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沌学园  ·  为什么是梁文锋? ·  18 小时前  
人生研究所  ·  手慢无​!最后一波库存,99元抢3盒华熙生物 ... ·  20 小时前  
学习曾国藩  ·  敢和这3种人翻脸,你的命运才会越来越好! ·  3 天前  
印象笔记  ·  正月十五,诸事圆满,元宵快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自学」并非最佳策略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3-08 07:05

正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策略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百度智能汽车产品负责人 |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学习的捷径,就是找到自己的导师,寻找和自己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创造共同学习的环境。孤立的「自学」,往往是最慢的,而且是最容易放弃的。 另外,不要浪费时间去寻找所谓「免费资源」,你的时间永远是最贵的资源。 无论是健身,还是学习一门职业技能,以上的建议都是适用的。

「自学」并非最佳策略

by Susan Kuang


之前和大家探讨了「 如何避免低效努力的人生 」这个话题,这周想顺着这个话题继续下去,聊一聊一种常见的低效努力方式,那就是「自学」。


1. 「自学」往往很低效


我先来说个自己最近和学习相关的故事。今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重要目标——训练播讲的能力,原因在于,我发现音频的市场价值远高于文字的市场价值,如果我即能写又能播讲,那么我的劳动价值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开始,我选择凭感觉来「自我训练」,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几乎没有太大长进,原因很简单:我根本连「好」的标准是什么都不了解,也不知道自己要训练些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要改进,即使我每天花大量时间去练习,重复的也不过是「错误的事情」,这都是些无效的努力。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我立马决定去报传媒大学播音老师的一个课程,放弃「自学」这条路。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经常听到的一个误解:在美国生活的华人英文都说得很好。我曾经也如此认为,但去美国念书之后,我才发现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很多中国留学生说英文时,发音依旧不准确,带着很重的口音,而且还会犯很多语法错误。这是因为,对于那些没有太高语言天赋的成年人来说,发音和语法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个自然习得的过程,而是需要依赖大量有意识的纠错,即所谓的「刻意练习」,与是否处于英文环境无关。如果你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不去刻意纠正的话,那么即便是在一个英文环境,你也只能是原地踏步。


如此看来,「自学」之所以低效,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你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第二,你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这两点都将导致典型的无效努力——重复错误的事情。


2. 技能学习四个阶段


为了让学习更高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与之相关的理论,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理论叫「Conscious Competence Learning Model」,它完整地描述了初学者从零开始到熟练掌握一门技能所需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叫做unconscious incompetent。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拿学习播音来举个例子,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对它根本是一无所知,既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也不知道如何去练习,再比如说,你在说英文时,有个发音是错误的,但你自己不知道。这两种情况都属于unconscious incompetent。


第二阶段叫做conscious incompetent。这个阶段可以理解为学习阶段,其核心目标就是了解「正确」,或者说「好」的标准是什么,有了标准我们才明白努力的方向在哪。还是回到我自己的例子,通过上课,我了解到,声音艺术做为一种情感传递和表达方式,它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情景再现」,也就是通过播讲者内在情感的调动和语言的表达,让听众有一种画面感,唤起他们的内在情感,因此播讲者需要有很强的「对象意识」,而这正是我最缺乏的。


第三阶段叫做conscious competent。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到,在这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刻意训练」。毫无疑问,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犯错,要实现高效的努力,我们就必须敏锐地觉察到这些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不断降低犯错的次数来让自己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长的关键就在于暴露和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进行修正。


第四阶段叫做unconscious competent。当某个技能成为了一种「本能」,不需要意识参与就能熟练完成的时候,我们便达到了最后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不再需要去想「技巧」的问题,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


3. 老师的两大作用


如果说「自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以及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老师最关键作用就在于,首先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为我们指明努力的方向,其次在练习过程中,他们能够及时指出错误,并帮助我们纠正。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只有在最初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才需要老师,其实不然,就算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老师的作用还是十分关键,因为从开始学到真正熟练掌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由于缺乏经验,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即时有时能意识到,也可能会因为还不太熟练而无法有效地纠错。举例来说,有人学会了打网球,可以开始对打之后,就不再请教练了,而是找同伴来打。这会有什么问题呢?你的进步会很慢,因为很多技巧你可能还没有掌握好,而同伴则很难指出你需要进步的地方,所以,在还没有熟练掌握网球技巧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有教练参与的训练。


为了追求高效的学习,避免无效的努力,每当开始一个新领域的学习时,我都会跟随一个老师。老师不仅能领我入门,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我成长过程中不断给予反馈和指导,比如,在去年重新学习书法的时候,虽然曾经学过,我还是请了一位书法老师,然后通过上课,系统地学习了书法的笔画、结构和章法。在日后的练习中,我一直和老师保持联系,经常会把自己的练习作品发给老师看,以求指点,而老师每次的反馈,都能让我有不少提高。


4. 有个好老师很关键


不过,老师也存在优劣之分,因为专业的人不一定会教,而会教的人不一定有热情和耐心。在我看来,拥有一个优秀的老师也是高效努力的关键,而「优秀」的标准我认为有三个:第一,专业,第二,懂得如何教,第三,发自内心的热爱。


「专业」自然不用说,不过为什么我一定要强调「会教」,难道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教吗?当然不是,自己会并不代表就能教,因为教是另一门学问,而这门学问的基础是心理学,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学当中会有教育心理学这个分支,它甚至是所有师范生必修的学科。


「会教」首先意味着教授者对大脑的认知和学习过程有着充分的了解,能够依照大脑的学习规律来设计学习模块和教学过程;其次,他还需要根据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来确定所教内容的难度,以确保学习者能够始终处于「学习区」,也就是说,学习内容需要有一定挑战,但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最后,教授者还需要能够及时提供准确的反馈,帮助学员纠正错误,培养「刻意训练」的意识。


老师是否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教的内容也很重要,自带热情的老师给学生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热情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会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而兴趣在学习之初尤为关键,它是支撑我们坚持学下去的最强动力。除此之外,真正的热爱会让一个人愿意花时间去专研和思索,这些思考会让他拥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而这样的老师也将给学习者带来更广的视角和更深的理解。关于这一点,我在学习播音时也深有体会,老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时候,经常会分享他在这个领域的自己的思考,而他的话经常会给我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毫无疑问,优秀的老师十分难得,但我们起码要有这样的意识,在可选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跟随一位符合上述标准的老师,以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和低效的努力。


后记:成长在于积累,我只期盼在每一次的播讲中多一点点进步,所以也请大家多一些耐心,多一点鼓励,相信到年末,大家会看到我的进步。

本文授权转载自Susan Kuang的微信公众号,ID:susankuang2014

Susan Kuang,独立创业者,Linkedin专栏作者,著有《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推崇「工作生活统一」的生活方式,和「斜杠青年」式自我发展策略,关注理性科学思维和知识的融通。

封面图 by Berin Catic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张辉: 上一期会员专属语音 我如约和大家讲一下有关「规模思考」的话题,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都在使用「规模思考」这种思考模式去指导我的精力和资源投入方向。人类的一个弱点是很容易被眼前的一种「突变」所吸引,比如一个突发的新闻或一个突然的增长,而放弃对长期目标的思考。这让我们在职业选择、感情选择和投资选择等人生要事中最终失望而归。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再三发生? 这是我在本期语音中所要回答的问题,下面是会员的反馈精选:


@会员 吃鱼的猫

感谢改变自己,让自己接触到很多的不一样。


@会员 sally

关注《改变自己》很久了,今年终于鼓励自己成为会员,没有什么,只是希望有一个渠道给自己沉淀思考和分享。今天的语音最触动有两个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