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
文/高3.1班 陈苇杭
世界是吵闹的。清晨放着音乐开过的洒水车、夜晚广场上震耳的舞蹈歌曲;知乎里言辞凿凿的分析、微博上义愤填膺的观点,每个人都在吼叫,想被听到。但总有些人,不声不响。子不语,子语甚。
子不语,欲语其极宏于其时。
有些人的寡言,是为了在特定的、必要的时候表达。如《周易》中那句“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所说那般,一些人在多数时候保持沉默和冷静,是在纵观全局,将思索、体会和结论都留在心中,待世事不断检验、修正,待时而动方有振聋发聩之效。在所有时候都高谈阔论是无效的,过多的展露和倾泻会慢慢暴露一个人的一切;而唯有不语之人,其语之时才会有人愿听,所语之物方可为“新鲜”又“成熟”,在恰当的时机发挥功效。我们需要这样的不语者,不时常出现,但永不缺席,在世界一隅坚定生存。
子不语,不语于外而灿烂喧腾于内。
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自己就是足够丰富又浩大的宇宙,他们内在的的丰盛却又时常惊叹世人。歌手朴树沉寂十四年,很长一段世界与“人”的交流只有遛狗时买面包而已。很少从采访、综艺里听到他的声音,但他歌词、旋律里的浩大澎湃从来都让人惊叹却无法看透。钱钟书先生说“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他们不与门外的世界交流,却在自己的宇宙繁华出了一方天地。我们听不到他们说话,他们的存在却让我们了解到人可以丰盛如此,在沉寂又重复的世界里让我们得以一望头上的月亮。我们需要这样的不语者,看他们如何践行生命的不息,从偷听的片语获得宁静的纯粹。
子不语,不必语,时光逐而叩之,终自答之。
有些人不说话,像苏轼那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般浅淡又浓墨重彩地存在过,最后时间听到他们的声音。当爱迪生因为电灯的专利赚的满钵,真正发明交流电输电把电送入千万家的特斯拉没有言语,放弃了专利在穷困中死去,最终不被记得。没有人听到他的呼喊,但时间记得一切。不再使用古老的电灯,但亿万千瓦电和百年前一样流过。子不语,做了便够了,被记住甚至纪念于身后都是无关紧要的事,实践证明一切。我们需要这样的不语者,以沉默谦恭的姿态,教会我们何以伟大且坦然地度过一生。
世界在雾中,那些人说着来吧就不见了。人们渐渐的聚拢在最响亮的一群人身边,在喧嚣中只听得空洞。转头望一望那些不语者吧,他们固执坚硬的存在,是最丰盛的言语。
主编:嘉祥锦江中学微信编辑部
本期责编:雷雅洁
本期审稿:蒲静雯 蒋昕宇 李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