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技术型吃货
一个不太一样的吃货公众号,不仅专注于吃,而且还会传播有趣的食品科学知识。联系我们请直接在公众号里留言。本公众号授权维权骑士(http://rightknights.com)对公众号发布文章的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技术型吃货

中国80年代的过气饮料,现在正在欧美当网红!

技术型吃货  · 公众号  ·  · 2018-08-07 18: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如果你去欧美高端超市的饮料专柜里,你会发现一类名叫「Kombucha(康普茶)」的神奇饮料。



这种新兴的饮料在几年前还无人问津,但在最近几年突然火了起来,成为了欧美的网红饮料,并迅速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的品类,霸占了欧美的饮料市场。


「康普茶」的Google趋势图


如果你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饮料,那你就错了—— 其实这东西,我国在大约上世纪 80 年代的时候就流行过。


最流行的时候,它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如果没喝过它,都不好意思出门。但它很快就销声匿迹了。现在的90后,00后怕是听都没听说过了。


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讲,「过气饮料」康普茶的故事……


1.过气的网红饮料


康普茶起源于中国。具体起源年代已不可考,但一般认为是在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那里的人们至少 200 年前就开始喝这种饮料了。


我们的年轻读者,如果你没听过这种饮料,没关系,回去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听说过以下名字:


  • 红茶菌

  • 海宝

  • 胃宝


对,这都是制作「康普茶」的原料的别名。可能有些读者看到这里,就已经被勾起了酸酸甜甜的回忆吧。


红茶菌


80年代最流行的那阵子,家家户户都在养红茶菌。养红茶菌就像养蘑菇一样。开始时只是薄薄的一小片,但只要做一瓶红茶,放一点糖,再把红茶菌放在里面,用纱布封上口。不出几天时间,你就能获得一杯酸酸甜甜的清凉饮料——康普茶啦。


更神奇的是,红茶菌在这个过程中会越长越大。它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你做得越多,红茶菌就会变得越大越厚。如果你喜欢,你还可以把多余的红茶菌分给小伙伴们!



听着是不是特别神奇?那么,「红茶菌」的真身到底是什么呢?


2. 红茶菌的技术


「红茶菌」本质上是一个 微生物共生群落(Symbiotic culture of bacteria and yeast,SCOBY)


用人话来解释就是一大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群落。在这个群落里的各个微生物具有互利共生的关系,某一种微生物的代谢物恰好是另一种的养料。


「红茶菌」中菌种的显微照片


红茶菌的主要菌种包括多种 酵母 和一些 细菌 。酵母成分通常包括下面几种:


  • 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 布鲁塞尔酒香酵母( Brettanomyces bruxellensis

  • 星形假丝酵母( Candida stellata

  • 粟酒裂殖酵母(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 拜耳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它们负责发酵红茶中加入的那些糖,生产酒精,顺便提供一些特别的风味。



说完了酵母部分,再来看看细菌部分。红茶菌的细菌成分,通常一定会包含以下这种:


  • 木质葡糖醋杆菌( 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


它负责分解酒精产生醋酸。这样一来,康普茶中的酒精浓度就不至于太高,而它的味道也变得酸甜可口。


这种细菌还有一个能力就是生产纤维素,是它把整个共生群落用纤维素紧紧包裹在一起,成为了胶冻状的固体。大家熟悉的椰果,也是用同类的细菌生产出来的。

木质葡糖醋杆菌生产的细菌纤维素


所以, 康普茶本质上是一种发酵茶饮料 。经过了细菌和酵母的共生发酵之后,红茶中的糖被转换成了酒精和醋酸。整个茶的味道变得酸甜而富有层次感。而细菌和酵母的繁殖和纤维素的生产,使得「红茶菌」变得越来越大。


这样一种有意思的饮料,为什么会在中国销声匿迹,成为「过气」饮料呢?


3. 自制康普茶的安全风险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食品安全。


80年代流行的康普茶,都是大家用「红茶菌」在自己家自制出来的。


而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过,一切涉及到发酵的东西,自制的危险系数都是很高的。

特别是家里卫生条件不够,只要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杂菌污染的情况。甚至霉菌侵入,都是比较常见的。


特别是像红茶菌这种东西,很多情况下还可以「共享」。我家发酵多出来的分给你家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红茶菌被杂菌污染,往往还会像疫病一样,通过这样的方式「扩散」开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红茶菌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由于杂菌污染,被「喝」进了医院。这时,有些媒体就用诸如「红茶菌不能喝」「红茶菌致癌」之类的言论制造恐慌。慢慢地,红茶菌也就没有人喝了。


4. 再红一波?


目前在欧美流行的康普茶都是完全工业化的产品。它们是在特制的发酵罐里发酵制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菌群,发酵时间都是精确控制的,食品安全风险也被降到了最低。


欧美的康普茶往往是以「健康」作为卖点的。商家往往会宣称这样的产品可以「减肥」、「排毒」、「提高免疫力」。但是,从科学上说,康普茶的这些「保健作用」都没法站住脚跟。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应该把它当做一种「好喝的饮料」来喝,而不要执着于那些没有得到证明的「保健效果」。


最近几年,随着欧美的流行,也有很多食品公司准备把这个发酵茶品类重新带回国内。目前在国内的一些高端超市里,已经可以见到康普茶的身影了。



在未来,也许这个昔日的「过气饮料」又会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新一轮的网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国外禁售国内却卖断货:揭露黑色冰淇淋的秘密
猪油被列为十大最营养食物?BBC 又在散播谣言了……
你可能吃到了假的雪花肥牛!「脂肪注射技术」了解一下
区块链在食品行业,究竟有多少想象空间


Reference:


  1. Ernst E (2003). "Kombuch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linical evidence". Forschende Komplementärmedizin und klassische Naturheilkunde. 10(2): 85–87.

  2. Jayabalan, Rasu (21 June 2014). "A Review on Kombucha Tea—Microbiology, Composition, Fermentation, Beneficial Effects, Toxicity, and Tea Fungus".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13 (4): 538–550.

  3. Dufresne, C.; Farnworth, E. (2000). "Tea, Kombucha, and health: a review".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33 (6): 409–421.

  4. Sreeramulu, G; Zhu, Y; Knol, W (2000). "Kombucha fermentation and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48 (6): 2589–94.


有一个未解之谜我们一直想知道

为什么在中国一直没有出现工业化、品牌化的康普茶品类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混沌巡洋舰  ·  微科幻-- 风筝
7 年前
warfalcon  ·  分享两个最近买到的好物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