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
全国已经有大量消费者反映
他们在春节后才发现
原来自己充值就诊的
福斯曼口腔已经关门了
日前,福斯曼口腔品牌一家门店疑似停诊关门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发酵,不少患者发帖称福斯曼口腔客服联系不上,门店人去楼空,导致复诊延误,已经支付的费用无法退还,引发患者维权。
“牙齿治疗到一半,牙科医院失联了。”
据媒体2月15日报道,广州齐遇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福斯曼口腔”大门紧闭,员工面临欠薪困境。据报道,除广州外,全国福斯曼门店2月5日后就始终闭店失联,患者治疗中断。
位于广州天河购书中心的福斯曼已经关门 图片来源:南方+
告示显示公司跑路了 图源:南方+
全国多地爆雷
有人交了近6万元后续治疗无着落
公开资料显示,福斯曼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初的口腔连锁品牌,专注牙齿隐形矫正,成立后发展迅速,主要业务覆盖国内一二线城市。
对多数患者来说,福斯曼的倒闭消息如晴天霹雳,突如其来。
据消费质量报报道,2月11日,网友“小红薯”发帖求助称,
“我交了近6万元的治疗费,后续治疗如何继续?”
据该网友讲述,她和孩子分别于2022年及2024年在一家福斯曼口腔进行正畸治疗,各预付了27800元诊疗费。“原本约好春节后进行复诊,没想到等来的是福斯曼口腔全国性关店的消息。”网友“小红薯”告诉记者,现在比较担心后续治疗的问题,“现在我的治疗进行到中后期了,但是孩子在去年秋天才开始治疗。”
同样在该福斯曼口腔门店做正畸治疗的一名网友在某平台投诉称,他于2024年6月30日在一家福斯曼口腔签订牙齿正畸诊疗协议,支付全额诊疗费20800元。签约时院方作出完整实施个性化正畸方案、五年内免费精调服务、三年半定期复查保障的承诺。2025年2月10日,该签约福斯曼口腔门店医助通过工作微信发表声明称,该机构长期欠薪导致员工罢工,单方面宣告停止营业。后续所有工作人员失联,诊疗服务完全中断。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2月15日报道,“广州齐遇口腔门诊部(福斯曼)总部出现经营困难,拖欠员工三个多月工资,员工催促多次未果……因单位长期拖欠房租而被解约,导致员工被拒之门外,无法回店复诊患者。”2月7日,在广州福斯曼门店进行正畸的患者收到了无法复诊的消息。
网友社交平台截图
紧接着,上海、成都、深圳、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地的患者纷纷反映,福斯曼已倒闭,他们无法联系到主治医生,复诊之路中断。患者们惊讶地发现,上海汉中路店已大门紧闭,门上赫然贴着“福斯曼牙齿矫正中心—上海佳瑞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可能存在消费风险”的警方警示。
记者根据患者沟通群的统计结果,广州已有超过200名患者受到影响。结合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未被统计到的患者,受影响的患者人数可能已超过千人。
多重因素加剧行业阵痛
据南方+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牙科行业确实出现了多起连锁口腔医院倒闭、跑路的情况,例如2023年广州某连锁牙科品牌因资金链断裂关停全部门店,数千名患者治疗中止;天津一家经营近十年的牙科诊所老板失联;2023年7月,武汉九州牙管家口腔医院突然停业,导致近500名患者受损;2023年8月,上海鼎植口腔多家门店突然歇业,涉及患者维权和员工欠薪问题。患者面临无法退款和继续治疗的困境,员工被拖欠数月工资;2024年1月科瓦口腔倒闭,之后优贝口腔医院多家分店倒闭,相关负责人跑路,维权人数众多,遍布全国多个城市。
广州市海珠区一家牙科门诊的投资人姜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资本盲目涌入牙科行业,诊所数量大增,无序扩张与竞争加剧,市场严重饱和,引发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
受政策影响,如2023年底,国家医保局对种植牙系统进行全国性集中带量采购,种植牙价格大幅下降,平均降幅超过55%,私立诊所失去主要利润来源,盈利困难。
加之进口设备、高薪聘请医生、房租和广告支出等运营成本高,部分诊所过度依赖贷款扩张,资金链易断裂。
行业内隐性收费、夸大宣传等问题突出,消费者不信任感增强,市场信心受挫。
他提醒,预付式消费模式在牙科行业普遍存在,机构一次性收取大额费用,但服务周期长。一旦资金管理不善或机构经营不善,消费者面临损失风险。而当前牙科行业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对机构的资质审核、资金监管和运营监督不够严格,为爆雷事件埋下隐患。业内人士估计,其中一些经营时间较短的口腔诊所更容易面临倒闭的风险,
消费者在选择看牙机构时,应务必小心。
消费者应谨慎支付预付款
据消费质量报2月14日报道,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璐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付式消费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近几年一些行业大环境不是很乐观的情况下,消费者还是要谨慎支付预付款,尽量按阶段据实支付费用。
对于此次口腔诊所停诊关门的事件,张璐璐认为,患者想要维权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退还预付款,赔偿违约损失;如果企业已破产,可以向法院申报债权,等候清偿。不过,张璐璐也坦言,从实际情况来看,患者能够获赔的可能性不是很高。“最后还是需要相关部门出面协调,将患者进行转诊,由其他机构承接后续治疗。”张璐璐说道。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造成消费者经济损失的案例不少,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发布消费提示,
选择预付式消费时注意以下几点:
谨慎选择商家。
由于消费者在预付式消费中因信息不透明而处于劣势地位,在资金安全、服务质量、合同等方面都存在风险隐患。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前,要谨慎选择商家、理性消费,认清自身实际需要,尽量避免较大数额的充值办卡,单次充值不宜过多,不轻信各种优惠活动。同时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好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