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超现实主义电影,肯定少不了那部长年稳居豆瓣电影Top 250前50名的《天使爱美丽》。
影片由让·皮埃尔·热内指导,其中运用了多处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如布偶能交谈,金鱼会自杀,照片里的人会说话等等。
其实超现
实主义最初就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法国。
人们对“理性主义”产生了怀疑,于是转向一个新的方向,用脱离甚至超越现实来表达“真正的现实”。
今天毒药君要给大家带来的这部超现实主义的影片,是让·皮埃尔·热内早在《天使爱美丽》十年前指导的第一部惊世之作——
《黑店狂想曲》
Delicatessen
影片在1991年一出世便引起法国影坛一片轰动,到如今也还保持着8.1的高分。
在一个虚构的经济大萧条的荒诞时代背景下,剧情天马行空,营造出诡异的气氛。泛黄的色调,破败的居民楼,而每一间屋子中都充斥着欲望的陷阱。
影片一开场,就用把明晃晃的杀猪刀震慑住了观众。
这个凶神恶煞的黑心屠夫,
是这幢居民楼的房东,也是楼里居民的食物来源。
而他屠宰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他的屠宰规则是半夜在楼梯里逮到谁就宰谁。
因此,楼里的老居民到了晚上通常是不出门的,于是那些新来的、不懂规矩的自然就成了被屠宰的羔羊。
第二天一早,邻居们会来排队买肉。这家要新鲜多汁的肩膀部位,那家要紧实有嚼劲的“火腿”。
他们交易的“货币”是玉米粒
(两袋玉米粒换一块肉)
。
如果说屠夫是这黑暗社会的主导,那么楼里那些各具特色的居民们都是从犯。
▌整天想各种方法自杀的女人
这个女人自称能听到“脑海中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在召唤着她。
于是她发挥自己一切的聪明才智,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自杀机关。
例如她坐在装满水的浴缸中,浴缸旁边放着一盏台灯,台灯下面压着一块布,这块布的另一端在缝纫机上,再把缝纫机接上电源,电源的另一端接通门铃。
然后再约个人来按门铃。
这样门铃一响,门铃电源接通缝纫机,缝纫机工作拉动布条,布条带翻通着电的台灯,台灯翻入水中,水中的女人被电死。
当然,这只是理想的结果。
事实是,不管她设计再多的机关,却总在最后一步被无意破坏,因此一直自杀未遂。
那么问题来了,简单又直接的自杀方式那么多,为什么非得要费尽心机的设计这些机关呢?
或许这一些列的机关的重点并不在于“自杀”,
而是在于整个机关触发可以让她看到死亡前的整个过程。
在这麻木枯燥的生活中,这不乏是一种刺激的体验。
▌做牛叫玩具的男人
这个萧条的再也长不出作物的社会,牛也是吃到绝种了。于是便有了这两个做“能发出牛叫声玩具”的男人。
不过这两个人除了买肉、工作,还和那个爱自杀的女人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其中一个男人利用她精神衰弱的个性,通过管道发声怂恿她自杀
(她听到的所谓“脑海中的声音”)
。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答案可参考女人自杀的原因。
而另一个则对女人暗生情愫,尽管人家有老公,但他依然想找机会表白。
最后当暗恋男发现是自己的同伴捣的鬼,这场“自杀闹剧”似乎该停止的时候,女人却在又一次自杀失败后意外死去。
这波黑色幽默玩的666。
▌生吃蜗牛为生的老人
老头居住在一间雨水浸泡的地下室,屋子里阴暗潮湿,四处爬满了蜗牛、青蛙、贝类,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湿气。
别以为是老人的居住环境太差,这些黏糊糊的小东西可都是他的食物。
睡醒吃一顿蜗牛刺身,简直不能再快活。
虽然看起来无比的自由和惬意,不用像楼上吃人肉的住户一样担心断粮,但是久而久之,老头儿自己也成了一只冷血自私的老蛤蟆。
▌缝补避孕套的男人
这一家共有五口人,男人、媳妇、老太太,两个小男孩儿,算是这栋楼里人口负担最重的一家。
饭都吃不上,套套补补再利用也无可厚非。
不过看看套套上2块显眼的黑色补丁,再想想他家的两个可爱儿子,不由引人深思……
这夫妻俩也是邻居里最凶恶的一族。
邮差来楼里送包裹,一家四口冲上去就抢,借口是“家里有老人孩子要养”。
屠夫没有杀到新人,口粮断了。
男人便和屠夫勾结,半夜把自己的母亲引下楼,最终被杀掉。
影片中除了这群吃人肉居民之外,还有一个与其截然相反的族群——
▌穴居族
这群人不吃肉,视粮食为生命,单纯的像孩子。
而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人只能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
当然,如果通篇都是这种刻意营造的黑暗负能量难免会让人质疑人生,
于是导演不忘在其中放入了一颗闪着光的种子——爱情。
屠夫有一个善良、美好的女儿祖丽,她每次都会为被屠杀的目标求情,但是结果总是不如她意。
直到新住户小丑路易的出现。
他曾是马戏团的小丑演员,表演同伴是一只猩猩。后来猩猩被吃了,失业的他便顺着小广告来到这里打工。
这个“外来者”有着和楼里居民不一样的画风,
他积极乐观,而且热情善良
。
他会给楼里的孩子吹泡泡玩;
他会帮邮差保护包裹不被抢;
他的热情甚至感染了屠夫的情人;
虽然在其他居民眼里,他只是个“开荤解馋”的对象,但祖丽却被他深深吸引。
于是为了拯救心爱的人,她展开了同黑暗势力的斗争。
她先是给路易一瓶催眠茶,让他每天晚上熟睡,以免出去被父亲杀。
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她在尝试向父亲求情失败后,她想到了一个更加冒险的主意——雇佣“穴居人”把路易带走。
在路易的聪明以及穴居人和屠夫情妇的帮助下,两人成功突围了全楼居民的围追堵截。
既然被定义为
黑色幽默的荒诞剧,除了用人吃人的居民们反映人性本能中的丑陋面,祖丽、小丑、穴居族
反抗黑暗体制的人性的本善,
当然也少不了“
黑色幽默
”。
比如,居民拿来大话仪,屠户对着它说:“生活多美好!”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镜头以及剪辑的经典之处。
屠夫和情妇做爱的场景,导演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用钟摆的动荡、油漆工的来回粉刷、老太太打毛衣、自行车胎打气的活塞等运动来表现爱の律动。
高潮时,所有人都近乎疯狂地爆发,然后一切沉寂。
丝毫不拖沓的镜头很自然的承接到下一个镜头,但是观众却还没有从刚才的节奏中挣脱出来。
整部影片没有正面表现血腥的杀戮,但是多处的暗示性画面更加让人毛骨悚然。
音乐在影片中更是富有着使命感。
结局中男女主坐上曾经的屋顶,大提琴和音乐锯再次合奏,仿佛看到了希望和光明,有种诡异的美感。
▲你有大提琴,我有音乐锯。近视如你,矮丑如我,不妨碍我们微笑,不妨碍我们相爱。
说到这儿了,那么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一下,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