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朝文社  ·  英国开征“富人税”,中国富豪套现跑路 ·  16 小时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4篇 ·  3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4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中华文明会客厅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06 22:25

正文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称帝,定都初选洛阳。洛阳是东周古都,居天下之中,四方通达。但是有人提醒刘邦,项羽虽然新败,但天下大势还未定,洛阳在军事安全比地险城固的关中差远了。

西汉最终迁都关中,也就有了后来的汉之长安。

今人绘制的长安(网络图)

1


关中,自古就是重要的粮食产地。此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汉代便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这里土地肥沃,大禹曾把天下的土壤分为九等,雍州(关中二州之一)的土地被视为上上等。这在农耕社会,是直接的国家经济命脉,是天然的国都“苗子”。

从地理位置上看,关中是西北的门户。东有崤函天险,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四周为山原、河川环绕,险关重叠,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城堡。东出函谷,则有高屋建领之势,可以直趋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江淮地区。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沿着历史的时间轴回溯,这片土地屡屡被选为都城所在,天然拥有辐射全国的政治经济力量。即使是汉以前的周和秦,其都城丰镐、咸阳也都建在关中平原的渭河沿岸,处在“八水绕长安”的同一地域范围。

西汉初年建新都时,由于秦都咸阳城在战争中破坏严重,便把渭水南的兴乐宫(位于秦都城咸阳杜县长安乡,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郊阁老门村)改造一番,改名“长乐宫”。

公元前200年,长乐宫修缮完成,刘邦正式迁都过来。都城名字在头一年就定好了:借用当地“长安”乡之名,意为“长治久安”。

约在汉惠帝时期(公元前189年左右),环绕长安的城墙也修建起来。汉武帝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开设太学,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筑建章宫等。

汉以后,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均在长安建都。隋朝时,由于数百年间长安城屡屡成为战场,凋残日久,于是在龙首原(西汉未央宫、长乐宫所在地)之南新大兴城,即后来的唐长安城,为今天的西安城奠定了基础。

秦咸阳、汉长安遗址图(网络图)

2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踏出一条横贯中西的丝绸之路。中国,从古都长安走向了世界。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古都长安区域曾聚集万国衣冠,举世闻名,见证了中国历史最雄阔壮美的帝国烟云。

汉时长安与古罗马城东西相对,遥相辉映,并称“东长安、西罗马”。长安城是全国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和物资集散的中心,同时也是国际性的商贸大都会。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外运,来自不同国家的珍奇异物源源运至长安。

唐时长安城人口达百万。宫殿金碧辉煌,佛寺宝塔高耸九霄,东西两市繁荣无比,是世界的商业中心,诗歌繁盛空前绝后,音乐舞蹈纷繁多彩,是古代世界上最宏大壮丽的都城。

在世界范围内,古都长安与古雅典、古罗马、古开罗并称“四大文明古都”,对城市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形成深远影响。


3



由于战乱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唐以后,富庶的关中地区变得千疮百孔,失去了国都地位。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关中也就悄然无声了。

今天,在“一带一路”新的时代背景下,渭河两岸又迎来了新的变局。古都长安区域肩负着引领大关中带动大西北、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重大使命。在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一个赋予崭新内涵的新长安呼之欲出。

西安和咸阳,原本就曾交融一体,此番携手,自在情理中。

2011年6月,西咸新区成立于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作为西咸新区核心组团的秦汉新城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如今的渭河生态景观带航拍图

秦汉新城总规划面积302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南跨渭河与西安相望,随着西安主城区的北拓以及咸阳城区东扩,这两座古都将在这里对接融合。

而文化,是秦汉新城的建设之魂。

大秦文明鸟瞰图

这片热土历史悠久,文化遗迹鳞次栉比。这里有见证过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140多年历史的秦咸阳城遗址。看过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今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镇牛羊村附近)的人,都会感受到大秦都城的磅薄气势和生命力。

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群”的帝陵遗址群带。西起汉武帝茂陵,东至汉景帝阳陵,11位西汉皇帝中9位长眠于此。

在秦汉新城范围内现有各类文物点300余处,其中古遗址11处,古墓葬200余处,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种类齐全,等级颇高,全国罕见。

4


星罗棋布的历史文化遗存、渭河绕城的旖旎景观、交通枢纽的便捷地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秦汉新城在建设之初便确立了“民生之都,文化之城、田园之城、健康之城”的发展目标。

以民生为先、以民生为重,让人民共享新城建设发展的成果,始终被秦汉新城的建设者们摆在首位。站在横桥上举目眺望,清波荡漾的渭河、满眼绿色的生态廊带令人心旷神怡。成立初期,秦汉新城启动渭河综合治理,为该区域群众建起一个绿意盎然的生活居住圈。作为治理重点建设项目的渭河生态景观带,以传承秦汉文化、突出地区人文地貌为契合点,不仅是一条生态景观带,也拥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与绿色相伴的是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提升。通过渭河、泾河生态景观带和帝陵遗址风光带三条绿色廊道以及张裕瑞那城堡酒庄等生态田园休闲观光项目的建设,秦汉新城致力打造的“田园之城”正在实现。与此同时,为了使“健康之城”早成现实,秦汉新城还规划了一系列的医疗健康产业,通过健康产业分布和第四军医大学综合园区建设等项目,将健康生活融入自然之中。

历史曾在这里书写壮丽篇章,留给今天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以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基础,以文化产业龙头项目为引领,秦汉新城的“文化之城”建设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文化之城”这个宏大概念对于秦汉新城来说,不仅承担保护千年历史文化资源的重任,更将传承中华文明作为历史担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