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晚报(yangzhouwanbao)
自打网购兴起后
很多小伙伴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因此
网上火了句流行语:
“防火防盗防败家媳妇儿”
今天
小编还要给大家加一条
防熊孩子
↓↓↓
3月12日晚
江苏扬州市民李先生
翻看微信时
竟发现有多条Q币和游戏点券充值记录
原来
儿子小飞(化名)充值玩游戏
在一个多月时间里
居然花掉6万多元
……
昨天上午,李先生介绍,3月12日晚,他在翻看微信时,
意外发现有多条Q币充值记录。李先生和妻子已经很久不用QQ了,更不可能充Q币
。从充值记录中,李先生找到了一个QQ号,他立刻就认出来,这是12岁的儿子小飞(化名)的QQ号。
李先生立即找来小飞询问,小飞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是说不出来为什么要充这么多Q币。李先生粗略的估算了一下,
充值花掉了6万多元
。
网络配图
“消费记录里有充Q币的,
有购买‘王者荣耀’点券的,还有购买‘钻石’的
,不知道这是什么游戏里面的,其中有的一次就充了1299个Q币,花了1234元。”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打开小飞的QQ号,却发现账号下一个Q币也没有。
部分充值记录
“有可能全部在游戏里面用掉了。”李先生表示,并不知道小飞在玩什么游戏,
但是在小飞的QQ记录里有一段对话,他拿一个游戏中的人物和别人交换,人物属性为“贵族七”
,对方要求看图,随后小飞截了一张图给对方看,截图上有“SG赛季荣耀战区”字样,“这个游戏小飞应该是充过钱的,不知道‘贵族七’是个什么样的概念,需要多少钱。”
记者调查发现,
这可能指的是网络游戏“王者荣耀”
,根据网友统计的数据,升级到“贵族七”需要20000积分,这些积分可以通过Q币来购买,充值这些Q币需要花费2000元。除此以外,游戏道具等仍然需要用Q币购买,具体花费无从得知。
网络配图
昨天晚上,李先生告诉记者,小飞承认,他在
玩“生死狙击OL”和“王者荣耀”这两款游戏,并偷偷的用家长的手机给游戏充值
。小飞说,
在家长允许他玩手机的时候,他偷偷把自己的指纹加到了可以解锁的指纹记录中去
,由于手机可以接纳多枚指纹记录,因此小飞的做法并未被家长发现;
另外在家长使用支付宝时,看到了支付密码
。
网络配图
小飞称,他没有想到花掉这么多钱,在查看充值记录时,小飞发现其中有一些记录有问题,不是自己充的。
“比如3月10日这天,晚上11点左右有超过6次的充值记录,总金额2500元左右,其中有两次名为‘钻石’的充值记录,各花去648元,小飞说不是他充的。”李先生介绍,
小飞和朋友一起玩游戏,小飞多次充值,但是Q币等游戏币还有别的孩子在用,具体是怎么回事,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
再来看看这些“熊孩子!
2016年3月
,永康市民叶先生家就有这么一个熊孩子,他12岁的弟弟,年纪虽小胆子不小,竟然偷偷把叶先生微信红包里好几万块钱拿来购买“Q币”了。
2016年5月
,常州一男子信用卡里莫名少了一万八千多,怀疑是被人盗刷了,调查发现是他儿子充了Q币。
2016年7月
,湖北张女士让12岁的小女儿给在外地上学的大女儿转生活费,小女儿趁机给自己的QQ号充Q币,半年花掉9000多。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腾讯客服,介绍了小飞的情况,询问是否可以返还这些费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如果家长可以证实确实是孩子充值,并且这些Q币还在,可以进行协商,但是如果Q币已经消费了,就不大可能退钱了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先调查微信账户的充值记录,并要求记者提供相关资料。
记者咨询法律人士了解到,《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但该规定,执行时有一个前提,即确认购买行为的主体是未成年人。所以,
李先生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购买Q币游戏点券的操作是儿子进行的,但在现实中取证非常困难
。
记者咨询了警方人士,一位民警表示,如果确实都是小飞充的Q币,那就不能形成案件。
民警提醒,家长要管理好手机,网银、支付宝和微信等可以快捷支付的APP,避免这类事情再次发生。
“有不少家长用孩子的生日作为银行卡密码,移动支付密码,虽然体现了对孩子的爱,但是孩子猜起来也更方便了,建议用妈妈的生日作为密码更安全。”民警表示。
要想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最根本的防范措施,
还是要引导孩子少玩手机、少接触网游!
做家长的该怎么做呢?
以下
五点
请牢记!
↓↓↓
一、尽可能晚的让孩子接触和玩手机等电子产品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特别是两三岁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给他们玩,因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
二、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等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管多么喜欢玩游戏,只要孩子在身边,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单独一个人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也就罢了,可别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