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多知网
专注于报道培训教育领域,有意思,有价值,有细节,有深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勤于奋  ·  月入98美刀的网站 ·  19 小时前  
勤于奋  ·  月入98美刀的网站 ·  19 小时前  
无锡博报生活  ·  周杰伦官宣新消息! ·  2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周杰伦官宣新消息! ·  2 天前  
上饶新闻  ·  周杰伦,突传消息 ·  2 天前  
上饶新闻  ·  周杰伦,突传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多知网

上海科技馆馆馆长倪闽景:别怕孩子犯错,创新的特点从来不是完美无缺!

多知网  · 公众号  ·  · 2024-06-10 15:05

正文

编者按:

本文转载自“第一教育”, 5月28日晚,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做客2024第二十一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教育大直播,围绕热点话题分享他的观点。 当逛博物馆成为一种学习方式, 孩子们在其中能收获什么? AI时代,不想孩子被“淘汰”, 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很重要? 什么样的孩子能够成为创新人才? 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来听听 倪闽景的观点。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 袁曼舒


01

带娃逛博物馆怎么逛更有效? 馆长说:不妨“放养”


这两年,“博物馆热”受到关注,热门文博场馆一票难求曾多次冲上热搜,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博物馆观众超过12.4亿人次 ,这其中也不乏孩子们求知若渴的身影。博物馆的魅力究竟何在?


在倪闽景看来,在数字时代出现“博物馆热”,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回归。博物馆提供的是一种 “实物教育” 。真实的标本、真实的化石、真实的科技产品……具有着“被再发现”的功能。孩子每一次走进博物馆,他的观察角度可能是不一样的,不同孩子面对同一件展品的关注点可能也是不一样的,这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别样的体验和成长。


其次,博物馆还赋予了孩子 自主学习 的空间 。学校教育是相对标准化的,而孩子们在博物馆里可以自己选择参观路线,自己决定在某个展品前驻足多久,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的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与控制感的获得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带孩子逛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倪闽景建议广大家长,不妨“放养”, 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与独立探索的空间。 博物馆也是一个社交的场所,当孩子和孩子相遇,也许会产生沟通与连结,这种连结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


02

AI时代,

工作机会只多不少


如今,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手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简便。倪闽景曾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与家庭的力量将发生逆转,学生可能比老师拥有更多的知识,教育将朝着 为‘ 体验与创新而学’ 进行转向。”


直播中,倪闽景再次诠释了这一观点。“后辈的知识量超过前辈,这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 当孩子问出一个大人答不出的问题,家长应该高兴才对 ”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更多开阔眼界的机会,比如参观科技馆、爬山、旅行等等。


倪闽景认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孩子将有机会“干成很多人们原本干不成的事”,甚至“上天入地”——“孩子们未来的生活空间、工作空间,将不局限于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自然世界,他可能会跑出地球,在月球上、火星上工作,无边无际的数字世界也将向孩子们打开。”


许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的许多工作,而在倪闽景看来,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工作不会变少,只会越来越多 ,也许会出现许多超越人们想象的工作,比如“梦境架构师”;工具化的工作容易被机器替代, 而孩子们未来选择工作时要更多考虑的是这份工作是否能为自己、为他人带来美好的体验


03

创新力培养,从不怕孩子犯错开始


帮助孩子们发现内心的热爱,提升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教育者的重要责任。倪闽景认为, 教育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们的创新素养呢?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能够“PK”人工智能的能力呢?


倪闽景首先建议广大家长:不要怕孩子犯错。“ 创新的特点从来不是完美无缺。 缺陷和错误会带来人的多样化,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这是优势。”


曾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到:“ 优秀的科学家90%的时间在犯错,顶尖的科学家99%的时间在犯错。 ”对此,倪闽景深以为然,“勇于犯错才可能有新的发现;永远不犯错的人,不可能是创新人才。”


其次,人们 发现现象的能力、感知世界的能力等 都是无法被机器取代的。他建议家长, 多带孩子走进自然 ,“大自然里有最丰富的色彩、最丰富的声音、最丰富的形状,让孩子在摸爬滚打的时候提升感知世界的能力”; 鼓励孩子多阅读 ,阅读可以锻造思维与人格、产生新思想。


04

与其陷入“分数内卷”, 不如培养孩子这些品质 ……


对于何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讨论,近年来热度不减。倪闽景谈到,能够成为科学家、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人,往往有着这些共同特征:


一是 自主 ,有行动力,想到就去做;


二是 专注 ,对某些领域特别有兴趣,并大量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是 韧性 ,碰到困难不放弃。



他还谈到,如果家长一心让孩子考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但忽略了对孩子自主性的培养和兴趣的点燃,导致孩子得了“空心病”、遇到困难就“躺平”,那么即使考上好大学也没有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