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如果给它一个勉强的定义,它是人类在演化中形成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语言模式。如果人是一台计算机,心智就是它的操作系统。
心智是靠词语运转的。心智靠词语运转的方式是分类归纳和演绎。归纳法和演绎法的核心都是词语。在品牌定位的知识体系中,我们认为创建品牌的第一性原理是在顾客认知中占据一个优势位置,这个位置体现为一个词语。
从康德的哲学里我们得知,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靠给自然命名。虽然那不是自然或存在本来的样子,但是我们也只能如此。
它是一个词,不是两个词;是第一个词,不是第二个词;是一个不同的词,而不是相似的词;是一个真实的词,而不是虚假的词;是一个具体的词,而不是抽象的词;是一个强势的词,而不是弱势的词。因为心智厌恶复杂,所以聚焦为一个词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从这里出发,我们倡导聚焦法则和专家品牌,认为组织先集中资源在一个品牌上取得优势,是掌控全局的前提。因为心智喜爱第一,所以第一个词更容易被记住。王老吉之后的第二个凉茶品牌、瑞幸咖啡之后的第二个外卖咖啡品牌都很难被记住。从这里出发,我们倡导抢先定位和开创品类,认为品牌应当在顾客认知中尽快抢占一个优势位置,成为某一品类的代名词。
因为心智喜爱不同,所以第一个新词更容易被记住。与其做第二个更好的,不如做第一个不同的。从这里出发,我们倡导重新定位、细分品类和进化品类。认为品牌应当顺应认知规律推动品类演化,开创一个新的定位。
因为心智疲于应对,所以一个真实的词和具体的词更容易被记住。例如 “莜面”就不是一个真实的词,因为大众顾客不认识。类似的还有 “科学牙膏”、“液冷电动车”、“运动皮鞋”等等,都是顾客理解不了的词,所以是不真实的。
例如 “家纺”就不是一个具体的词,“床品” 或 “四件套“”是具体的词。例如 “科学牙膏”也是一个抽象的词,“防蛀牙膏”“止血牙膏” 是具体的词。“运动鞋”是一个抽象的词,“篮球鞋” “足球鞋” “网球鞋” 是具体的词。(《品牌定位通识》)意味着如果还没有哪个品牌占据心智,那么这就是机会。即使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同行。例如在2008年,吸油烟机市场普遍都有 “吸力强” 的宣传,但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标配,不值得宣传。注意力都放在造型、静音、清洗等特性上。
“吸力强” 确实是基本要求,但是顾客认知中并没有哪个品牌能够代表 “吸力强” 。这就是一个认知中的空位,率先占据这个空位的老板电器就赢得了顾客。雷军在复盘红米手机的时候认为,把这款手机命名为红米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红米和小米太接近了,红米的价格定位拉低了小米的势能,让很多顾客认为小米也是一个低端的产品。
基于这样的判断,定位理论倡导多品牌战略,反对品牌延伸,也就是用一个品牌做多个定位。张瑞敏在《永恒的活火》中也认同这种做法:
海尔旗下会有很多品牌,我们不一定把它们都统一起来,只要每一个品牌都直接面对用户、能给用户创造价值就行。比方说“雷神”这个计算机硬件品牌,如果不叫雷神,就叫海尔,可能在消费者的印象中,海尔在这方面不一定擅长,产品推广会很不好做。“雷神”是小微自己起的名字,是消费者参与起的名字,更有利于满足消费者体验。如果雷克萨斯不单独分出来,仍然叫丰田,我觉得也很难做起来。
如果用海尔这个品牌做所有产品,就是品牌延伸。定位理论反对品牌延伸,就是基于康德式的判断:心智以词语运转。一个词语代表一个空位,如果这个空位的定义不够清晰,心智就会感到混乱。帕卡德曾经是美国人梦想中最顶级的汽车品牌,1916年就配备了革命性的12缸发动机,它第一个使用了现代的方向盘,第一个装配了汽车空调,是当仁不让的美国第一豪华车品牌。然而,帕卡德汽车没有能够正确回答“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个问题,它在战后推出了便宜的中端型号,还大举进入了出租车和运输车队市场,很快就失去了顾客。这个传奇品牌在1956年永远消失了,让很多车迷非常伤心。(《新定位时代》)帕卡德汽车本来占据了 “豪华” 这个词,当它推出中端产品、进入出租车市场的时候,“豪华” 这个词就被破坏了。
它会失去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后来被凯迪拉克占据。当然这样的错误在凯迪拉克身上也出现了,它的母公司通用汽车面对奔驰竞争的时候,没有推出一个新的豪华车品牌。
面对日本汽车在小型车空位的侧翼战,通用汽车也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据说德鲁克在这方面对美国汽车企业很不满,认为他们没有关注美国顾客的真实利益,只顾着在大型车上开拓市场。心智的本质是以词语运转,它在表层的体现就是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心智只能关注它已经熟悉的事物。《定位》中也说,你只能尝到你想尝的味道,只能听到你想听的声音。
众所周知,沃尔沃汽车的定位是 “安全”。为了安全驾驶,沃尔沃不仅在外观设计上放弃了以美观为第一设计原则,在驾驶体验上也不以 “驾驶乐趣” 为第一设计原则。
时速受限,肯定就缺少驾驶乐趣。那些追求驾驶感的顾客就会讨厌沃尔沃,甚至可能会嘲笑沃尔沃车主是没有冒险精神的老年人。但是沃尔沃要坚守 “安全” 的战略定位,就必须这样做。反而宝马不需要这样设计,因为它的定位是 “驾驶”。为了给顾客最好的驾驶乐趣,它甚至要缩短车身,因为车身太长就会影响驾驶体验,弯道超车就很不方便。
甚至车身变短会危及驾驶安全,因为车身足够长才能在撞击的时候有足够的缓冲。车身变短也会影响汽车的尊贵感,因为车身够长,才能给后座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乘坐者感到舒适。
但是宝马没有这样做,因为 “安全” 和 “尊贵” 都不是属于自己的战略定位,前者属于沃尔沃,后者属于奔驰。宝马的后座乘坐体验差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它听从了某些顾客的反馈,把后座空间做大顺便把车身做长,结局会怎样?结局就是它在追求 “乘坐体验的尊贵感”,而这个领域属于奔驰。如果顾客选择宝马是因为乘坐体验好,那顾客为什么不去选奔驰?
认知偏差就是选择宝马的顾客,会认为其他人是不懂驾驶的乐趣。选择沃尔沃的顾客,会认为其他人对生命不负责任。选择奔驰的顾客,会认为其他人买不起奔驰。
这些品牌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能够赢得顾客如此的偏爱,就是因为它们分别占据了一个词:驾驶、安全、豪华。
如果宝马去学奔驰会怎样?事实上它曾经这样做过。但是任何模仿奔驰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在做大奔驰的市场。
如果你搞一个低价的奔驰,一旦市场表现好,奔驰会降价来抢占你的市场。如果你搞一个同价位的配置更好的奔驰,首先顾客不会信(因为有认知偏差),其次如果真的奏效奔驰也会马上复制你的战术。跟随领导者是没有前途的,你不具备真正的领先优势,盈利只是暂时的。等到领导者进入市场的时候,你的所有成果都守不住。想想千团大战和美团的空位选择。例如有个谣言说 “美国的囚犯多数是移民”。很快有人辟谣说美国囚犯多数并不是移民。过段时间之后,心智对这件事的记忆就只有 “囚犯” 和 “移民” 两个词。
如果你要戒烟,最佳的方式是给自己增加一个新习惯,例如喝咖啡。当你想抽烟的时候你就喝咖啡。如果你总是跟自己说 “不要抽烟”,那么心智只能记住 “抽烟” 这个词。
所以特蕾莎修女说,我不参加反对战争的游行,如果是呼吁和平的游行我就参加。
这个真实,指的是顾客认知中的真实。如果顾客不认识这个词,那就不是真实的。例如 “运动” 这个词之于皮鞋,“健康” 这个词之于辣条,“降火”这个词之于啤酒。即使“运动”、“健康”和“降火”这些词人人都认识,但是顾客并不能接受运动皮鞋、健康辣条和降火啤酒,那么这些就不是真实的词。基于这样的词语构建的运营活动就是无效的,组织内部的成本就无法在外部创造成果。词语是真实世界的巫术,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不够具体的词,会被具体而真实的词分化掉。例如白酒就不是一个具体的词,酱香型、浓香型和清香型才是具体的词。如果某个品牌去占据白酒这个词,那么它就会被具体的词分化掉,因为顾客不会买白酒,而是去买具体的香型白酒。例如饮用水就不是一个具体的词,纯净水、天然水、凉白开才是具体的词。同样的,汽车、房子、鞋子、衣服等等都不是具体的词。势能越高的词,才越能够激发顾客的认知偏差。一旦顾客对你产生了偏爱,你的经济成果就获得了相当的稳定性,因为顾客偏爱是稳定的。
一个创新、一个爆款的生命力是不持久的,很快就会出现众多模仿者。没有赢得顾客偏爱的品牌,只能算是一个商标。
爆款本身也不能建立护城河。小米的爆款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更加成功的是小米对爆款的宣传,在顾客认知中建立了小米产品价格厚道的认知。例如“可乐”这个词,历经数次风波而依然坚挺,就是因为可口可乐在为它注入势能,包括在电影里植入、拍摄大众关注的广告片、签约最新的代言人等等。例如“凉茶”这个词,如果没有加多宝集团对它的助推,凉茶还只是一个区域性产品。例如“定位”这个词,如果没有定位丛书的加持,没有头部定位公司的宣传,它只能算是一个词。虽然有很多人对定位理论充满了质疑,但是在王老吉、加多宝、飞鹤奶粉这些定位公司打造的成功案例面前,任何质疑都显得很无力。
因为成功案例的势能,让质疑者产生了认知偏差:可能是我没学会,不是定位理论的问题。总之,顾客的大脑会自动处理信息,这是当今商业经营最大的挑战。因此,企业必须做到将自己浓缩成一个极其简单的词汇。如果企业不能以一个词语来定义自己,顾客就很可能给你贴上不同的标签,你的交易成本就会翻倍增加。根据经济学家张五常的研究,商品70%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