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面临挑战——路在何方
为解决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赵连友教授提出以下四点措施。
1. 创建立体高血压防治体系。高血压是重要的社会公共问题,其防治工作只靠医务人员难以全面覆盖,需全社会共同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应由专家防治转交政府主导,卫生部门设立慢性疾病控制局,组织实施高血压防治,这是保证高血压有效防治的关键。学术团体具体组织实施高血压防治工作,发挥医务人员专业特点,并与患者建立密切防治关系。医护实施担当完成高血压防治任务的主角,推广先进的学术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企业的支持、媒体的宣传以及患者的参与也是高血压立体化防治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2. 立体的高血压防治体系
2. 加强高血压防治队伍的建设。高血压防治工作需要一批具有敬业及奉献精神的医务人员。目前不足万人专门从事高血压防治工作,这难以高质量为接近3亿高血压患者服务。所以,扩大高血压防治队伍是当务之急。同时教育心血管内科医师重视高血压,大力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以及建立高血压专科门诊和病房。
3. 重视规范化高血压治疗措施。高血压的治疗降压是硬道理,达标是硬任务。但根据不同情况的患者,降压有不同的标准。规范化治疗高血压首先提倡联合用药。《中国高血压指南》和JNC 8指出:为达到目标血压,绝大部分患者需要服用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物。因为联合用药疗效大于单药,降压效果
增强
。同时可以减少不良反应,使药物依从性好。并且可有效保护脏器,减少并发症。其次提倡个体化治疗高血压。可根据升压机制、高血压严重程度、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类型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种类选择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而且还可以保护靶器官和消除危险因素。
图3. 不同机制导致的血压升高
图4. 合并危险因素的治疗方案
4. 推广规范化高血压管理模式。高血压一旦发生就需要终身管理,有效地管理是降低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的关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处在防治高血压第一线。以农村的卫生院、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会团体的单位卫生机构为高血压管理防控的中心机构,完成所管区域高血压的检出、登记和长期随访。从而使人人知道自己的血压值,对血压过高者积极执行防病措施和治疗,最终使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