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Otaku At All Vol.193
因为一直在翻译《岩田聪访谈录》,所以最近经常会想到作品与创造者之间的关系。
即便是过去自己创作的作品,重新审视时也会感到分外陌生。这种经历不仅限于任天堂的各位游戏开发者,恐怕每个创作者都会遇到。过去写过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无从辨认,仿佛不是出自自己之手。仔细想想,如果它真的源自你的灵魂,没道理会遗忘啊?抑或曾经的自己已经随着每一粒饭每一滴汗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入眠,替换成截然不同却形状一致(好吧稍老一些)的另一个自己?
于是我们便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作品与创造者之间关系不再紧密如斯,往往为创造者孜孜以求的不朽,似是也随之消散无踪。是的,存在不朽的作品,上面怕是也会盖上创作者的名字,但由此而来的存在感一如安慰剂,并不会让你保有任何鲜活的记忆。就算你能够将自己彼时的所思所想融铸其中,也不过是留下了那一瞬间,至多那段时期的自己。
而你终将褪下那层或湿漉或干瘪的甲壳,被时间推赶着走入生命的下一个阶段。
即便在每个时间点都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镜像,他们也只会组成一个千姿百态的镜中迷宫,身处其中,你唯一看不到的,就是此时此刻的自己。
创造者的窘境就在于,你永不可能跨越时间的界限,去记录未来的自己,描绘未来的世界。即便你在写科幻小说,也拥有超乎常人的预见性,也终究只能写出“可能”,而非“一定”会发生的未来。即便是十九世纪那些号称写遍人类一切故事的法国小说家们,怕是也预料不到现如今的人类会变成这个样子。
如果只是按照逻辑去推算利弊得失,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不再去创作,唯有如此才可避免斤斤计较带来的偏头痛。
可是不创作,又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