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在线下店、直播间里直接将预制菜售卖给用户,国内80%的预制菜主要靠直接销售给B端,主要买家是连锁餐厅、酒店等企业。
不同于C端预制菜品牌主要考虑用户的接受度问题,B端的预制菜可以帮助餐饮企业降低成本,也能实现批量销售,曾是一门稳固的好生意。
但从安井业绩来看,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到了2024年上半年,安井速冻菜肴制品营收增速仅为0.40%,几乎陷入零增长的局面,这也揭开了预制菜在B端也开始面临卖不动的挑战。
预制菜行业从业者赵明向Tech星球表示,在这背后,是预制菜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入局者源源不断增加,造成供给过剩。而预制菜企业主要客户是一二线城市的餐饮企业,过去一年,这些餐饮企业经营也面临挑战,且通过团购形式展开低价战,对产品的采购预算也不断压缩。
从预制菜巨头们的客户结构中可以看到,安井客户主要是半天妖烤鱼、海底捞、呷哺呷哺、鱼你在一起,千味央厨客户名单里则是真功夫、永和豆浆等餐饮企业,它们大多数门店都位于高线城市。
此外,赵明介绍,由于产品核心竞争壁垒不高,在面向B端销售中,餐饮企业的议价权大且要求多,预制菜企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当前行业仍处于买方市场。
以预制菜早期爆品小龙虾为例,彼时安井收购了位于湖北的新宏业和新柳伍两家公司,迅速布局产业链。
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已经由2016年的900万亩、89.91万吨,升至2023年的2900万亩和300万吨。
随着供给增加、产品同质化加重,在电商平台上,鲜活小龙虾已低至9.9元一斤。这几乎也存在于其他所有预制菜爆品之中,一位安井销售人员向Tech星球提供的批发价格显示,一包250g黑鱼片客单价7.2元,一包1KG的麻辣肉片客单价14元。
从安井的招股书中,也可以看到预制菜产品单价在下滑。招股书显示,安井主营的速冻菜肴制品平均售价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20.7元/千克,下滑到2024年同期的17.9元/千克。
这也就是为什么,预制菜过去一直是一个低毛利生意,包括安井、味之香等在内的预制菜头部企业,最近两年的毛利都集中在10%左右。
更具产地优势的企业入局,一般才能够在一款产品上拥有足够的成本、规模优势,比如“新希望”入局的小酥肉,这是很多消费者在火锅店里的餐前必点菜品。海底捞、巴奴等在内的多个火锅企业,曾经披露数据显示,一个月可以卖出上百万份小酥肉,一度登顶网络热搜。
虽然增速大幅放缓,但2024年前9个月,安井的预制菜营收还保持在33亿元左右的规模。
据安井的销售人员介绍,安井的“冻品先生”预制菜品牌客户包括团餐、互联网大厂食堂等。延续鱼丸类产品,黑鱼片、酸菜鱼等预制菜销量表现也比较好。现在,炸藕合等产品是团餐里面的爆品,红糖糍耙是火锅店爆品,而像孜然羊排等预制菜,餐饮店的店员只需稍加工,便可以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