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家圈
关注思想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活动活动肩膀,睡觉 ... ·  3 天前  
盘口逻辑拆解  ·  休息了 ·  3 天前  
盘口逻辑拆解  ·  休息了 ·  3 天前  
华尔街见闻  ·  全球瞩目时刻,英伟达财报就这?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家圈

夏斌:中国经济学者根本没有任何盲目自信的理由

经济学家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08 22:26

正文


本文源自夏斌于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

第三届思想中国论坛的发言实录,由澎湃新闻整理

夏斌,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夏斌


以下为演讲实录: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解释中国经济现象已成为解释世界经济现象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中国的经济理论界近十年来,不仅在总结中国近40年经济快速增长的政策经验方面,而且在基于中国实践对经济科学的探索和创新方面,都付出了辛勤努力。然而,由于认识的差异,对于如何去发展和丰富经济科学,存在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也是永远存在的。但是在科学创新包括经济科学的创新中,妄自菲薄和盲目自信这两种倾向,往往是理论创新中最需要克服的倾向。


从经济学史和经济史关系的角度看,在全球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在大国兴衰更替时,往往是经济思想或学说争论最为活跃的时期,也容易产生新思想、新学说。中国14亿人口的大国、近4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不小。特别是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自2009年来连续八年第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


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已10年,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对这一系列经济现象如何解释?一国经济的崛起,未必一定带来该国经济学的繁荣,出现经济学的大师。但是,中国学者身临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心,近距离接触中国丰富的经济实践,容易获得一系列经验观察材料,起码对学术探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因此,我们应有理由相信,中国学者只要摸准经济科学前沿的脉搏,真正埋头钻研,创新理论是有希望的,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相反,理论创新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甚至需要有灵感,盲目自信是要不得的。科学是人类知识不断发展、不断累积的结果。自然科学中,热力学、光学、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等,都是基于经典物理学、经典力学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学中,科斯的交易成本学说正是科斯熟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分析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必要条件不足”中发现了理论创新的空间,进行了理论创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出于研究社会展规律之目的,基于古典经济学者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观的基础进行了理论创新。马克思是博览群书,深谙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各个学科的代表人物,他甚至对自己反对人物的思想著作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创新。


今天,中国经济学人要想理论创新,只有在大量阅读,了解不管是主流的、非主流的各种思想观点、各种流派学说,才有可能有所创新,才有可能成思想精粹之集大成者。在这方面,恰恰近十几年来,国内在政策上、应用研究重于纯理论研究的社会学术风气下,中国经济学者根本没有任何盲目自信的理由,只有奋起直追的压力。


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在组织推动全社会经济学术研究的同时,基金会每年还评选“中国经济学奖”和“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去年,遴选钱颖一和许成钢为第一届“中国经济学奖”获奖者。经济学界和整个社会反应较大,反应较好。


最后,我们希望,社会各界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机构能和我们一起,在为推动经济科学在中国的繁荣,为实现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留下当代中国人的声音这一梦想,共同努力,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