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青眼」原创内容
2025年开年,化妆品行业再现“顶格处罚”。
近日,青眼从信用广东官网获悉,广东优亿美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亿美”)因存在生产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等行为,被广东英德市市监局罚款19万元。同时,该企业的原负责人王某某被处以终身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人士指出,“生产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且未进行检验、留样,存在重大安全风险。不过,此次处罚金额相对较轻,企业本可能面临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更严厉的后果,但监管部门还是给了企业改正的机会。”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优亿美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刘某,经营范围为化妆品生产。
根据信用广东披露的行政处罚详情,2022年10月18日,优亿美与广州魔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魔歌科技”)签订了《生产加工委托书》,负责为后者生产“魔歌”品牌洗护和染发剂系列产品。然而,优亿美生产的30批次魔歌染发膏被发现是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且产品标签不符合相关规定。
▍
截自信
用中国(广东)官网
在调查中,广东英德市市监局发现,优亿美在生产上述产品时未按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均未形成批生产记录,且未对成品进行检验和放行,以及未进行留样和形成留样记录。据处罚书披露,优亿美共收取加工费2884元,涉案总货值金额为9803元,违法所得为2884元。
由此,广东英德市市监局认为,优亿美生产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产品标签不合规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第(五)项以及《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此外,优亿美未按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化妆品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
最终,广东英德市市监局对优亿美实施了以下处罚:没收违法所得2884元,没收违法生产的魔歌染发膏(棕色)1盒,并处以19万元罚款。此外,对该公司原负责人王某某处以终身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优亿美首次被罚。2024年7月12日,据信用广东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公司因受委托生产的2批次染发膏,被检测出含有未在产品标签和注册资料中标示的染发剂成分,同时缺少标签和注册资料中应含的染发剂成分,属于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最终,优亿美被广东药监局罚款17万元。
此外,青眼还注意到,在2023年、2024年的国家化妆品抽样检验工作中,优亿美生产的魔歌染发膏因检出标签上未标示的染发剂成分,以及未检出标签标示的染发剂成分而被公开通报。
另从优亿美、魔歌科技当前的情况来看,两家公司都面临着一定的市场挑战。据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平台显示,优亿美所备案的绝大部分产品已处于注销状态,而魔歌科技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已于2024年7月被广州市白云市场监局列入异常经营名录。
▍
截自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平台
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化妆品行业频繁出现禁业处罚,并已呈现“常态化”趋势。
据青眼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各地监管部门共开出了37张禁业罚单,涉及20家企业,累计有26名从业者被禁业,包括法定代表人、股东、质量安全负责人等,其中有19人遭到“终身禁业”。
其中,监管部门直接针对企业主体开出了11张禁业罚单。而在部分案例中,监管部门仅对个人进行了处罚。对此,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这是监管部门为企业留出了改正的机会。”
例如,在上述优亿美处罚案例中,监管部门仅对企业原负责人实行了终身禁业处罚,而对公司主体则处以19万元罚款。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人士指出,“依据违法事实,当事人生产了30批次‘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且标签不合规,这种情况本可以吊销企业生产许可证,但监管部门选择了限制从业处理,为企业留有余地。”
从年份上看,禁业处罚明显逐年递增:2021年仅涉及2家企业,共计3张罚单;2022年扩大至5家企业,共计8张罚单;2023年则是3家企业被开出7张罚单。到了2024年,处罚大幅上升,涉及8家公司,总计18张罚单。不难看出,针对化妆品行业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从处罚缘由来看,儿童化妆品无疑是监管的重点领域。比如,厦门某日化有限公司因无证生产儿童化妆品而被处以终身禁业。此外,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生产含有禁用物质的儿童化妆品,公司主体、质量安全负责人及法定代表人均遭到禁业处罚等。
另外,有8家企业因生产不符合技术规范的化妆品而被处罚。典型如,广州市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市美某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某某龙化妆品有限公司,这3家公司因生产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于去年7月19日同时被处罚,公司主体被禁业10年,而法定代表人则被终身禁业。
从被处罚企业的最新动态来看,一些企业在受到处罚后选择注销或解散,另一些则持续处于经营异常状态。此外,还有企业试图通过更名来消除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化妆品行业的监管正变得愈发严格,这反映出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而这种监管力度也在推动行业深度洗牌,使严重违规者被彻底淘汰出局。
如前文所述,因生产不符合技术规范的化妆品而被禁业的企业不在少数。另据青眼不完全梳理,这些企业大多因生产不合规的染发膏而受到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