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医赖梅生博士
南方医科大学赖梅生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医健康科普、门诊预约、案例、咨询、教学资源整合平台。擅长皮肤病、痛症等治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医赖梅生博士

《黄帝内經靈樞》九鍼十二原 第一

中医赖梅生博士  · 公众号  ·  · 2022-10-09 22: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日购买了徐文兵根据《玄隐遗密》补校的《黄帝内經靈樞》,与现行通用的《灵柩经》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觉得有不少补益。故将部分整理出来,方便自己和朋友反复品读。简体字不能完全表达繁体字的意义。如简体“发”的繁体有2个(發与髪),代表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现在越来越感觉,看中医经典,还是以繁体本为好。气一字,文中有三种写法,其中一种为古体字,用红色“ ”字标明,具体写法,参见文中照片中的写法。

通用本:《灵枢经》九针十二原 第一




九鍼十二原 第一  (法天)
天地其有至數。合乎人形。通於氣血。決於王衰。至數者。始於一。终於九焉。
鍼鏤( lòu )之用。要在遲速。闢阖( pì hé )在在。麤( )守神形。往來顺逆。淺深當衷。察察拳拳 案推引。乎迎乎随。虚實以從。元極之用。其始其终。
其過不可随。其往不可追。随則失其治。而反從其邪。追之不及邪。而瀉眞气也。故師言。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髪。不知機者。扣之而不發。此之谓也。
故曰。知標與本。用之不殆。 知逆顺。正行無問。
《下經 鍼要》曰。刺虚則實。满而泄之。菀( yùn 通“蕴” )陳則除。邪盛則虚。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虚。言實言虚。若有若無。察後與先。爲虚爲實。虚實之要。九鍼最妙。補瀉之時。若得若失。

九鍼之名。各不同形。實须其虚。虚须其實。經 已至。愼守勿失。深淺在志。近遠如一。如臨深渊。手如握虎。神欲無營眾物。必正其神。
剌之道。虚則實之。實則瀉之。實之者。鍼下熱也。瀉之者。鍼下寒也。故刺虚則實之者。鍼下熱也。气實則熱。满以泄之者。鍼下寒也。瀉之則寒也。菀陳則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則出之者。出鍼勿案。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鍼而疾案之。疾而徐則虚者。旋出鍼而徐案之。
言實與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無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後與先者。知病先後也。爲虚與實者。工勿失其灋。若得若失者。勿離其灋也。虚實之要。九鍼最妙者。爲其各有所宜也。補瀉之時者。與气開闔相合也。
九鍼之名。各不同形者。鍼窮期當補瀉也。刺實须其虚者。留鍼陰氣隆至。乃去之也。刺虚须其實者。陽隆至。鍼下熱乃去之也。經 已至。愼守勿失者。勿失變更也。深淺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
近遠如一者。深淺其候等也。如臨深渊者。神不敢墯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無營於眾物者。静心觀病人。無左右視也。乂( )無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

三里者。膝下三寸也。低䯒( héng 胫骨上端 )中。舉膝易見也。跗者。太衝也。 跗大趾内上者 也。跗下 明者 内庭也。跗下少 。臨 泣地 也。巨虚者 蹻足䯒 陷也。下廉者 下陷者也。
天地四 時陰陽 。夫一天二地三人 五音六律 七星八 九野 身形亦 之。 各有所宜 故有曰九
人皮 人肉 。脈應 應時。聲應 。陰陽 气應 面目 出入气 應風。 三百六十五 絡應 野。
一鍼皮。二鍼肉。三鍼脈。四鍼筋。五鍼骨。六鍼調陰陽。七鍼益精 。八鍼除風寒濕。九鍼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气。此谓之各有所主也。
夫人者 以神 衛。 思志意想 。以神志 。爲 爲陽。 精想 。爲陰爲 地。以喜怒哀 樂。 人也。此三者 亦分 陰陽 也。
人者 。其動气應天。其静气應地。喜怒哀樂。爲四時八風。人之髪齒耳目。以應五音六律。人之陰陽。以五气諸腑應天。六脈血臟應地。經筋骨肉皮。人形之五部也。气血筋骨肉。質之五行也。
貞臓以肝气應地。心 應天。肺气應天。脾气應地。腎者。以命應天。腎氣應地。目以金木水火土本。精神氣血相應。
陽之數九。以應九竅。目爲神竅。鼻爲气竅。耳爲腎竅。舌爲心竅。口爲脾竅。前爲精竅。右目爲肝竅。右耳爲肺竅。後爲榖竅。右鼻爲營竅也。
人有骨三百六十五節。以應三百六十五俞。天經三百六十五日。以别七十二候。候繼二十四气。气歸十二。天地陰陽。與人無邇( ěr )也。故人之陰陽虚實。寒熱表裏者。亦歸之矣。
天有三百六十五日。地有三百六十五度。形以三百六十五節應人。天生於一。地成於一。人合以一。以爲生計。
是以觀動静。而知生成。知天常。以明地機。觀形色。以知壽夭。一以通天常。六律應之。二以候五色。七惑應之。三候以气動。八風應之。四辦之以時季。九野應之。五别五域五行。風寒暑濕燥應之。若日之灮於曐。气之併於月耶。
知之血。以候髪之毋澤。知之气。以候五音之辦。辦音聲之甚一。以候宫商角徵羽五音。以合六律。臓腑灋有虧盈餘。應有餘不足。聞息知气。觀面五位以知精。精之秀於質。气之秀於色。神之秀於目。
天一地一人一之爲三。三三九部。以候高下有餘。地有九野。以應九候。一天候風寒暑熱。頭項胸背應之。以候陰陽。候節寒熱應之。
二地侯臓腑筋骨。經脈節俞應之。以候表裏開閉節度。皮毛汗弗汗應之。
三人候虛實之變。血 精經應之。以候生死。盛虚根元應之。
一分天。候首胸面齒。一分人。候肝膽睥胃腸。中上反复。洩( xiè )多血少。十分地。候筋骨精髓。下中反複。有澀十分。有蹇( jiǎn )利之變。五分人。以候緩急。疆弱生死。六分地不動。火水不足。三分見寒。關節次第。九分而明。
别四時。辦清獨。人與寒温暑濕四時。一而應之。以其候相反。一者。四方上下。各以其常作解。釋然。
一曰镵( chán 鍼。長 一寸六分 。大中小各異。 一曰 鍼。長 一寸六分 。若鹅卵。若豆脊。 一曰鍉 鍼。長 三寸六分 。若黍( 黄米 )。若粟。若牙。 一曰 鋒鍼。長 一寸六分 。刃分陰陽二隅。三隅。四隅。 一曰 鈹鍼。長 四寸 。廣 二分半 。中芒角芒。利刀。 一曰圓利 鍼。長 八分。一寸二分。一寸六分。一曰毫 鍼。長 一寸 二寸 三寸六分 一曰 長鍼。長 五寸 七寸 九寸 一曰大 鍼。長 四寸。若菁子 葶子 莬子。
瀉陽氣。 圓分揩摩。鍉 氣。鋒發 痼疾 。鈹 取脓瘀也。圓利暴 氣。 毫去痛痹 。長 大去關水。
藏於脈 行其五 極。 故邪藏上 。濁 藏中 下。其鍼也 出邪 脈濁 出。钱 大深 邪入病沉。何谓。其臟有施 其腑有應 皮肉筋服 各有所合。哿 g ě) 任其所部。毋實毋虚。毋過不及。若峙虎兕 ,雌犀牛) 。若守龍鰐。待 而去。待去而 已。鍼之意盡矣。
為刺之要 至爲德 病去為果。其果之德 龡雲 若雨去汙 。朙 苍天 清毓可見也。氣之 。枯骨之可生。氣無至。去則反塵( chén )。天地之道。蕩蕩乎在 心。勉哉行能矣。
臟有五腧。二十有五 腑有 六腧。三十有六。經脈十二。絡穴十五。以其上下所出爲井。所溜爲 滎( xíng 。所注爲俞。所行爲經。所以爲合。所致爲俞。所化爲募。所舍爲郄。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經有其原。逐月仰沉。
正月媾( gòu )肺。原其太淵。陽中少陰。掌後陷中。
解月大膓。原其合谷。大指次指。握大谷中。
華月媾胃。原足三里 ( 衝陽 ) 。膝下間骨 ( 足背高点 ) 。三寸分中 ( 二三趾間 )
碩月媾脾。原其太白。陰中太陰。隆骨前屏。
陽月媾心。原其神門。陽中太陽。腕後陷中。膏之同媾。原其鳩尾。
暑月小膓。原其陽谷 ( 腕骨 ) 。凸骨前陷。横紋之間。
豐( fēng )月膀胱。原其通谷。小趾節後。紋頭是穴。
秋月媾腎。原其太谿。陰中太陰。 踝後陷中。
瀟月胞絡。原其大陵。陰中太陽。腕骨陷中。
殺月膻中 ( 三焦 ) 。原其陽池。陽中少陰。腕骨外間。
冬月交膽。原其丘墟。踝南下陷。首冒目濁。 肓之同媾。 原其脖胦( bó yāng ,即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 )。
臘( )月媾肝。原其太沖。陰中少陽。止趾陷中。 陽取瘨脹。 陰取飱( sūn )泄。上取治下。下取治上。 乂之所移。氣交以

以上内容摘自徐文兵补校之《重廣 補校黄帝内 》,仅供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推荐中医专业人员对中医经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入手一本,虽贵,但值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