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任博宏观论道
自由的天地、开放的灵魂,一杯清水,愿作江湖守门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任博宏观论道

开门红

任博宏观论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2-17 15: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读: 如题

本文成于2025年2月15日

【正文】

2025年2月14日(周五),人行公布2025年1月社融与信贷数据。具体解读如下,

一、1 月数据成功实现“开门红”,但结构仍然存问题

仅从数据来看,今年1月社融与信贷的表现还可以,成功实现“开门红”。

(一)社融与信贷均创历年同期新高,且均好于预期

今年1月当月,社融与人民币贷款分别新增7.06万亿和5.13万亿,均创历年同期新高,同比分别多增0.59万亿和0.21万亿。今年1月社融与信贷较预期值分别多增0.48万亿和0.81万亿,同样好于预期。这表明,今年1月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总体来说是不错的。

(二)结构上看,主要靠政府债券和企业端支撑

1、支撑社融同比多增的力量主要为贷款和政府债券。其中,今年1月当月政府债券新增0.69万亿(仅低于2020年的0.76万亿),同比多增0.40万亿。

2、支撑信贷同比多增的力量主要在企业端。其中,今年1月当月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和票据分别新增1.74万亿、3.46万亿和-0.51万亿,同比分别多增0.28万亿、0.15万亿和0.46万亿(合计0.89万亿)。可以看出,票据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

3、就居民端来看,今年1月当月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0.05万亿和049万亿,同比分别少增0.40万亿和0.13万亿。特别是,从数据上看,今年1月当月新增的居民中长期贷款(0.49万亿)仍然低于2017-2022年同期和2024年同期。

以上数据表明,尽管1月社融与信贷数据成功实现“开门红”,但结构数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居民端困境似乎仍很突出,企业端的增量主要体现在票据端等),故1月社融与信贷“开门红”的持续性还需要继续观察。

二、M1 新口径正式启用:增速终转正

自今年1月起,人行正式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具体包括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新增)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新增)。

(一)调整后的M1增速终于实现转正,即2024年12月与2025年1月M1同比增速分别为1.2%和0.4%。

(二)2024年10-12月,调整前的M1同比增速为-6.1%、-3.7%和-1.4%(连续三个月降幅收窄),调整后则分别为-2.3%、-0.7%和1.2%。

可以看出,调整后的M1同比增速有明显提升。

三、结语

(一)虽然结构上存在很多问题,但1月社融与信贷“开门红”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一定修复,亦说明年初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绪没有变得更差。

(二)从资金市场的表现来看,也呈现这一特征,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春节前曾一度分别升至2.13%、1.93%和1.93%的高点,较1月底点分别上升50BP、33BP和33BP左右。这表明,仅今年1月而言,资金面是相对偏紧的。

春节后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始终在1.8-1.9%的区间内徘徊,虽然较高点有一定回落,但和年初低点相比,仍然上行了20BP以上,这可能说明资金端有其它因素在起着主导作用。

(三)就债券市场而言,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基本也处于1.6-1.7%的区间内,呈明显窄幅震荡走弱,这表明就经济基本面而言,虽然市场情绪有一定提振,但债市反应并不明显,长债折射的观望情绪依然较为深厚,故未来仍需要观察,但短期看,无需更悲观,可稍乐观。

附件1 :历年全年社融与信贷数据

附件2 :历年1月社融与信贷数据

…………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本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如征得本公众号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梧桐樹智庫 ,且不得对相关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