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小编的“大众版私董会”活动体验先。
有可能是疫情期间大家都憋得慌,各种烦恼丛生;去年小编通过不同渠道参加了几次主题各异的线上“私董会”活动。
说起“私董会”大家都不陌生,是主要服务于企业家的学习、交流与社交模式:企业家们以“身份共鸣、非利益冲突、私密性”为基本原则,每十几位组成一个“私人董事会小组”,每月就其中某位成员现实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深入剖析问题核心,彼此信任,相互提出极具价值的建议,分享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与创意,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并持续跟踪实施成效。
有趣的是,小编参加的几次线上私董会主题各异,既有为小型创业公司CEO解决实际的企业经营问题,也有纯粹的讨论个人生活中的烦恼困惑主题……
更有趣的是,“大众版私董会”似乎也并不缺乏参与者——总有人有一些想要解决的困惑,并且愿意开诚布公地说出来寻求他认得帮助;也总有形形色色的热心人,愿意专门花两三个小时,去帮助陌生人解答他们的人生困惑……
最有趣的是,小编每次都是起源于好奇心,抱着仅仅是想更多了解不一样人的多元想法的意图参与,并不期望获得特定回报地参与活动,却每每有很多意外的心得收获!
“大众版私董会”的组织大概有几个要点:
1.普遍是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组织的,有专业的主持人引导流程,有发布活动的渠道来筛选“案主”和“幕僚”;
2.参与活动的所有人大概率在现实中不认识,活动前无交集;
3.遵循保密的原则,所有的成员必须以明确的文字、语音、视频形式承诺对于私董会的内容完全保密;
4.简易版的流程为:案主陈述问题——幕僚成员分别就案主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帮助案主明确问题的本质,并思考可以给予案主哪些建议——案主在一轮提问后重新定位自己的困惑,并就第一轮提问的收获进行初步总结——幕僚成员结合前面的讨论基础与个人经验给予案主中肯的解决建议——案主总结收获,并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小编发现该类活动的场景有几个有意思的特点:
1.由于活动参与者为陌生人并且遵循保密原则,所以“案主”敢于坦言工作生活中不便在日常社交圈交流的一些困惑;
2.普通人也可以作为幕僚、军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充分释放的表达欲得到满足;
3.不同身份、背景、人生经历的人思维方式不同,因而对同一个问题的发散式提问和建议维度相当多元;
4.仅仅通过发散式提问和他人基于个体经验的建议,就能很好地帮助案主打开思路,从“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中抽离出来,每次私董会案主都实现了想法的突破;
5.尽管每次活动都有微信群,并且活动结束后部分成员也会互相加微信,但活动后维持联系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