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历史剧,京叔最服《大明王朝1566》,足够厚黑,足够深邃,足够惊天地泣鬼神。从2007年首播到2017年重播,十年时间里,好评不断。这次重播,不仅有60、70、80后记忆的重现,而且还有90、甚至00后满满的期待。许多人熬夜连看十集。
该剧主要讲述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刚愎自用、练道修玄二十载,以一己之私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
这样一部受追捧的历史剧,其中隐藏着哪些与北京有关的历史呢?
虽然严嵩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但他的书法着实了得。在他的众多“榜书”作品中,“六必居”最具代表性,这块匾的书体,方严浑阔,笔力雄奇博大。字体丰伟而不板滞,笔势强健而不笨拙,其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极高,是榜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对于“六必居”牌匾的由来,影片中是这样描述的:随着严党的即将倒台,平时多少人千金求严嵩一字而不可得,现在严嵩想给酱菜铺“六心居”题块匾白送,老板都不敢要了。
嘉靖帝听说后,让严嵩写完盖上嘉靖帝“忠孝帝君御赏”的宝章,送到六心居酱菜铺去,限他们马上刻出来挂上。
但嘉靖帝认为六心居的名字不好,大明朝六千万人,就是六千万颗心,下令六心居改名六必居,意思是六合一统,天下一心。
严嵩题写的那块“六必居”大匾依然高挂在三开间大门脸酱菜铺正中的门楣上,被日光照得熠熠生辉,但匾牌下却门庭冷落。
为避免浮言,海瑞题写“产地必真,时令必合,瓜菜必鲜,甜酱必醇,盛器必洁,水泉必香”,并解释这才是将“六心居”改为“六必居”之真义,“正人心而靖浮言”。嘉靖帝听闻让裕王抄了,落上款,再刻块匾,送到六必居去挂上。
根据史料记载:六必居创办于明朝中叶,原是山西临汾西杜村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的小店铺,专卖柴米油盐。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因为不卖茶,就起名六必居。
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酱菜,像甜酱瓜、稀黄酱、甜酱萝卜、甜酱黄瓜、甜酱甘露等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闻名遐迩,当然也价格不菲。老北京时期,六必居的酱菜备受达官贵人的青睐。
如今,六必居酱园坐落在前门粮食店街三号,其门面房子是中国古式的木结构建筑,为1994年重新翻建,仍保持着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
连续剧中,嘉靖帝的主要办公场所在西苑永寿宫,不仅在这里接见朝臣,也在这里修炼丹药。
先说说西苑在哪个位置?位于元大都的隆福宫旧址(今北海公园以南中海西岸)。嘉靖时期,对西苑旧构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添建和改建,是明代宫苑营造的极盛时期。
根据《万历野获编》记载:“西苑宫殿自(嘉靖)十年辛卯渐兴,以至壬戌,凡三十余年,其间创造不辍,名号已不胜书。”说的正是壬寅宫变后,嘉靖帝躲进西苑数十年,从此不朝,而对于西苑的营造和修葺却更趋频繁。
嘉靖帝在西苑住了二十多年,也创造了明朝历史上,皇帝二十多年没有上朝的历史。嘉靖帝为什么二十多年没有上朝?原因是一场由宫女策划的谋杀案,被刺杀的人正是嘉靖皇帝,史称“壬寅宫变”。
当时,嘉靖帝为求长生不老,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即,吮吸若干片,可觉甘甜爽口,并有延年宜寿之说。嘉靖帝为采集甘露饮用,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
嘉靖二十一年,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着嘉靖帝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嘉靖帝拼命挣扎,她们便又打了一个结。两个死结套在一起,越拉越紧,却就是勒不死皇帝。另外几个宫女急了,她们拔下自己的金钗、银簪,朝着皇帝身上便是一顿乱刺。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斩首,首犯斩首后诛灭九族。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斩首。壬寅宫变是中国历史上一起绝无仅有的宫女起义。
因为害怕,嘉靖帝离开紫禁城,住进了西苑。二十多年过去了,嘉靖帝最终还是要回到紫禁城。
然而,嘉靖四十五年,御驾迁居新宫的仪式即将展开,百官却不愿上贺表。百十来号官员还每人手里都举着一本奏疏,以弹劾内阁为名黑压压全在西苑禁门外跪下,要奏疏直呈嘉靖帝。嘉靖帝心情灰恶不愿迁居新宫。
两个月后,嘉靖帝才重新回到紫禁城内,同年驾崩于乾清宫,年60岁。
首先,北京“凸”字结构就是嘉靖年间出现的,也就是北京的外城。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曾率兵攻至京城近郊。嘉靖帝命筑正阳、崇文、宣武三关厢外城,不久停止。两年后,给事中朱伯宸建议修筑外城,以固城防。
起初设想在元大都旧址,向东、西、南、北四面展开,将内城和先农坛、天坛环绕起来,并在城之四角建筑角楼,以利警戒和防守。嘉靖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嘉靖三十二年开始修建外城,亦称外罗城。
工程开始后不久,发现实际工程量比原设想要大得多,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经与严嵩及工程负责人陈圭重新计议,决定分期施工,先筑南城墙一面。在筑完南墙7437米之后,东端折向北又筑一段(长3580米),与内城东南角抱接,西端一段(3313米)同样也和内城西南角抱接。
南城墙四角建有角楼,但比内城角楼小得多。角楼为单檐十字脊,向外两面,一面开上下两排箭孔,每排3孔。另一面辟门。筑城时就地在墙外侧挖土夯筑,外皮包砖。城墙外修护城河。嘉靖四十三年,外城全部工程结束,使北京城的平面从正方型变成“凸”字型。
其次,嘉靖帝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并将敬万神的天坛改为只敬天神。嘉靖九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
嘉靖九年,开始修建日坛,成为祭祀大明之神(即太阳)的处所。同年开始修建月坛,成为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神祇的地方。嘉靖帝把整个北京城被放置于一幅八卦图之中:南侧为天属乾卦,北侧为地属坤卦,东侧为日属离卦,西侧为月属坎卦。
痴迷于道教的嘉靖还在皇城内大规模营造道教宫观,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宫观没有保存到今天,如位于今天中海以西的国务院机关办公地,就曾经是嘉靖皇帝兴建的一组称为“大光明殿”的道教建筑群。
最后,嘉靖帝还改建了太庙。嘉靖帝一直都自己的身份耿耿于怀,众所周知,嘉靖帝的前任明武宗死后,无子,嘉靖帝以藩王的身份继承大统。为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早在嘉靖初年,就与内阁进行了大礼议之争。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
这还不够,他还把他父亲的牌位抬入北京的皇家太庙。更为夸张的是,嘉靖帝把太庙换了格局,把原有的太庙主体建筑拆改为每位先皇单独拥有一座小型庙宇,算上他已故的父亲的“世庙”,共计九座。
然而五年后的一场大火,烧了其中的八座庙宇,仅剩下他父亲的那一座。后来因为殿内长出灵芝,改名“玉芝宫”。这场大火后,嘉靖帝对太庙进行复建,重新回到了整体布局。如今,人们见到的太庙即是嘉靖时期留下的格局。
就在嘉靖帝乔迁新居的时刻,在京的一千多官员都上了贺表,然而海瑞却献上了《治安疏》,被称为天下第一疏。直言当时官场的弊端和统治阶级的罪责,同时劝谏统治者改正过失,实行改革,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把嘉靖帝批的体无完肤。
嘉靖看后大怒,下令将海瑞逮捕下狱,问成死罪。
当然,海瑞也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便提前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准备了棺材,将母亲和妻子托付李时珍带离京城。
当大内提刑司的提刑太监蜂拥冲到海宅,只见正屋的门也洞开着,一把椅子摆在方桌前,椅子上端坐着海瑞,他的背后摆着具白木棺材。
然而,嘉靖帝也被海瑞为国为民的刚正和忠诚所触动,因此至死不杀海瑞。穆宗继位后,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
嘉靖帝去世后,朱载垕即位,然而朱载垕即位前的身份并不是太子,仅是一个亲王。这就是笼罩了明朝历史上30多年的一条恶魔诅咒——二龙不相见。
嘉靖十三年八月,皇长子朱载基刚刚出生两个月就病死,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嘉靖从陶仲文把那里得知了“二龙不相见”的言论。“大概意思就是嘉靖是条真龙,太子是条潜龙,二龙最好不要见面,否则其中一条龙肯定会倒霉”。
怎奈嘉靖皇帝是个非常迷信的人,还真的相信了。两年之后,嘉靖再次有了朱载壑、朱载垕、朱载圳时,他决定少见这几个孩子,而且也不封太子。
到了该入学的年纪,由于嘉靖的母亲出面,嘉靖允许儿子出阁讲学,皇子出阁不同于凡人进学堂,有一套十分讲究且程序繁杂的礼节仪式,而且作为父亲的嘉靖必须出场。
然而就在仪式刚刚结束后,朱载壑即病倒,没多久就死了。嘉靖事痛定思痛,从此严格遵守“二龙不相见”,对剩下的两个儿子裕王朱载垕和景王朱载圳长期漠不关心。
就这样,作为皇储的朱载垕尴尬无奈地生活在那条咒语的阴影下,直到1566年嘉靖皇帝驾崩,他还是个亲王。这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裕王朱载垕登基称帝,彻底为“二龙不相见”这条魔咒画上了句号。
朱载垕史称隆庆帝,在位6年,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荒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