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教育报  ·  解码《纲要》⑪ |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 ·  9 小时前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昨天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昨天  
云南省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⑦ | ... ·  昨天  
中国教育报  ·  解码《纲要》⑧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如果你有一个高敏感的孩子,请这样爱他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教育 育儿  · 2024-10-15 17:5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美国心理学研究者伊莱恩·阿伦提出的“高敏感人群”概念,特别是针对高敏感儿童的特点和养育方式。文章指出高敏感儿童具有过度反应、过度情绪化的特点,并且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文章强调家长应该理解并关爱敏感的孩子,避免否定他们的感受,注意表达方式,并给他们留白的空间。同时,文章也指出敏感孩子身上的优点,如创造力、同理心等。最后,文章呼吁父母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来抚养高敏感的孩子,帮助他们将高敏感转化为独特的优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敏感儿童的概念和特点

美国心理学研究者伊莱恩·阿伦提出的“高敏感人群”概念,高敏感儿童是其中一部分,他们对内部和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常常过度反应和情绪化。

关键观点2: 家长应如何理解和关爱高敏感儿童

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敏感不是他们的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家长应避免否定孩子的感受,注意表达方式,给孩子留白的空间,并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来抚养他们。

关键观点3: 高敏感儿童身上的优点

高敏感儿童身上也藏着很多优点,如创造力、同理心、自我意识和开放性等。他们的天赋在适当的环境下会大放异彩。

关键观点4: 书籍推荐

文章推荐了书籍《修复玻璃心》,帮助读者学会与世界自在相处,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内心较为敏感的人。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钱志亮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美国心理学研究者伊莱恩·阿伦提出“高敏感人群”这个概念,它指的是那些对内部和外部刺激特别敏感的人们。


生活中大约15%到20%的人具有这种特性。


与之有同样反应的孩子,则被称之为“高敏感儿童”。


伊莱恩·艾伦在《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一书中总结了这类儿童身上的一些共同的特点:


▲图表内容来源于书籍《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作者:[美]伊莱恩·艾伦


如果以上描述中,孩子占了13条以上,那么你的孩子有很大的可能具备高敏感气质。


高敏感儿童感觉往往异常灵敏,他们过度反应、过度情绪化常常让大人心烦意乱、不知所措。


我们在家长朋友的留言中常常看到关于“敏感”的抱怨:


“孩子晚上经常无故哭闹,真是折磨人!”


“学校发了新校服,孩子穿上就是说不舒服,别的孩子穿上都没问题,就他事儿多!”


“我的孩子是一个‘狗鼻子’,一点异味都受不了。”


“女儿太敏感了,老生闷气,大人一个严厉的眼神,都能让她难受许久。”


……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到底应该如何爱一个高敏感的孩子,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我们谈起“高敏感”时,很多家长可能下意识地对敏感抱持偏见,认为这样的孩子脆弱甚至软弱。


他们会训斥孩子:


“为什么你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哭鼻子?”


“为什么你那么娇气,一点苦都忍受不了?”


“为什么你那么玻璃心,不能坚强一点?”


当父母不理解孩子身上这种特质时,就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坚强一点。


在父母的误解中,孩子的痛苦加深,他们为自己的感受感到羞耻、自责,觉得自己很糟糕。


他们也很迷茫:


“为什么只有我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物中感到痛苦?”



事实上,敏感不是孩子的错。


许多科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同:


高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它不是一种心理障碍或是缺陷。


这种气质几乎刻在了孩子的基因里。


高敏感儿童天生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感知到事物细微的差别,并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


曾有学者对高敏感者进行脑部扫描,发现他们共情相关的脑区的激活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人。


因为知觉敏感、共情强烈,很多小事都会对孩子产生很深的影响。


你可以想象高敏感儿童随身携带一个放大器,感官接收的信息,都被他们一一放大:


电视音量、温度的轻微变化、香氛的味道、食物的口感、衣物的触感……


他们常被这些放大的细节困扰。


除此之外,他们对别人的情绪反应也很敏感,共情能力强,常因一些小事引起情绪波动。


这一类孩子在成长中,特别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理解自己的气质。


如果你多了解高敏感儿童一分,你也会对他们多一分宽容。


你就不会在孩子因为粗糙的床单而发脾气时,责怪他们。


有了父母的关爱与理解,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并欣赏自己敏感的内心。





养育一个高敏感的孩子,我们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否定孩子的感受。


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博士法布里斯·米达勒曾在书中提过自己的经历:


在他四岁那年,母亲给他套上和姐姐一样的羊毛衫。


然而,这件毛衣的每一缕纤维他都能感受到,他觉得扎人、不舒服,忍不住哭喊,叫嚷。


而姐姐则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


看着“撒泼”的小儿子,母亲非常恼火。


第二天,又是同样的毛衣,同样的哭喊。


第三天,母亲终于回过神,给他买了件棉质套衫,他激动得喘不过气,感激地扑进母亲的怀里。


这个故事里的母亲和所有普通的父母一样。


面对极其敏感且情绪化严重的小孩,我们很难想象孩子当下的感受,甚至我们会否定、指责孩子的感受。



正如前文提到,敏感的孩子羞耻感往往十分强烈,当父母否定他们的感受时,他们可能关闭心门。


我们提醒自己,他可能感知到了你感受不到的刺激。


你可以多追问自己几句:


“这孩子到底哪里难受?”


“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他现在需要什么?”


当你发现了刺激源时,你需要的是尊重孩子的感受,并帮他描述出来:


“你的衣服湿了又进了沙子,你很想换衣服,是吗?”


“刚刚爸爸瞪了你一眼,你觉得他很凶,你很难受……”


当孩子的感受被认可了,他才会慢慢冷静下来。


如果你无法弄清刺激源时,就抱抱他,安抚他,用肢体语言表示你的关爱。


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了,被看见,被理解了,他们内心的勇气也会更多,从而获得抵抗不适的勇气。





被愤怒的父母吼叫,被老师严厉批评……


对普通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会在他们心里掀起巨大的风浪。


因为高敏感儿童不仅对环境敏感,对情绪反应也很敏感,他们的感情比普通人更加强烈。


这不是说,我们不能批评敏感的孩子;


也不是说在教育孩子时,总要顾忌他们的情绪;


而是在管束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首先,不要说让孩子感到羞耻的话,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


敏感的孩子不仅会记住你的辱骂、嘲笑或讽刺,他们还会记住你失望的眼神、愤怒的表情和暴力的肢体语言……


这些都会引发孩子的痛苦,左右他们的心态。


但是反过来,他们也会因为他人的关心、鼓励而欣喜若狂、手舞足蹈。


所以,对于高敏感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大人的鼓励和支持。



不妨经常充满爱意地看着他们,并对他们说:


“不要紧的、没关系的、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真的很爱你……”


这是比批评更有力量的教育。


当你不得不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场合。


如果场合不合适,一定要忍住,可以把孩子带到一个单独的空间再跟他沟通。


其次,给高敏感的孩子一点留白时间。


高敏感的孩子本身就擅长自省,他们内心有很强的道德感。


他们可能在家长对他的错误反应之前,已经知错了并为自己所犯的错深深自责。


这种感觉,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这个时候,他其实已经不需要批评了,此处可以留白。




在敏感的孩子身上,藏着很多优点等着我们去发掘。


美国作家詹恩·格兰尼曼在《你有多敏感,就有多珍贵》一书中写道:

敏感者在“有毒”的环境或其他负面环境中会比其他人遭受更多的痛苦;


他们承受的压力、疼痛、疾病、焦虑、抑郁、恐慌和其他问题的水平更高。



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同理心、自我意识和开放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