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BCI新疆棉花事件成为绝对热点,问题的解读视角也从新疆棉花、强迫劳动、美国的奴隶制、品质价格和全球市场定价权等,进一步拓展到包括国际形势、地缘政治、一带一路等宏大叙事了。
对于棉花种植、采摘和纺纱织布的技术我都没有研究,没法发表意见。但有一次我去拜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他们说“我们兵团的干部不会种棉花都不能提拔”,所以基本上
我相信新疆和兵团的棉花在中国肯定是最好之一,甚至世界上都排得上号
。外交部专门拿出照片来对比,说新疆采棉的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据说北疆达到了90%,南疆是60%等。但棉花和棉纺织业总体上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除了采摘环节,种植中的其他环节、以及后来的成衣环节,都是需要很多人的,有些环节现在也不能“机器换人”,所以解释清楚“工作”“劳动”,对新疆更加重要。
我长期参与我们研究院在新疆尤其是南疆的扶贫工作,除了去年疫情,几乎年年都要去几次新疆调研,也进去过西方攻击所谓的JZY(其实就是工业园区),所以这篇文章更多的想从发展、就业的角度来看棉花的问题。事实上,
与其关心新疆是不是强迫劳动,更值得关心的事情是我们能不能创造出足够的工作岗位来让新疆人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就业也就没有健康的城镇化,不发展才没有人的权利,不发展才会失去稳定。
2019年7月作者在和田调研,这就是西方攻击所谓的JZY,大家在热火朝天的做鞋子。
1、维吾尔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但农业不能解决就业问题!
很多人觉得新疆都是维吾尔族,但并不是。新疆两千五百万人中维吾尔族只有一千多万,汉族有八百多万,还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共计47个民族,以及各种民族的自治州、县。而且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南疆四地州(维族占四地州人口的90%以上),尤其是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区。
很多人觉得少数民族都是游牧民族。但维吾尔族恰恰是一个绿洲农耕民族。
所有的农业文明都会一直发展到土地的产出不能养活居住在土地上的人口为止,这也就是“马尔萨斯陷阱”。绿洲因为生态更脆弱,环境更封闭,面积更小,所以往往只能养活一个很小的族群。
我们以前看西游记,西域36国,一个绿洲就是一个国家,人口都很少。
2017年作者拍的北京对和田的援建项目,一户一个院子,还有几个大棚,这个已经是很先进的绿洲农业了。
在封闭的环境中,
人口少技术进步就慢
。因为一个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在一个较大的市场中,有一小部分人愿意使用新技术、尝试新产品,然后再慢慢的扩散出去,新技术新产品赚到了钱,然后滚动发展起来。正是因为如此,全世界的绿洲国家没有什么富裕的,除了家里有矿的沙特,以及米国干爹以色列。
绿洲国家的人均GDP,随便找几个典型绿洲国家,大部分都躺平在地上了。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新疆也不例外,南疆可谓是中国最穷的地方,和田是全中国人均GDP最低的地市州,也是中国脱贫任务最重的地方,没有之一。现在西方批评的
摘棉花,早年间
在机械化没有这么普及的时候,
还是新疆农民首选的脱贫方式,非但不用强迫,大家还要抢着去。不仅新疆人抢着去,周边的甘肃人也要抢着去。
图片来源:马蜂窝旅游网的企鹅号,中国的另一个春运?坐上时间最长的火车,去新疆摘棉花!
这是因为农民进入工厂工作,基本上就是“劳动对人的异化”——从原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必须几点上班几点下班,这一道工序做不完,下一道工序就不能开始,每一分钟都要严丝合缝,第一次进工厂的农民肯定不适应。所以在南疆脱贫攻坚的初始阶段,很多村民不愿意去工厂上班,他们面对登门而来苦口婆心劝他们去上班的扶贫干部,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哎呀,我不要去上班,我今年一定去拾棉花啊,今年一定脱贫,你不要再让我去工厂了”。一个棉花季,好好摘棉花,一户人家赚个大几千小几万还是有的,这也是一年的主要收入。
当然纯人工摘的棉花的成本就会高,再加上我国收储价格对农民的保护(实际上美国、欧盟、日韩对农民和农业的补贴更高),所以我国的棉花成本是比国际价格要高的,以至于我们对纺织服装企业用进口棉花是有配额限制的。在这种成本压力下,用“机器换人”,对企业、兵团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
,不开展“机器换人”才不正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来也有不少农机厂生产采棉花机,国内其他地方也有很多,虽然质量不如美国好,胜在便宜、维修服务快。再说
新疆地广,也非常适合规模机械化的农业。
要关心新疆的人的权利,尤其是南疆的、维族人的权利,首先要关心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就业。农业是不能解决就业的,而且收入也太低。所以一定要创造工业和服务业就业,尤其是工业就业——没有工业产生的可贸易品,服务业无非就是你买我的囊,我去你那理发,不会创造太多的价值。
具体算下来,由于维吾尔族的生育率很高,一家有三四个、四五个孩子很正常,所以抚养比比较高(2019年新疆抚养比是47.5%,其中少年儿童抚养比是35.6%,均高于全国41.5%和23.8%的平均水平),所以全新疆的劳动人口大约只有一千六七百万的样子,南疆大约只有五六百万的样子。
按照我国2019年城镇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1:3.5左右的比例,
南疆至少要创造一百多万的制造业就业,才带动三四百万的总就业,进而让这一千万人逐渐富裕起来!
同时,这也驳斥了所谓的种族灭绝政策,去南疆村里看,孩子遍地跑。但是因为穷,冬天也光着脚在泥巴地上跑……
2、新疆的就业只能从劳动密集型环节入手,但是时间窗口很短了!
《棉花帝国》中对于“为什么棉花会成为全世界的商品,成为工业革命的起点”这一问题有很好的描述,因为棉花的种植、生产和纺织品的生产都是劳动密集型环节,且都利于保存和长途运输,从而也就便于分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从中央、自治区,甚至下到我们北大新结构研究院,都在推动新疆大力推动纺织服装、制鞋箱包、假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沿着这个路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比如我们研究院在和田,2019年上半年就帮助和田新创造了六七万的制鞋业就业。
当然会有人问为什么这些产业会去新疆呢?为什么新疆不发展一些更高级的产业,而是做这些利润比较低,工资也很低的产业呢?当一个地方没有钱的时候,发展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是投资不起的,一个晶圆厂的投资就是半个三峡大坝,各地都在补贴,连美国都要补贴,新疆怎么补贴的起呢?更何况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工人,就算投的起资本也会因为在新疆成本更高而不会到这来投资。比如新疆这些服装厂、制鞋厂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往往要从浙江、广东、或者四川、河南调过去。这边他只要拿八千、一万的工资就行,去新疆就需要拿一万多甚至两万块的工资,你必须要抚慰TA背井离乡嘛。反过来,大量的一线普工,四川、河南的工资都涨到四五千了,东部甚至七八千了,在新疆就只要一两千,虽然效率只有内地的1/3-1/2,综合算下来也是便宜的。所以企业家一定是把劳动更密集的环节放到新疆去,把技术更密集的环节还留在东部地区。
2019年7月作者在和田调研,这是某工厂的计件价格清单,就贴在墙上,简直是明码标价,是强迫吗?
因此,对新疆棉花的制裁,不仅仅是对棉花本身的制裁——我们棉花自己都不够用还要进口——其实是对棉制品的制裁。而且不光是新疆生产的棉织品,我国其他使用了新疆棉的纺织品也面临着不能出口的困境,所以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呼吁全社会多购买国产的服装、鞋子、箱包,尤其是产自新疆的服装、鞋子、箱包,而我们也慢慢地有这样的消费能力了。其中
尤其是公务服装、军队服装、企业制服、校服等公共采购,要多买新疆和兵团的产品。
2019年7月作者
在和田调研,这是某工厂的产品和价格,你还是有可能会买并买得起的。
正因为纺织产业仍是新疆工业化起步的关键。所以相比于讨论棉花问题,更重要的是新疆怎么把纺织服装制鞋箱包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做起来。不过,正是由于新疆还要一两千的工资,所以也给新疆承接东部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带来了挑战,因为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大部分国家都只需要合几百块人民币的工资。而且可以想见的,新疆的发展大概率比上述国家会快,所以工资也一定会提高,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时间窗口也很短了。当前我国东部的不少厂商,尤其是给大牌外企代工的工厂,以及早年过来大陆投资的台资厂等,已经搬迁到了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
单纯比工资,我们是比不过的,而且我们也不屑于比。
我们工资高,但其他成本低,所以总成本低。这就是发挥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
尤其是我国有两个杀手锏。一是政治稳定,基础设施好,治安极好!
铁路公路能源这些基础设施我们就不说了,无敌是多么寂寞……单说治安,我有一次在新疆出差,当地一个领导对我说,黄老师你把手机放在地上,回来要是手机没有了,我赔你5个——虽然我没有放,但是可见一斑。
第二个是我们还有对口援建的制度优势。
比如在这一次在“制裁”中受到很大影响的华孚色纺,是浙江绍兴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企业,我上次去调研他们董事长说他们是可以参与每年纽约、巴黎、米兰等闭门会议,参与每年流行色制定的顶级企业。他们响应国家对口援疆政策——当然也是新疆成本便宜——在浙江对口的阿克苏有大量投资,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纺织品。而且他现在有一些新的节水环保印染技术,都开始考虑把印染环节放到新疆去了,那这样南疆的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链就齐全了,再加上我们还有些运费补贴等措施,新疆的产品相比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就有了竞争力,新疆的就业问题也能得到极大解决。
华孚色纺在阿克苏的工厂车间和维族工人,这个图片
来源来自于2017-05-22 | 来源:中国新疆网 | 作者:张荟。我也去过,但没有这么好的图片
当然,新疆的目标也应该和全国一样实现现代化,所以不能总和东南亚、南亚和非洲比,要
尽快的通过劳动密集产业积累资本和技术,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自己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去才能赚更多的钱,人民的收入水平才能更好的提高。
3、工业化带来的健康包容的城镇化,才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