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更好地判断美国加关税对集运美线市场的影响,就必须回顾一下上一次2018-2019年间美国加关税时的市场变化。
2018-2019年,特朗普政府根据美国贸易法的201、232和301条款对其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而实际上进入2021年拜登开始执政后依旧保留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展开来说,(1)201条款是对洗衣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加征了关税(2018年2月);(2)232条款是对钢材和铝产品加征了关税(2018年3月);(3)301条款的加征关税范围和金额都远大于前两个条款,因此此条款从2018年7月开始到2019年5月,一共进行了4次征税,包含了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和玩具等商品类型——同样是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中占比较大的类型。
基于此,可以从货量和运价的变化来看关税政策对中美贸易的具体影响。
从逻辑上来说,面对关税政策的变化,货主会先采取提前出货的规避风险策略,这会造成货量和运价在一定时间的上移;随后关税的负面影响才开始真正体现在需求的转弱上,并带动运价开始向下。
先从总货量上来看,2018年美国进口集装箱2404.3万TEU,环比增加了7.4%;而2019年进口了2387.1万TEU,环比略减0.7%。再从美国从亚洲的进口上来看,2018年美国进口了1924.1万TEU,环比增加了6.6%——显著高于过去6年平均4.0%的增长率;而2019年美国从亚洲进口了1879.4万TEU,环比减少2.3%。——数字的明显区别表明美国的关税政策虽然对其从亚洲(中国)的进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并没有影响其整体的进口水平,其从墨西哥、加拿大增加的进口对从亚洲那里的缺口进行了弥补,
这也反应出全球贸易格局出现的重大转变——参与贸易节点的增多和运距(成本)的增加。
再从货量分项上来看,图1展示了中国向美国出口货物中占比较大的类型的同比变化走势,这些货物基本上属于耐用品,也基本上通过集装箱进行运输,因此也可以基本体现出中国向美国出口集装箱不同货物类型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在2017-2019年间,各类货物整体的变化呈现下滑态势,且2018年的变化水平基本与2017年持平,约在20%上下;但在2018年末至2019年全年的时间里出现了明显的整体下移的变化,整体下滑至-30%上下
——这说明加关税整体上对集运需求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耐用品商品类型的影响是尤为显著的。
进一步来说,2018年,铝制品、玩具和体育用品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跌幅,这主要受到了232条款的影响;2019年,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