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的那点事
@互联网的那点事(alibuybuy.com)官方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降准降息目的是什么#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开年黄金卖疯#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关于年终奖营销,你必须知道的8件事

互联网的那点事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1-22 21:19

正文


“年终奖”是个性感而敏感的话题:每个人都在盼着它的出现,却又害怕看到它的真实数字出现——数目少了自己失望怎么办?被朋友同行比下去了怎么办?数字太多被勒索“人情债”怎么办(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自己想多了)?

但不得不说,互联网总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这个让人难以捉摸的事件在一代代互联网人的努力下已经成为了每到年关的超级大IP,成为了年终冲刺KPI的事件营销绝佳素材。作为一名亲历过许多营销事件的广告狗,关于年终营销总结了八条经验分享给大家。

1、高话题性的强IP

在做一次事件营销之前,我们常常会考虑事件会不会成为一场精心妆点的“自嗨”,“自嗨”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不留神还有可能成为相关营销的反面案例,对品牌伤害太大,很不划算。

但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年终奖”这个IP的话题性。首先这个话题并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专属,传统行业以及政府事业单位都有年终奖的存在,具备广泛的受众基础;其次这个IP也包含了社交网络中两个永恒的主题“炫富”与“哭穷”,几乎不需要额外的引导就能产生高频次高质量的互动。 

2、严重同质化的IP

一个具有强话题性、受众基础广泛的IP是很容易被用烂的,比如那些很快就过气了的网络流行语。尽管“年终奖”这个话题每年都会成为热点,并且拥有差不多一年时间的“保鲜期”,新鲜感不会像其他热点那样快速消散,但依旧面临着很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上面这种图片几乎每年都会流传到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员工群里,虽然说“炫富”和“哭穷”是社交网络当中两个永恒的主题,但是看久了难免也会让用户产生审美疲累,遵循这样的游戏规则也会限制住自己的选择——想这样营销,你砸得过这些粗壮的大腿们吗?

当然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的玩一把“哭穷”,只要你不怕伤害自己公司形象就好。 

3、年终奖营销≠发钱

传统意义上的年终奖是一件非常物质的事,无非就是发钱发房发金条,只要堆砌的硬物料足够多似乎就能吸引关注。但“年终奖营销”如果落入了这样俗套的剧情,那么很容易在同质化的环境当中被埋没。

实际上作为营销的内核,“年终奖”这个IP有很多维度可以发掘:比如年终奖的内容、年终奖的发放形式、年终奖的发放对象,都可以成为营销事件的引爆点,甚至还可以蹭蹭热点。

之前就有某公司晒出“雾霾福利”,即如果办公所在地出现雾霾红色预警,那么公司将出差旅费资助员工去上海、苏州等分公司办公;还有不少公司设立的“孝敬奖”,年终奖(一部分)将直接打给员工的父母,这些都是不错的思路。 

4、这不是个非蹭不可的热点

许多互联网公司习惯把“追热点”当做政治正确的必备技能,不加斟酌地使用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这样的做法一方面确实能够做出好看的数据,至少能够保持住下限,但另一方面共性的追求总会在个性上丢分,把“顺水推舟”的配菜当做了工作当中的主菜,只会打乱原有的节奏。

不难想象,这段时间关于“年终奖”的话题将密集地出现在我们的社交网络当中,也必然制造出新的热点。如果有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主线任务、如果你们公司的年终奖没有出彩的地方,如果你们的受众并没有这样的话题基础(比如受众主体是学生),那么这个热点还是别强蹭了……让我们少一点尴尬。 

5、中国的年终是春节

事件营销当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节点”,没有合适的时间节点意味着缺少合适的传播环境,创意预期达到的效果可能就会因此大打折扣,所以在决定做营销之前,咱们还是挑一个黄道吉日吧。

对于“年终奖营销”来说,最合适的时间节点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前后,而是农历的春节之前,理由也很简单:戳中了人们过年回家“衣锦还乡”的情结,戳中了人们过年回家“被各种长辈问候工作”的情景,戳中了大部分中国人对于“年终”概念的定义。 

6、这是关于“人”的营销

“年终奖营销”的目的非常纯粹:给自己的公司形象加分。一份出色的年终奖计划不仅可以在同行面前亮一下肌肉,也能在广大网友面前秀一把理想主义的人文关怀。但这样的诉求也常常让营销变成专属于某家公司的一场秀,侧重点的优先级其实应该是:人>年终>奖(公司)。

这种逻辑上的混乱不仅会出现在年终奖营销上,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日常营销都会陷入这样的深坑当中。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家长里短”念叨给网友们听,表面上是“接地气”、“培养次文化圈子”的方法,但企业本身是不带有任何感情的,这种缺乏相同语境的内容更多时候只能网友变成了纯粹的旁观者,收获的只有疏离感以及“3000元文案”积攒下的廉价情怀。

网友们强行背负的情感已经够丰富了,年终就让大家透透气吧。

比如上图,我管你运营部几个人呢,我管你运营部发生什么事了呢?你并不能要求网友拥有像你一样的代入感,但这却是3000元文案最爱干的事情。

7、年终奖营销不应该做“恶”

年终奖本质上是一件好事,也就是社交网络中人们常说的“发福利”,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然而低风险并不代表着零风险,一旦福利发放的姿势不对很容易乐极生悲,把温情剧变成闹剧。

每年都会看到很多小公司P点图、编点假新闻来蹭“年终奖”这个营销热点,没有得到兑现的员工很伤心,行业的形象也因此受到损害。而关于年终奖营销上的“恶”还远远不止这么多。

最常见的“恶”常常出现在年终奖的内容中。一旦上升到营销事件的高度(或者准备向大众层面进行传播),年终奖就不再是公司的家务事,在确定具体内容的时候需要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以及道德底线。“AV女优”这类出格的年终奖的确能够作为噱头,短期内吸引大量的关注,但这样的负面营销带来的流量并不能转化为留存,甚至还会成为刻板印象在今后的日子里与品牌进行挂钩,得不偿失。

还有的“恶”是年终奖尺度造成的。在享受“炫富”这个话题红利的同时,也要做好承受“仇富”现象的准备;激发了大家“攀比”的欲望,也必然需要接受来自“道德制高点”的批判,因此尺度的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成为“有趣的土豪”还是“土豪”就是在这些细节环节上决定的。

此外,对年终奖理解的不同也可能会给自己埋雷。年终奖表面上是“公司对员工的施予”,但实际上是“公司对员工一年来努力的一种肯定”,一旦以前者为出发点进行营销,即使以段子的形式进行呈现也无法在容易“冷暖自知”的年底立足。三观问题,开不得玩笑啊。 

8、就凑个吉利数字吧

“年终奖营销”就像是互联网人的春晚,大家就是为了图个开心,但在中国很多开心的事情往往会让人们变得很糟心,这也是我不惜笔墨千字长文的初衷。

尽管如此,我还是期待着一个快乐的年终到来。2016年的互联网已经让我们糟了不少心,在猴年的最后几天里就让我们心情阳光地度过吧。

数字8,发发发,最后祝大家年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