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上海银行追讨74亿贷款!姚振华再成被告! ·  22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沪市部分股票深夜成交?回应来了! ·  昨天  
第一财经  ·  大幅回调!“罕见”急刹车! ·  昨天  
张伟论债  ·  这轮上涨谁踏空了 | 债市晴雨表 ·  1 周前  
张伟论债  ·  这轮上涨谁踏空了 | 债市晴雨表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劝酒文化、红包文化,中国特色潜规则还有哪些?| 咪咕悦读汇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03 07:22

正文


春节长假已过,各位读者,都没少吃酒席吧?

 

宴席之上,被劝酒了吗?喝多了吗?喝吐了吗?

 

反正小巴有个朋友,带着男友回长春老家,新人被长辈一通猛灌,最后吐到不行。另一位朋友的堂姐,在重庆办回门宴,席上有人来之前吃过甲硝唑,几瓶啤酒下肚直接告别了这个世界……

 

从东北到西南,劝酒陋习无处不在。有人说,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看你愿意为我(们),为难自己到什么地步。



真是不服不行啊,老祖宗的“智慧”。

 

说起潜规则、潜文化,吴思老师的经典著作《潜规则》早已点透了这一切(也正是这本书创造了这个词)本期咪咕悦读汇就来重读这本书,反思春节常见的另一种文化——红包文化。


官场传统的心传(节选)


我读过几本清朝人写的笔记,恰好知道一些百年前福建官场的情况。今年1月中旬,我在《南方周末》(2000年1月14日)上读到两篇描写当代福建官场的文章,题目是《贫困县的“红包书记”》和《另一起“红包丑闻”》。古今对比,迢迢暗递的传统浮现眼前。


报上说,“红包书记”丁仰宁在福建省政和县当政两年,收受红包一百多万元。当地向领导干部送红包已经形成风气,层层都在送,层层都在收。

 

另一篇谈到福建宁德地区官场的文章也说,红包的大小与官员的级别成正比,红包是权力运作的润滑剂,个人、单位、党政机关全都大送红包。



在红包的大小、作用和普及程度方面,今日福建官场与清朝官场没有明显区别,但在名称和递送技巧方面,区别却很显著,让人感觉到传统断裂的痕迹。

 

我想起了高阳先生在《胡雪岩》一书中写到的行贿办法。清朝官员到北京行贿,先要按规矩到琉璃厂的字画古董店问路。讲明想送某大官多少两银子之后,字画店老板就会很内行地告诉他,应该送一张某画家的画。

 

收下银子后,字画店的老板会到那位大官的家里,用这笔银子买下那位官员收藏的这位画家的画,再将这张画交给行贿者。行贿者只要捧着这张很雅致的毫无铜臭的礼物登门拜访,完壁归赵,行贿就高雅地完成了。


这里的一切都是合法的,字画价格的模糊性提供了安全性。字画店的老板也非常可靠,他只按规矩收一笔手续费。



我想,这些门道和规矩,都凝结着我们祖先千百年的智慧和知识,相形之下,现在的官员真是太俗太蠢太无知了。红包书记说现在的人送礼,经常在香烟、酒盒、果箱里藏钱,还送一些空调和微波炉之类的夯货。这再次表明了潜文化传统的断裂,似乎一切都要从头摸索。

 

从好的方面说,技巧的笨拙表明行贿发生的次数不多或时间不长。从坏的方面说,又表明这种现象的生存环境更好,官员的脸皮更厚,无须精巧打扮。即使将来打击得紧了,官员的脸皮薄了,其发展潜力仍不可限量。未来的监察官员们,你们任重而道远。

 

红包书记是1976年高中毕业的,恰好我也是那一年的高中毕业生。作为同龄人,我深知他所受的教育是多么干净。所有染上“封资修”色彩的读物一概查禁,即使在大规模的批孔运动中也读不到孔夫子的原著。

 

领导们怕我们抵抗力不强,中了孔老二的毒。毛泽东主席想把我们培养为一代无私的共产主义新人,我们整天读到的都是雷锋式的思想和行为。



我估计,这一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清洗和建设,在切断传统的意义上比焚书坑儒彻底得多。颇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典籍尚且读不到,更何况关于官场潜规则的腐朽知识。这些年“沉渣泛起”,继承传统受到了鼓励,但我又不敢指望现在的官吏有那份能力或耐心去翻检古籍了。

 

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如今的官员和整个官场根本就用不着翻检什么古籍,他们无师自通,与明清官场患上了一模一样的病症。持续数十年的决裂传统和培育新人的凶狠努力,居然只造就了一点行贿名称和技巧上的差距。

 

其实,现代人如果肯下功夫,关于官场运作实况的潜规则的知识还是可以找到的,明清野史中甚至还有如何走私,如何收买“海关”和“水师”(海军),如何处理不同走私团伙的利益冲突的知识。

 

走私者和受贿者学习好了,可以少犯“远华”案中的错误。监察者学习好了,可以更有效地扬汤止沸。为中国的前途命运操心的领导人学习好了,更可以来个釜底抽薪,彻底改良土壤,免蹈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王朝都绕不开的覆辙。



我相信走私者是愿意学习的,这对他们有利。但是监察者为什么一定要学呢?许多人自己可以终老于高位,他们的后代可以拿一张绿卡,他们真有必要在乎这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吗?他们不在乎老百姓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整个民族的命运悬在个别几个人的良心上,乃是我们的悠久传统,十几次兜圈子的历史经验表明,老百姓对此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正如上文向我们展现的那样,鉴往可以知来。


今年3月和9月,吴思老师将在大头思想食堂讲授《历史坐标与未来走向》。16位思想者+24堂线下人文思想课,帮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点击按钮,了解详情。

食堂


更多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尽在《潜规则》

点击封面,即可阅读


点击下图,订购咪咕阅读"财富人生包",每个月只要5元,就能看50本精选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