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www.planning.org.cn),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是规划行业信息分享、学术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交建  ·  会“呼吸”的展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

国际动态 | 我国规划学者受邀在联合国人居署“大学网络倡议”展区进行成果发布和学术宣讲

中国城市规划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11-08 19:30

正文

导读

11月7日,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World Urban Forum,简称WUF12)进入第四天,我国规划学者王兴平教授、杨天人博士应邀在联合国人居署“大学网络倡议”(UN-Habitat UNI)展区进行了研究成果发布和学术成果宣讲。


本文字数:1861字

阅读时间:6分钟

 


埃及当地时间上午2024年11月7日上午,应联合国人居署“大学网络倡议”(UN-Habitat UNI)邀请,来自我国的两位学者王兴平杨天人先后在UNI展区进行了成果发布和学术宣讲。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可持续城市、社区和历史遗产保护专委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东南大学教授王兴平联合埃及开罗大学和巴勒斯坦安纳扎赫国立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发布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称科协)资助,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称学会)和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可持续城市、社区和历史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下称咨商专委会)联合支持的研究成果“产业园区驱动下的全球南方可持续工业化和城市化”(Sustainabl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Driven by Industrial Parks In the Global South),包括《中老泰经济走廊沿线经济特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与规划研究》《产业园区驱动的非洲大都市边缘区发展与规划研究》《基于港产城关系的中东地区港口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研究》三部分内容。



产业园区在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动全球南方可持续发展,创造体面就业机会、减少贫困、改善基础设施、开展多边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园区内的项目和平台不仅是全球南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通过各种相互联系和辐射作用带动全球南方整体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科协、学会和咨商专委会的支持下,王兴平教授团队发布的研究成果对加深产业园区在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可持续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据王兴平教授团队介绍

《中老泰经济走廊沿线经济特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与规划研究》

面向中老泰复合型经济走廊的发展需求,梳理了走廊沿线经济特区与城镇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从空间、设施、功能三个维度分析了走廊地区经济特区与城镇发展的互动模式,并对各区段发展定位和空间结构提出规划指引,为中老泰经济走廊实现兼具本土化与融合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产业园区驱动的非洲大都市边缘区发展与规划研究》

分析了非洲大都市边缘区以及边缘区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剖析大都市边缘区与产业园区的关系,参考国际经验,提出了产业园区开发驱动的非洲大都市边缘区发展策略及空间布局模式。

《港产城关系视角下的中东地区港口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研究》

通过剖析中东地区港口城市的典型案例,梳理了中东地区港口城市港产城关系的演变历程,探讨港产城关系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港产城关系演变对中东地区港口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总结提出中东地区港口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及相应的规划策略及建议。


发布结束后,咨商专委会委员、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学会监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等与会嘉宾与王兴平教授、埃及开罗大学教授莫森·阿布纳吉(Mohsen Aboulnage)教授、巴勒斯坦安纳扎赫国立大学阿里·阿卜杜勒哈立德(Ali Abdelhamid)教授等就研究成果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随后,来自香港大学的杨天人博士以“解读与优化城市通勤”(Deciphering and improving commuting in our cities)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如何借助大数据与技术创新破解城市通勤难题。 



杨天人博士通过三个富有启发性的中国案例,展示了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与实践探索:首先,通过深圳案例阐述了如何整合多源数据追踪通勤模式,结合社会经济属性分析不同职业群体的通勤特征,为精准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其次,以上海为例介绍了可计算城市模型的应用,通过模拟不同空间布局方案对通勤的影响,证实了就业岗位适度分散可有效缓解通勤压力;最后,基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调研,揭示了以深圳为代表的大城市远程办公趋势,特别是IT行业表现出的高接受度,展现了这一新型工作方式对城市空间重构的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杨天人博士强调,优化城市通勤需要系统性思维:将通勤指标纳入城市生活质量评估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积极适应并引导远程办公等新型工作模式。通过多维度协同推进,助力全球城市迈向更智慧、更宜居的发展新阶段。



杨天人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被托举人之一,也是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城市讲座(Global Urban Lectures)特邀嘉宾。


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城市讲座创立于2014年,迄今已邀请近60位国际知名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分享,杨天人博士是首位受邀参与此项讲座的华人学者。



现场花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国际动态 | 我国规划界首次集体亮相WUF城市博览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国际动态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联合举办多场活动,主动分享中国规划建设管理经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国际动态 | 共同探讨城市未来,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在开罗开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