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码头青年
白领精品生活指南,聊职场说文化谈生活侃八卦,每天1篇好文+1首好歌,陪你在马桶上撕扯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上班族不花钱健身指南 ·  3 天前  
新周刊  ·  我等了7年的男人,回来了 ·  6 天前  
新周刊  ·  搞抽象的人,到底在发什么疯?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码头青年

民谣歌手的世界里,为何没有广州深圳?

码头青年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2-10 12:22

正文

赵雷带着《成都》火了,一如当初董小姐站立的北京《安和桥》。民谣中,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兰州都是重复级的存在,就连河北那个庄,也在“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里露了回脸。

 

然而,民谣歌手的世界里,广州深圳却难觅身影,一如驻马店和铁岭,与城市的身份完全不相匹配。偶尔有一首,还是来自香港小清新乐队,名字叫做《广州足浴一夜》。


▎流行民谣界三大扛把子:宋冬野、马頔和赵雷。

 

虽然《成都》里的每一句歌词替换成“广州”或“深圳”,都不会有什么违和感,不然你哼哼:「和我在广州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广州,带不走的只有你」

 

不信,再换一首。马頔《南方南》,我们全部改成深圳:「你在深圳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谷堆」——请注意,深圳南山区无缝对接。


既然如此,为何民谣歌手们对广州和深圳这么冷淡?究竟是民谣歌手们的套路太深,还是广州深圳的气质太独特?

 

▎民谣歌手们最爱的城市。来源/超级王登科


按照大数据的统计,民谣歌手的情绪值大多不高,不是愤怒、绝望、反抗,就是孤独、伤感、忧郁,意象里也多见漂泊,还大多数没有女朋友,一个人弹着破木吉他,在下雨的时候想起她……


从这个角度看,广州深圳的城市气质还真有点那么格格不入。对于广东,人们最早的印象还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话:“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你看,一个熏染金钱的地方,能唱出孤独和忧郁?

 

所以,直到今天,广州深圳给人的,还是经济重镇和文化荒漠的双重印象。虽然广州历史一点都不弱,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也相当发达,但历史厚重感和时尚感,却似乎一直都与他们不搭边。

 

上世纪九十年代,港台歌曲风行之际,广州深圳借粤语之利,在全国的MP3、VCDDVD里深刻地露了几回脸,但这种流行文化,与一向自视甚高、意象清奇、满腹忧郁、贩卖理想的民谣,自然也不在一个频道上。

 

相反,对比下另外两个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

 

北京城有深厚的历史感,又是蚁族青年的大本营,天然就与民谣漂泊的气质相符;加上一个个地名叫起来都有点韵味,放在歌词里,什么“安和桥”“幸福大街”,要是换成广州的“猎德桥”“广州大道”,听起来多难堪,多出戏。


▎安和桥在民谣里,成了堪比三里屯八达岭的存在。

 

至于上海,虽然也是钢筋水泥林立、物欲横流,但经过海派文化的熏陶,以及各式文学的铺陈渲染,似乎也有了一丝丝洋气脱俗的感觉。即便很多并不清新,但人民广场的炸鸡,依旧能够唱响大江南北

 

其实,摇滚与民谣一开始都是生长于地下,以边缘化和反抗为标榜的,虽然小众,但精神里是孤高的。然而,与流行歌曲一样,摇滚与民谣也改变不了被商业浸染的命运,所以反抗消失,迎合都市小清新的小情绪歌曲开始流行,直到被主流综艺收编,民谣终于登上了流行舞台


当小镇青年带着民谣挺进大众视野,能安放他们灵魂的城市并不多,广州深圳太过人间烟火的形象,让诗意的孤独无处释放。


更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成都的爱情、安和桥的董小姐、郑州的记忆、武汉一直在下的雨,广州深圳的自由与开放是最难描述的,这两地的公民气质也是最难公开表达的。

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房屋屋”


马桶阅读
白领精品生活指南

🚽 投稿:[email protected]
🚽 Q群:471304585,一直在等你
🚽 长按二维码,在马桶上撕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