在中国落地。这一管理学界的重磅奖项,最初是拉姆·查兰与美国人力资源协会合作,每年从全美选出一名优胜者,为其颁发以“拉姆·查兰”命名的荣誉奖项和奖金,以鼓励优秀的管理者分享管理实践经验。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2017年11月5日,首届“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在北京颁发,知名商业管理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是该奖项的主办方,大奖评委会由十余位国内知名的管理学专家、教授组成,完全秉承专业学术精神评选,宜信财富则是该奖项的“特约合作伙伴”。
唐宁将此视为难得的学习和分享机会:“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时期的中国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最佳创业经验和管理实践,并认真思考如何推进管理领域的进步与变革。”关于对该奖项的未来规划,唐宁在接受哈评采访时表示:“会持续的做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奖项落地的同时,主办方同步成立了管理实践奖俱乐部。在俱乐部成立的午餐会上,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优秀奖获得者智联招聘CEO郭盛分享了一个他与查兰大师结缘“15分钟带来60%增长”的神奇故事,郭盛经朋友介绍一个偶然机会结缘了查兰大师 ,当时他正苦恼于业务该如何做到突破式增长。查兰大师因为过于繁忙仅仅给了他15分钟的时间,正是因为这15分钟的指导交流,郭盛 将智联招聘的业务进行了转型,业绩在半年内获得了60%的高速增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查兰管理实践奖对中国的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查兰的商业管理智慧将惠及更多的唐宁和郭盛。
那么,现在的唐宁与拉姆·查兰,会探讨什么样的重大问题?
拉姆·查兰告诉唐宁,
企业每五年就需要重塑,需要深刻的变革,才能把握趋势,立于不败之地。
唐宁告诉拉姆·查兰,十一岁的宜信公司还很年轻,目标是成为伟大企业,而未来的五年,宜信将会变得更加国际化、科技化,宜信财富将成为全球华人首选的财富管理机构。为了这个五年计划,唐宁和他的团队谋划已久,并且宜信财富已经获得了美国证监会批准的相关资质。
五年,足够让很多“大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