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寻访活动,从2015年6月18日开始,700多天的采访坚守,微博点击量超过1.3亿人次,新闻跟帖超过10万条,这些故事还原了在他乡打拼的重庆人的奋斗和坚守,也带给世人无穷的感动和激励。
小编为你选取了这400多个故事中精彩的片段,你准备好走进这些精彩的人生了吗?
在湖泊星罗棋布的非洲“高原水乡”乌干达共和国,2015年4月,非洲唯一一家摩托车轮胎生产厂正式投产,这家名为CC的工厂在非洲成功“上头条”。
公司的创办人陈帆来自于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他从国税局“下海”后,30岁时来到了乌干达。
( 陈帆)
他发现当地的摩托车非常多,日常需求很大的摩托车配件也几乎全依靠进口,从而嗅到了商机,投入20万元买了一集装箱配件运往乌干达,辛苦两个月瘦了20多斤,赚了整整10万元,由此打开闯荡非洲的“第一扇门”。他沿着这口“井”往深处挖,到2012年,其摩托车配件贸易量已占据了该国的一半。
27岁的罗仕坤,是学艺术的留学生,2013年2月,他的“重庆印象”火锅店在法国里昂正式开业,他根据当地人口味做出适度的改良,强化服务和管理,并加强了新媒体营销,让重庆火锅的香味飘散在里昂的街头。
85后的杨旎琨,出于对法式甜点的热爱,她在法国读研后,放弃金融统计专业,改学甜点制作,在塞纳河畔的巴黎第五区经营一家风格独特的重庆小面馆。杨旎琨为巴黎闹市中的重庆小面店起名为“椒糖”:“椒”意指辣椒、花椒,“糖”则代表甜点。罕见的“混搭”背后,是舌尖上的中西合璧,以及这个逐梦青年推广家乡美食的“重庆心”。
29岁的宋菁,23岁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此后与朋友一起创业,在新西兰经营皇冠山脉酒庄,在2015年伦敦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大赛上,获得年度最佳黑皮诺奖项——这一奖项被业界认为是红酒界的“奥斯卡”奖,她成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华人。
“逐梦他乡重庆人”第1位受访者,是传奇人物马识途。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他经历过很多次死里逃生;作为书法家,他享誉天下;而这名文学家的作品《清江壮歌》等多次再版,已发行了数十万册,《盗官记》被改编成热播电影《让子弹飞》后,更让他家喻户晓。
(马识途)
“此头十度寻阎王,而今仍然在颈项。”受访时已经101岁高龄的马老说,自己坎坷一生,历经磨难,对国家今天的繁荣发展,更觉来之不易,倍感珍惜。“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有一个好的社会!好的中国!”
(李云迪)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素有“音乐界奥林匹克”和“钢琴界诺贝尔”之称,80后的“钢琴王子”李云迪曾在18岁时成为该赛事开赛以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15年后,他又成为该项赛事最年轻的评委。
90后的李雪芮是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她比运动成绩更大的梦想是能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人的关爱。“退役后,我可以教那些留守的孩子打羽毛球,以后再开个羽毛球馆什么的……”
(施廷懋)
同为90后的施廷懋是第379位被记录者,她在里约奥运会上大放异彩,夺得两枚金牌。她在别的孩子还在撒娇的年纪,就在跳水馆日复一日地练习,曾经门牙被膝盖磕掉了大半,但硬是没哭。在练习此后为她带来巨大荣耀的女子三米板顶级动作107B时,有时候练得多了,“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
(蹇锡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在离家上大学时,只穿了一双草鞋,提着姐姐陪嫁的一个小箱子就上路了。而今,他已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领域获得丰硕的成果。“不要以为学习和工作是苦差事,一个人如果有自己想干的事业,就是幸福的。只有不辞辛苦,才能永不心苦。”
(刘晓庆)
刘晓庆一度曾开创出中国电影的“刘晓庆时代”,“逐梦他乡重庆人”活动的探访让人们得以知悉,从未接受过表演专业系统训练的刘晓庆,如何凭借天赋、热爱以及渝妹子的倔脾气,在中国电影史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古力)
80后古力迄今已获得8个围棋世界冠军,小时候学围棋而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所以也有过倦怠期。”但我是真的很喜欢围棋,从没想过放弃,”他说,“下了20多年的棋,越来越感觉自己学到的东西不够。”
因为《我是歌手》,2013年,重庆籍歌手黄绮珊红了,在一夜之间。
黄绮珊起伏跌宕的音乐人生中,30多年的歌唱之路交织着追寻、等待和失望,她曾经“歌红人不红”,同时出道的歌手都红了,她还在给大咖们唱暖场。最潦倒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北京过春节,把省下的机票钱寄给在重庆的母亲。“疲惫与失望交加,我甚至曾多次想到了自杀。”
收到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摄制组的邀请时,黄绮珊正在新加坡读神学,该节目让她声名鹤起,她夙愿竟成。这个“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人们,不是每一个成功都是轻易到来的,也许需要等待,更重要的是不放弃。
刘成科从做洗碗工开始,他闯荡新疆17年,曾经“有一晚,我洗完盘子,望着圆月,眼泪真是哗哗地流,各种酸楚涌上心头。”而今,他逐渐成长为公司老板,能够志得圆满地写下诗句“疾驰万里追云月,风雨从容慨用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杨洪富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了,十四五岁就开始打零工来帮补家里。16岁时学做泥瓦匠。而今,他成立的建筑公司每年的产值过2亿,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为方便家乡人出行便利,他自筹资金120万元无偿为家乡修筑了一条便民路。
杨淑君高中未读完就辍学,19岁赴东北闯荡,这名曾经的洗碗女工成功逆袭,成立了大连华德来美食餐饮管理公司“推广重庆火锅。她回忆说,困难无助时,就喜欢到海边去,朝着大海哭、朝着大海喊;哭完了、喊完了,人也累了,再慢慢走回家,笑着面对现实。
重庆电视台记者郭金铭等人曾在东非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冒险上街拍摄。“返回宾馆房间后,就听到楼下传来了一阵密集的枪声,吓得我们赶紧蹲下来,不敢靠近窗户,以避开流弹”。
( 郭金铭)
“选择这些危险的地方,是因为有精彩的逐梦故事,我们在这拍摄到的故事和细节都无比精彩。”他说,“幸运的是,在政府军机枪的保护下,我们虽然提心吊胆,最终平安完成采访。”
通过采访别人的逐梦故事,让记者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梦想,他们也把这种感悟分享给读者、观众和听众。
《新闻战线》总编辑万仕同认为,“逐梦”报道是做好主题报道的一次很好的探索。
《对外传播》主编于运全认为,“逐梦”报道是一个具备创新示范意义的传播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天晓表示,“逐梦”报道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品牌。其成功基于三点因素:打动人心的故事所带来的有效传播;全媒体报道对传播效果的有效增强;以及通过举办线下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栏目的影响力。
《北京日报》总编辑赵靖云认为,此次寻访报道找到了互联网时代进行主题宣传的新方式。该寻访报道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把国家梦想、城市精神和个人奋斗串连起来,对内弘扬城市精神,对外推广城市形象。“让那么多重庆人带着对世界的经历和观察来谈论家乡,用场景和细节来展开情怀,是最好的教育引导方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认为,通过口述历史,能够触摸鲜活的人物形象,感知他们的真情,寻求他们的奋斗源泉,激发他们热爱国家的家乡意识,注入追逐人生梦想的社会基因。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田文生
编辑:李越霖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