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婴幼儿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婴幼儿心理实验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凝冻!贵州2处路段临时交通管制 ·  22 小时前  
贵州日报  ·  贵阳这条路段违停现象,为何难治理? ·  昨天  
百姓关注  ·  重拳整治:驱离200余人,强制带离22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婴幼儿心理

地图上的一个小点为什么就能代表一座城市呢?

婴幼儿心理  · 公众号  ·  · 2018-11-18 16:30

正文

文:甲鱼

编辑:M

如果给你一个等比缩放的小地图模型,并且模型中的物体外观、摆放都和真实环境中长得一模一样,要求根据模型找到环境中一些藏好的东西,相信聪明的小朋友们一定可以办到!

不过,如果给你一张地图,上面用一些符号代替了真实空间中的物体,你还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吗?

在过去的探索中,研究者发现小朋友对于地图或者微观模型这样的抽象空间表征有两种理解模式:

一种是利用 符号与物体的 外观关系 (如,形状,纹理) ,判断地图上的某个符号代表了真实的物体。

另一种需要更加复杂的抽象能力,首先儿童需要抽象出地图上不同符号间的相对关系(如,从A B C中抽象出A在B和C的最左边),接着从真实环境中抽象出不同真实物体间的相对关系(如,从b c a 中抽象出b在c和a的最左边),并利用这种位置关系来物体进行对应:A对应b;B对应c;C对应a。

如下面的这幅图里,上下两行分别是大小关系对应的一组陶罐玩具(按照大—中—小的大小关系排列)。可以看见,在这两组玩具中,如果标号数字一样,那么这两个玩具是大小相等、外观相同的,它们就是一种外观的相似。不过在上一行里的3是一个“大”物体,到了下一行里③就成了那一组里的“中”物体了,所以它们在位置关系上就不存在对应关系。这样的冲突会使得小朋友产生一些困惑,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 “交叉推理效应”。

具体来说,研究者首先展示玩具,并告诉小朋友:我和你都有一组玩具,他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并没有特别指出是哪种对应关系),我这里的某个玩具可以对应到你手里的一个玩具。

图片中上面的一行展示的是研究者所拥有的玩具,下面一行则是小朋友手里有的。如果我们把一个小棍子藏进上一行中的“3”时,小朋友会去下一行中的哪一个玩具里找呢?

4岁和5岁的孩子基本都能解决这个问题,成功地告诉实验者应该到“4”那里找。不过3岁的小朋友似乎就陷入了迷糊之中,觉得似乎去“③”那里找才是正确的做法。

那么,孩子们在看地图的时候究竟为什么不能理解,地图上的点代表的就是一个地方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新的研究者们又设计了一张地图和一个几乎和地图上东西一模一样的微型房间。这次研究者们邀请3岁的小朋友用地图帮助小狗找到藏好的骨头,而骨头的提示线索则是由研究者事先在地图上展示给出的。

任务的 正确答案是小朋友去房间里对应位置找骨头

在实验中,小朋友们会先通过 一致任务 的考验,在这个任务中,无论是地图上还是房间里,一共有三把一模一样的椅子。在小朋友开始寻找之前,研究者会带领小朋友熟悉地图内容和房间的摆设;

一致任务

之后,再进入复杂的下一关—— 交叉任务 。在这个任务中,房间里共有三个种类不一的家具。地图上也有这些东西,但是他们摆放的顺序和房间中物品的顺序是交叉的。

交叉任务

这两个任务比较起来, 一致任务是比交叉任务要简单的。 因为在一致任务中,相同的物体位置也是一样的。但是交叉任务中,对于相同的物体,地图和房间上的位置却并不对应。这样小朋友就会容易发生混淆,不知道该以外形为标准,还是位置为标准,也就是前面说的“交叉推理效应”。

果不其然,小朋友们在“一致任务”中的表现远好于“交叉任务”。

但研究者并不满足于此,因为现实生活中,地图一般是用一个符号(如,小点)去指代实际存在的某个事物(如,一座大厦)呀!因此在新的实验中,研究者就用了带颜色的小点去表示房间里的东西了。

于是研究者邀请小朋友们参加了一个新的任务“ 圆点任务 ”:小点的颜色和房间中的物体也存在对应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和之前外观都一样的情况相比,似乎联结并不那么强了。

同样,骨头被藏到了对应地图上相同位置但颜色不同的家具里。

令人没想到的是, 小朋友在这样抽象小点的任务中,成绩竟然比之前好了很多! 也就是说,让小朋友通过地图圆点去寻找房间中对应的物体时,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同样的位置的物体,而不是具有相同颜色特征的家具。

为什么在圆点任务中,小朋友就能更好利用地图与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1. 在交叉任务中,房间中的家具和地图上的画都是一样的,小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相同之处,这种外观上的相似性干扰了小朋友使用位置的对应关系。最终导致了交叉任务更难。

2. 在圆点任务中,仅仅用颜色去表示外观的相似性,大大降低了外形相似的程度,小朋友们就不容被这种相似性干扰,更能注意到地图和房间的位置对应啦!

因此,如果在教宝宝识别地图的时候,发现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地图上的一条线段=城市里的一条公路”时,请不要气馁,因为小朋友一开始并不是很能理解这样的对应关系,在ta们眼里,长得像就是第一准则。学会慢慢引导ta认识到地图与现实中的关系,随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小朋友就能在地图识别中表现得又快又好啦!


本文参考资料:

[1] Gentner,D.,& Rattermann, M. (1991). Language and the career of similarity.  In S. A. Gelman & J. Byrnes (Eds.),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and thought (pp. 225-277).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LeiYuan, David, U., & Dedre, G.(2017). Analogical Processes in Children’sUnderstanding of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DevelopmentalPsychology , 53(6), 1098–111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