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游独立评论
每周1到2篇独立评论,解构历史与政治,做深度阅读者的好朋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街声音乐2025招聘! ·  昨天  
金色旋风  ·  AI代写剧本,100块起步,卖了300万! ·  昨天  
金色旋风  ·  AI代写剧本,100块起步,卖了300万!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中国科大李木军团队 ACS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游独立评论

这个小姑凉把白左演活了

北游独立评论  · 公众号  ·  · 2022-11-19 07:01

正文

北游独立评论 思辨 洞见


先请关注下我的视频号【北游视界】

视频中这个小姑凉很有才,把盛行于欧美年轻人中的身份政治和斗争哲学展现的淋漓尽致。


没错,我想各位都看出来了,这简直就是白左青年模仿秀啊,那眼神、那话术,简直一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但估计很多人对于这个小姑凉手中拿着的“批判理论”感觉纳闷吧,猜的到小姑凉就是在讽刺这个批判理论,但不知道这些话术和批判理论有什么关系。


这关系可大了,因为 批判理论就是白左青年的理论武器,我今天就给大家理一理这个思想脉络 ,很有意思的。


昨天我讲了海德格尔和萨特这些存在主义哲学家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批判理论的源头其实和存在主义关系密切。


简单说,就是萨特从黑格尔哪里继承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认同问题。


自从尼采喊出“上帝已死”,人存在的意义就开始踏空,信仰危机出现,所以,存在主义者开始给人的意义找寻新的根据地。


萨特是怎么做的呢?


有一个经典例子可以体现萨特的思路:


我们像那些突然出现在舞台上的演员,手中没有剧本,不知道自己的角色,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于是,我们必须亲自做出决定,成为某种东西,成为恶棍或英雄,表演荒诞剧还是悲剧。


在萨特的自由版本里,人的自由承担起了为存在之谜寻找答案的责任。


咋一听挺有道理对吧,激情四射的年轻人最喜欢这种说辞:去他妈的规定,去他妈的习俗,去他妈的自然,一切外在的规定和旧有的信仰都是对我的束缚,都是扯淡,我的意义我决定。


但是怎么决定呢?社会不认同啊,那我就要斗争,要打破旧的秩序和旧的规定,我们自己来规定。


萨特从黑格尔那里继承来的,就是这一套关于认同问题的解释。


对于黑格尔来说,认同问题是人类主体之间关系的根本问题,当两个主体相遇,就必然会发生一场为承认而战的斗争,是决定谁是主人,谁是奴隶的战争。


首先就要认定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是奴隶,然后认清现在社会的主人是谁,你人生的目标就很清楚了,就是自己作为被压迫的奴隶一方,去斗争压迫我们的主人一方。


现在回头再看看视频中小姑凉的模仿,是不是很有意思了?


没错,这就是批判理论的精髓,首先是身份认定,把自己划定为被压迫的一方,比如女人,比如穷人屌丝,比如LGBT,斗争的对象是谁呢?


自然就是男人、资本家和正常性别的人。


所以,我说欧美白左青年的理论武器就是批判理论,这个思想脉络现在是不是一清二楚了?


其思想源头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一个模子出来的子子孙孙,本质上都是一个母亲。


还记得 我之前提到美国的主流教育观是批判教育学 吗?


批判教育学认为,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当代资本主义学校并没有如其所预期的那样是推进社会公平强有力的手段。而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才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揭示具体教育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批判教育学强调人的存在是 不断成为人的历程,人性应该是充分而完整的,而非扭曲和片面的......


我当时说,这些不明觉厉、云山雾罩的文字说的是啥,其实就是一句关键的话: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被压迫者反思压迫及其根源,通过反思,引导他们从事投身争取解放的斗争。

看出来没有,所谓的批判教育学,其实就是两个字:斗争。

这个理论把人群简单粗暴划分成两个部分: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被压迫者对压迫者展开斗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