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江口沉银一直是历史之谜,其沉银地点、是否确有其事,历来众说纷纭。直到昨天,已发掘了两个多月的四川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现场传来消息,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考古发掘现场(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证实传言真实存在的最好方法,便是找到可靠的人证和物证。对于历史上传言已久的张献忠江口沉银,证人自然已无处寻觅,于是,位于岷江主河道和流经成都市区的府河交汇处的这片遗址,便成为现代人探究这起悬案的希望所在。
根据史料记载,1644年,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攻破成都后称帝,建立大西国政权。
两年后,当他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到明朝参将杨展伏击,传说有1000船金银财宝沉入江底。
此后四川彭山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寻银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300多年后,已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四川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取得重大进展。考古发掘领队刘志岩说,
现场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金银首饰和兵器是数量最大的两类,其中有不少是跟张献忠直接相关的。
考古发掘出的“西王赏功”金币(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除了各类金银首饰,现场还发掘出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已基本确认江口遗址就是当年张献忠江口之战的沉银地点。出水的1万多件文物就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高大伦:
现有的发现已经能够确认江口这个地方就是古代的一个战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它就是张献忠当年在江口与杨展发生的一场遭遇战,这个战场的一个遗址。另外,据我所知,出水的文物丰富程度以及它的级别之高以及它的种类之全面,都是全国罕见的。
拼版照片为发掘出水的部分金饰和金锭(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掘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区域进行围堰考古,也就是先在河道围堰将区域里的河水抽走再进行考古发掘,这种方式在全国都属罕见。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河水被不断抽干,露出了长达数百米的坚硬河床,江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文物就散布在凹凸起伏的鹅卵石和河沙之间。
这是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岷江河段的考古发掘现场(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媒体报道称,此次考古使用了筛选机,每批沙土都会通过筛选机,以确保文物能被发现。此外,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段完整的木鞘,这是一根原木,将其中心刨开,银锭藏于其中,这与史籍的记载相吻合。
和致远舰等水下考古不同,江口沉银遗址内没有发现沉船。据了解,在目前发掘的1万多平方米范围内,虽然找到了一些撑船的竹蒿头,但始终没有发现船体的直接遗迹。
张献忠大西军是影响明末清初历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将为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征战历史、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提供原始资料,是对明史研究的一大突破。一幅中国明朝晚期的社会历史画卷就此展开。
彭山江口沉银遗址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目前开挖的仅有四十分之一。据了解,由于发掘只能选择在枯水期开展,距离今年发掘工作结束还有约一个月。
尽管出水文物数量巨大,但专家认为,目前的发现可能仅为江口沉银的冰山一角。下一步,当地将在张献忠沉银遗址附近规划建设博物馆。
工作人员在汽车“文物移动医院”里清理刚刚发掘出的文物(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