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好玩的数学
好玩的数学以数学学习为主题,以传播数学文化为己任,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标,分享有用的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故事、传奇的数学人物等,为你展现一个有趣、好玩、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每周还有三道题等着你来挑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用盐的结晶来制作婚纱,真的能够实现吗? ·  4 天前  
小学数学  ·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664期 ·  6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月饼包装​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好玩的数学

新书预售|奥数, 我的孩子要不要学?—写给困惑中的家长

好玩的数学  · 公众号  · 数学  · 2017-02-26 09:45

正文

     


内容提要


什么是奥数?学奥数有什么用?奥数学得好能说明什么?奥数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间的竞争为何如此激烈?过度竞争的后果会怎样?究竟该不该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奥数?本书对此一一作了分析解答。



  

作者介绍


     


葛颢1981年出生,200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0-2011年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特聘研究员。获得2009年中国数学会“钟家庆数学奖”、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和201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


葛云保1949年出生,1969年从南京航务工程学校毕业,1976年从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毕业。土木工程师(已退休),著有科普书《谁见过地球绕着太阳转》。



  编辑推荐

“奥数”对于年轻的家长来说并不陌生,或是自己在学生时代读过,或是被拿来与自己对比的“别人家的孩子”读过。


“奥数”的记忆对他们来说是复杂的,有巧解一道难题带来的喜悦与满足,又有被一道怪题折磨得狼狈不堪,还会有被“别人家的孩子”鄙视IQ不行。然而这一篇刚刚翻过,为人父母的他们裹挟在时代洪流中,又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奥数,我的孩子要不要学?

《奥数,我的孩子要不要学?》就是这么一本小册子,帮助年轻的家长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奥数,客观认识孩子的能力,清晰读懂自己的内心,为孩子的教育做出理智的选择。


谨以此书献给困惑中的年轻家长。

     


自序


这是一本写给小学生、初中生家长的书。在现如今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几乎每一位小学生、初中生家长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学奥数?很多家长的选择是盲目的,他们还不清楚什么是奥数?学奥数究竟有什么用?为什么奥数会这么热?这么火?当他们带着孩子跟着潮流往前跑的时候,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清楚地读懂自己的内心。


我希望我们的这本书,能够给家长一定的帮助,弄明白这其中的许多个为什么,能够理性地对待孩子学奥数;我们也希望这本书能给教育主管部门一个参考,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我与奥数的渊源要追溯到小学四年级之后的那个暑假,1992年夏,我的父母从电视报中发现中央电视台开办了小学数学竞赛的系列辅导讲座节目,他们知道我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鼓励我并陪同我一起看讲座,而后一起讨论研究思考题。新学期开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当时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少,内容也不丰富,仅有的几本,数学老师当宝贝一样收着呢。我有幸得到了两本,记得自己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很主动地学习这些书本上的例题,并把所有习题都做了一遍。在后来的一次全市小学数学竞赛中,我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使得自己对奥数的兴趣与信心倍增。


上了初中、高中以后,由于升学的压力,参加数学方面的培训与竞赛少了,虽说也拿到过一些名次,但总体来讲仅属于中上等,不是特别优秀。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优美数学的喜爱,高中毕业,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进入北大以后,身边是一群优秀的数学尖子生,有许多都是国内高中数学竞赛中的佼佼者,其中还有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的金牌得主,和他们共同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是很愉快的。许多年过去了,有一些同学已经在国际数学的最前沿崭露头角,其中有四位已经是美国第一流大学数学系的年轻教授,国际数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回忆起当年的奥数经历,他们也都是赞誉有加。


在北大读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出于社会实践与经济的考虑,我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在人大附中的华罗庚数学学校以及其他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小学的奥数教学,结识了很多老师、学生及家长,自然也就接触到各方对奥数的评价,也十分关注媒体上对奥数热的分析。


现今,我已在北大任教,也参与数学科学学院的本科招生工作,那些在高中数学竞赛中获得好名次的学生,往往是我们很关注的对象。多年来的数据也表明,他们在本科的表现往往也是非常好的。


我的父亲是一位土木工程师,在学生时代也是一位数学爱好者。不过后来,由于“文革”的影响(他自己所说),他似乎更关注社会与教育。我们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奥数、讨论教育,对报纸和网络上的观点交换看法,还先后在各自的博客上发表了一些与此有关的文章,十年前,我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篇《奥数之我见》,谈了我当时对于奥数和奥数热的种种看法,其中的一些观点还多次被别人引用。


两三年前,退休在家忙家务的父亲提议,要把我们的观点整合成一本书,希望能更全面更细致的论述“全民奥数”这一现象。去年,他在完成了天文科普书《谁见过地球绕着太阳转》以后,开始动笔写这本书,几经讨论与修改,现在总算写好了。一家之言,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在此,我们非常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倪明老师、孔令志老师所提的宝贵意见,以及为本书的编辑出版所付出的精力。

 

葛颢

2016年初 于北京大学燕园


  关于奥数,听听大家怎么说



     

中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连续多年取得很好的成绩。这项竞赛是高中程度,不包括微积分。但题目需要思考,我相信我是考不过这些小孩子的。因此有人觉得,好的数学家未必长于这种考试,竞赛胜利者也未必是将来的数学家。这种意见似是而非。数学竞赛大约是在百年前在匈牙利开始的;匈牙利产生了同它的人口不成比例的许多数学家!


摘自《九十初度说数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陈省身,现代微分几何之父,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



     

我很高兴自己有参加中学数学竞赛的经历(这个经历要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了!)与一群兴趣相同、水平相当的人一起竞赛,就像学校里任何其他的体育赛事一样,有一定的刺激。而且参加奥赛还可以有机会去国内外旅行,这种经历我想对所有的中学生强力推荐。


摘自《走向IMO: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锦(200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陶哲轩(Terence Tao),IMO三次奖牌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



     

资优生在同一个年龄段大概只有5%。资优生天赋比较好,更适合学奥数,智力上更突出。但他们不一定都要去学奥数。我们讲适合学奥数,是课堂上数学学得比较扎实,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


摘自《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瞭望东方周刊》2013年第34期

熊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多届IMO国家队领队、主教练

预售

时间:2017.2.15-2017.2.28

预售平台:当当网


若在此期间预定,2月28日将开始陆续发货。28日之后各地新华书店、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均有销售。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当当网预售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