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拍卖显示,6月19日,10.9亿股股方正证券股票将拍卖,这笔股权市场价为98.62亿元,起拍参考价为88.76亿元,据了解,目前对外公示的起拍价并非实际起拍价,而是将以拍卖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价乘以股票总数乘以90%作为起拍价,参与拍卖需要缴纳保证金人民币15亿元,加价幅度为人民币1000万元。而本次拍卖的股票占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约13.24%,整体拍卖。
所拍卖的股票全部来自于方正证券二股东政泉控股,而这也是政泉控股持有的所有方正证券股票。
据了解,政泉控股持有方正证券共计17.9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86%,但其中7.0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8.62%)被大连中院裁定抵偿国通信托对政泉控股享有的60.91亿元民事债权。国通信托依据信托合同,以信托财产原状向信托受益人中国信达分配信托利益,并将7.09亿股分配至中国信达。
那么政泉控股剩余的10.9亿股股票为何被强执“清仓”?起因正是由于2014年左右,政泉控股“抽逃出资行为”所致。
2014年8月,在方正集团和政泉控股的主导下,方正证券完成对民族证券100%股权的收购,政泉控股也借此成为方正证券第二股东。
但直到2015年8月19日,方正证券才通过推动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取得了对民族证券的实控权。在民族证券仍由政泉控股实际控制的一年时间里,方正证券与民生证券很快出现分歧,方正证券也因此屡次遭遇监管调查。
2015年7月,民族证券被北京证监局指出20.5亿元自有资金投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20.5亿元抽逃出资”问题由此曝光。
截至2018年末,这笔20.5亿元款项民族证券共收到资金4.1亿余元,其中本金转回3.08亿余元,剩余17.415亿元本金及对应利息则尚未收回。方正证券认为,政泉控股在实际控制民族证券期间,其20.5亿自有资金投资所导致的17.415亿元本金及对应利息未收回的行为,导致民族证券资产价值大幅降低,构成了变相抽逃出资的行为。
方正证券与政泉控股就此对簿公堂。
2021年5月19日方正证券收到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在执行被执行人政泉控股犯强迫交易罪刑事判决涉财产部分一案中,为执行生效刑事判决确定的财产刑罚,大连中院将公开拍卖政泉控股所持10.9亿股方正证券股票(无限售流通股)。
目前方正证券前四大股东实际分别为:北大方正、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政泉控股、中国信达资管(尚未过户),分别持股27.75%、18.14%、13.24%、8.62%。
在方正证券大股东北大方正重整之际,这13.24%股权归属花落谁家尤为受市场关注。
4月30日,中国平安披露了关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进展的公告,公告表示平安人寿将以370.5~507.5亿元对价受让新方正集团51.1%~70%的股权,重整完成后中国平安将控制新方正集团。
作为方正集团控股的券商,方正证券也在此次被重整的资产之列。
但在方正证券正式成为“平安系”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待解决:一参一控。
根据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为了避免统一股东旗下的证券公司间的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规定一家机构或者统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
业内猜测,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证券将与方正证券合并。如若合并,在净资本层面,规模将超过中金公司和光大证券,位列券商第十。如果二者最后没有合并,那中国平安在入主新方正集团后,或需要处理掉部分方正证券的股权。也因此,中国平安接手此次方正证券拍卖的股权可能性较小。
若中国信达资管受让13.24%股份,其持股比例提升至21.86%,稳居二股东之位且与第一大股东相差甚小。只不过信达这8.62%的股权抵偿一事还在审核过程中。
但是中国信达“中意”方正证券,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相比信达拟拆分出去的信达证券,方正证券无论是行业排名还是盈利能力,段位显然都超出信达证券。
在信达曲线获得方正证券股权后几日,信达发布公告,拟拆分信达证券及其附属公司,让信达证券独立上市。
目前,四大AMC旗下各自保留有一家证券公司。其中,中国东方收购闽发证券,整合为东兴证券;中国华融资产完成对德恒证券、恒信证券的行政清算,是为华融证券;中国信达完成汉唐证券、辽宁证券的托管清算,成立信达证券;中国长城则是通过增资扩股入主厦门证券,更名为长城国瑞证券。
但是与已在A股上市的东兴证券、长城证券相比,信达证券的业绩并不如人意。
但方正证券则非同一般。
按照中证协发布的2019年证券公司业务数据,对比来看,无论是行业排名还是盈利能力,方正证券的段位显然都超出信达证券。而方正证券是否有望成为第5家AMC系券商,如果中国信达将方正证券收入囊中,按照监管对证券公司“一参一控”的要求,后续方正证券与信达证券如何整合,现阶段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