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本学术平台旨在发布历史学、金石学、民族学、文字学等学术资源,包括书讯、期刊目次以及重要论文等,打造覆盖港台、日本、韩国的学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巴黎第12区Racine塔楼改造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捷克Milada度假屋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BIG哥本哈根总部 ·  4 天前  
有方空间  ·  BIG最新方案:科索沃歌剧院及芭蕾舞剧院 ·  5 天前  
archrace  ·  SANA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二十九辑目录及摘要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1-03 06:27

正文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第二十九辑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编

ISBN: 978-7-301-35779-8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目录


经学文献与经学史

《毛诗·邶风》“不瑕有害”解(陈鸿森)

由安大简、武威简论《诗经·采蘋》的文本面貌及相关经学问题(贾海生)

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毛诗正义》日译稿初探(张宝三)

制造天子礼:汉晋时期皇帝冠礼的塑造(王忠铂)

北宋徽宗朝的明堂制度与仪式运作(顾思程)

《左传》服虔注辑补(郭帅)

《春秋公羊传》“所见异辞”句传文窜入、解诂错简献疑(王泽春)

蜀石经用字特征管窥(王天然)

郭忠孝《中庸说》考论(徐志超)

遂宁杨甲非《六经图》作者考(孟荣)


集部文献与文学史

《文选集注》校理考正(袁涛)

汲古阁本《酒边词》底本来源考——兼谈明抄诸本之关系(张蒙)

《宋诗话全编·戴复古诗话》校正(张继定)

《全元诗》《全元文》失收赵汸诗文辑考——兼赵氏诗文集版本叙略(王亚文 鲁小俊)

元杂剧家赵天锡、金仁杰身世考实(都刘平)

元人钱惟善试赋史料辨析——由《明史·文苑传》的一处错误说起(张相逢)

南词:孤本说唱词话《云门传》文献性质考论——从文人化用韵说起(倪博洋)

龙膺年谱(王波)

《列朝诗集》天一阁稿本再探——兼及《列朝诗集》编纂相关问题再思考(都轶伦)

《今乐考证》订误八则(张丹)

桐城派《左传》评点的卒章——吴闿生《左传微》义法探赜(潘登)


文史新探

早期典籍所见轮牙两端加工与对接技术诠解(刘昕曜)

石刻文献所见南燕、北燕职官辑考(魏军刚)

任昉《述异记》真伪再考辨(罗韫哲)

《天地瑞祥志》文本结构与体例来源研究(刘祎)

上博所藏巾箱本《西山读书记》考论(王传龙)

王泽泩《试帖百篇最豁解》考述(李刚刚)

《元史艺文志辑本》“释家类”著录及引书辨正(赵暾)


内容提要


《毛诗·邶风》“不瑕有害”解

陈鸿森


内容提要 :《毛诗》中“不瑕有害”一语凡两见,皆见于《邶风》,一见于《泉水》,一见于《二子乘舟》。此语毛《传》、郑《笺》已各异解,所解复与诗中情境枘凿不相合,盖此语确诂汉代经师已失其传,致又牵附春秋史事,纷挐益复难解,迄今说《诗》者莫衷一是。其实此语“害”字系一假借字,历来解者未得其本字,多依“祸害”义作解,不免诘诎难通。本文考证此语“害”字应读为“愒”,为“止息”之意,“不瑕有害”即“莫或遑息”“不稍止息”也。

关键词 :《诗经》 不瑕有害 《泉水篇》 《二子乘舟篇》 安大简

由安大简、武威简论《诗经·采蘋》的文本面貌及相关经学问题

贾海生


内容提要 :《毛诗》中的《采蘋》呈现了古文系统中的文本面貌,以安大简所抄《采蘋》、武威简所见不同于《毛诗》的篇名相校,可知历史上还曾流传过文本面貌不同于今文本、古文本的《诗经》。安大简不同于《毛诗》的异文体现了西部方言的语音特点,武威简所见不同于《毛诗》的篇名暗示了首章的语序有别于《毛诗》。毛传、毛序阐释《采蘋》所记仪式典礼,或借诗之本事推行诗教,或以空泛的说教释诗之主旨。汉代传诗形成的经学观念与释诗方法影响深远,后世释诗即使力图摆脱空洞的说教而有意揭示诗之本事,仍然或明或暗地体现了经学的特点

关键词 :安大简  武威简  采蘋  经学

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毛诗正义》日译稿初探

张宝三


内容提要 :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于1941年4月开始进行“《毛诗注疏》校定”共同研究,至1947年6月中辍,所校仅至《郑风》止,未竟其业,其成果之稿本今存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中。《毛诗正义》日译稿为此项共同研究成果之一,因系稿本未刊,迄今尚鲜见专文探讨。本文从撰作始末与人员、相关内容、所存在之问题、学术价值等四方面加以探究,以期对此日译稿有较清楚之认识,并期盼其能早日刊行,以供世人参考利用。

关键词 :《毛诗正义》日译稿  日本  东方文化研究所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制造天子礼:汉晋时期皇帝冠礼的塑造

王忠铂


内容提要 :汉晋时期的皇帝冠礼关乎皇帝权力与政治身份的凸显与塑造,在皇帝礼仪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礼经中缺少对皇帝冠礼仪节的完整描述,故汉代皇帝冠礼采用了“推士礼以及天子”的构建路径,以经典本身的权威性作为依据,通过加数自上而下的降杀及所加之冠的精心择取来凸显皇帝身份,经过数次变迁,顺帝时变革曹褒《新礼》四加玄冕之制,最终确立《续汉书》所载四加之制。由于礼家对“《士礼》喻志之文”的反对,曹魏皇帝冠礼偏离礼经,从以多加为尊转向以少为尊,采用一加之制,以此作为皇帝“尊极德备”的礼仪性表达。西晋荀顗《新礼》继承魏制,仍为一加,引来诸多反对意见。博士孙毓撰《五礼驳》以批评《新礼》,从其佚文可窥见当时对皇帝冠礼的争论。东晋在延续前代之制的同时,选用了不违背经典原则的一加衮冕之制。塑造天子至尊身份的需要超越了礼经之约束,由此,一加衮冕之制取代了多加之制,成为皇帝冠礼的最终形态。

关键词 :汉晋时期  皇帝冠礼  加数  皇帝礼仪

北宋徽宗朝的明堂制度与仪式运作

顾思程


内容提要 :北宋初,明堂礼久废不讲。皇祐二年仁宗在大庆殿举行明堂亲飨,逐步建立起有事于明堂则不行南郊礼的制度。徽宗政和七年,伴随独立的明堂建筑落成,季秋亲飨的礼仪空间发生转移,大庆殿不再作为祭祀场所。同时,明堂仪式的内容也趋于丰富,实现从“宗祀之所”到“布政之宫”的职能转变。大观以来,议礼局、制礼局相继主导徽宗朝礼乐文化的动向,其间又穿插《政和五礼新仪》的颁行,这些因素共同形塑政和七年以后明堂礼仪的具体形态。

关键词 :明堂  北宋  宋徽宗  礼仪

《左传》服虔注辑补

郭  帅


内容提要 :自清季以降,学者对服虔《春秋左氏传解谊》的辑佚、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搜辑工作基本完备。本文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的卷子本《春秋经传集解》旁注中辑得服虔注佚文9条,未见前人辑录,按《左传》文本次序进行考释,以补充前人的辑佚成果。

关键词 :《左传》 服虔  辑佚

《春秋公羊传解诂》“所见异辞”句传文误补、解诂错简献疑

王泽春


内容提要 :《春秋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解释《春秋》经文。《公羊传》中有三处“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解释《春秋》把鲁国十二公分为“三世”,以及使用不同的文辞(“异辞”)的原因。但是,哀公十四年的“所见异辞”句与经文、传文的上下文并无关系;可能是何休之后,义疏、音义之前,通行本的传钞者根据石经本《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有“所见异辞”句给何休本补上了“所见异辞”句。隐公元年、桓公二年的“所见异辞”句的解诂,哀公十四年、文公十八年解诂的错简就更加严重了。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排列传文、解诂。

关键词 :《公羊传》  《解诂》  误补  错简

蜀石经用字特征管窥

王天然


内容提要 :文章考察蜀石经用字情况、把握蜀石经用字特征,得出以下认识:孟蜀石经经文主体当以唐石经及《五经文字》为依据,在用字规范方面颇有要求,注文方面以存字较多的《毛诗》《周礼》《左传》相较,前二者不规范用字较多,《左传》则略少;宋蜀石经《公羊》《穀梁》大字经传、小字注文用字有与孟蜀石经明显不同者,透露出鲜明的时代差异。文章还揭示出把握蜀石经用字特征,可为判定孟蜀石经文本性质另辟蹊径,可为残石、残拓的辨伪与断代提供线索。

关键词 :蜀石经  用字  文本性质  辨伪断代

郭忠孝《中庸说》考论

徐志超


内容提要 :郭忠孝是程颐弟子,也是兼山学派的开创者,在宋元理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郭氏曾撰《中庸说》一卷,久佚,其传人黎立武称郭氏《中庸说》代表了程颐晚年的观点,但朱熹对郭氏之学并不认同,并有“可骇”之论。《中庸说》原书虽佚,但一些文献中保留了不少引文。通过对《中庸说》佚文的搜集、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郭忠孝与程颐学术观点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如将《易》与《中庸》相会通的思想及对《中庸》里某些语句的解读,都源于程颐,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黎立武的说法。

关键词 :《中庸说》  程颐  郭忠孝  兼山学派

遂宁杨甲非《六经图》作者考

孟  荣


内容提要 :约成书于南宋绍兴时期的《六经图》作者杨甲的身份近千年来一直存在争议,今考辨认为其籍贯为昌州昌元,而同时期另有一人也名杨甲,为遂宁小溪人。《六经图》作者杨甲,字鼎卿,约生活于两宋之交,布衣,曾被举贤良方正科,师从南宋著名词人李石。遂宁杨甲,字嗣清,约生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十六年(1146)之间,乾道二年进士,乾道六年任县令,乾道七年任国子录,后任汉州通判,淳熙元年教授成都学宫,后任绵州郡守,后寓居成都府灵泉县,淳熙九年被召对,后任太学录,绍熙二年(1191)前后逝世。两个杨甲生活的时代、地域相近,很可能存在交集,乾道年间都有声西州,思想相近,《六经图》的巨大影响也导致人们不愿意相信其作者仅为一介布衣,故长期将二杨甲相混淆。其实,遂宁杨甲确非《六经图》作者。

关键词 :《六经图》  作者  昌州杨甲  遂宁杨甲  生平

《文选集注》校理考正

袁  涛


内容提要 :日本金泽文库旧藏的的古抄本《文选集注》保留了大量《文选》相关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目前虽然已有《文选旧注辑存》等较为全面的校录成果,但由于写卷文字面貌的复杂特征,其间仍然存在着许多校理疏失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本文通过字形文例的归纳辨析,综合考察相关文献,从“残字的复原性校理”“缺字的复原性校理”“俗字与讹字的校理”三个方面就校理问题展开相应讨论,并对所涉及到的具体疏失予以校补。

关键词 :古抄本  《文选集注》  校理


汲古阁本《酒边词》底本来源考

——兼谈明抄诸本之关系

张  蒙


内容提要 :陶湘认为汲古阁本《酒边词》应出于影宋抄单行本《酒边集》。然汲古阁获得影宋抄本的时间较晚,且有缺叶,不足以成为汲古阁本的来源。陆敕先校汲古阁本时使用的“两抄本”中应有毛晋刻书时依据的底本。根据陆氏校文,可以确定“两抄本”与汪宪所藏明抄单行本为高度同源。《酒边词》在明代可分为两大版本系统,一是宋本系统;二是明本系统。明本系统又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其中又以汪宪所藏单行本在明代影响最大。

关键词 :汲古阁 《酒边词》 底本 系统

《宋诗话全编·戴复古诗话》校正

张继定


内容提要 :吴文治主编的《宋诗话全编》,规模宏大,所收录或新编纂的各种宋人诗话大都审校严谨,给读者和学界研究者的阅读、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但也有个别新辑录的诗话如《戴复古诗话》,存在着较多的失误,宜予以必要的校正。

关键词 :吴文治 《宋诗话全编》 陈柏华 《戴复古诗话》 校正

《全元诗》《全元文》失收赵汸诗文辑考

——兼及赵氏诗文集版本叙略

王亚文  鲁小俊


内容提要 :《全元诗》《全元文》所收赵汸诗文皆据《东山赵先生文集》《东山存稿》。然赵氏文集版本夥杂,故需借助相关序跋文献、史志以及其他公私目录进行梳理,以廓清其大概。《全元诗》《全元文》之外,可从《新安文献志》《休宁县志》《明文衡》等文献中裒辑赵氏诗文《赠唐宗鲁》《赠吕仲善之北平搜访遗事》《黄星行》《洛阳剑客歌为程景阳作》《登黄山炼丹峰寻昔人隐处》《杨行密疑冢》《送陈子山博士游黄山》(五首)《伯劳叹》《上苏参政书》《答枢判汪公请主商山义学启》《论周礼六天书》凡十六篇。兹将二书所遗赵汸诗文辑成此篇,以补阙略。

关键词 :赵汸  《全元诗》  《全元文》  补遗  版本

元杂剧家赵天锡、金仁杰身世考实

都刘平


内容提要 :元曲家留存传记文献严重缺失,后世对他们的身世生平知之甚少,这对深入解读与研究元曲作品造成相当程度的制约。以往研究者多以人名检索文献,进而考证行迹,证实或证伪果为曲家与否。本文以曲家作品作为稽考身世行迹的一手资料,同时试图将以往学者较少关注的元代官方文书《元典章》中关于元代吏员出职、铨调、升转的史料纳入考证文献中,结合《录鬼簿》的记载,考实杂剧家赵天锡与金仁杰二人的身份和经历,也为元曲家的生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范式。

关键词 :元曲家  赵天锡  金仁杰  生平新考

元人钱惟善试赋史料辨析

——由《明史·文苑传》的一处错误说起

张相逢


内容提要 :钱惟善试赋一事在流传过程中,出现多种不同记载,易恒《题钱思复先生曲江草堂》诗序和瞿佑《归田诗话》是史源文献,前者认为钱惟善以“曲江”得名,后者认为钱惟善以“罗刹江”得名。瞿佑之说更近事实。由于钱惟善以“罗刹江”成名,故有“进士旧传罗刹赋”和“赋传罗刹盛”等诗句以及《西湖竹枝集》“时称其‘罗刹江赋’云”的记载。《成化杭州府志》等不辨其产生的具体语境,误以《罗刹江赋》为赋题。钱谦益受此误导,将《罗刹江赋》这一赋题和易恒所记钱惟善因用“曲江”代称“钱塘江”得名之事加以拼接,在《列朝诗集》小传中形成一则全新史料。后被朱彝尊一再引述,成为论辩“广陵之曲江”即浙江的证据。朱彝尊并将之写入《史馆稿传》,《明史·文苑传》又以官方权威肯定了朱彝尊的记载,使得误说广为流传。钱惟善乡试作赋与别号“曲江”并无易恒所言的因果关系,两者不应混为一谈。钱惟善别号和草堂名称中的“曲江”确指浙江、钱塘江,其命名依据或是枚乘《七发》中“观涛乎广陵之曲江”一句。

关键词 :钱惟善  江浙乡试  浙江赋  罗刹江  曲江

南词:孤本说唱词话《云门传》文献性质考论

——从文人化用韵说起

倪博洋


内容提要 :《云门传》用韵与《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均不同,面貌更为古老,而又与平水韵有别,更接近于《蒙古字韵》与《古今韵会举要》,反映了士人所操雅音。该本文辞雅致古朴,书中所附切语皆有中古韵书出处,出自文人手笔。而所附小字音注则反映了吴音特征,反映其并非是北方产物,不能用来研究北方曲艺。该书版式刻印精美,而唱词格律与《花关索传》等其他词话大体一致,并无新变,可总结为七字律句加上或二或四衬字。综合以上特征可见该书文献性质实为江南俗文学高度发达背景下,主要供文人赏玩的一个唱本,其曲学史意义在于预示着词话渐至消亡,而并非是出现某种新变。

关键词 :《云门传》  曲韵  文人化  吴中文坛  词话

龙膺年谱

王  波

内容提要 :龙膺(1560—1622)是明代万历时期湖广地区的重要作家,他生当复古思潮渐趋消退、性灵文学逐渐兴起之际,同复古派、公安派以及多个文学社团均有关系,在晚明文坛颇为活跃,其诗文、戏曲创作均有一定造诣。本文以龙膺诗文集为依据,并参考其他相关文史资料,对其一生的仕宦、交游、文学创作进行编年,以期对龙膺的深入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 :明代文学 龙膺 年谱 编年

《列朝诗集》天一阁稿本再探

——兼及《列朝诗集》编纂相关问题再思考

都轶伦


内容提要 :近来有研究者发现天一阁藏《列朝诗集》稿本,由甲本、乙本两种相对独立的稿本连缀而成。但关于天一阁稿本的成书时间、特点还可再作探析。通过细考此稿本的内容,并与其他稿本及刻本作对比分析,结合编纂体例及相关史实,本文认为天一阁甲本、乙本的成书都应晚于国图稿本,在顺治五年以后。天一阁稿本的小传在国图稿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诗人生平细节及时人评论,与国图稿本小传呈现出递进互补状态,其中知名诗人和历史人物的小传内容已较为丰满,且不少小传有明显的在天头、诗末空白处随手增补的痕迹,而钱谦益最具特色的个人评论则仍缺失,说明其个人评论在天一阁稿本之后的编纂过程中才最后完成。凡此种种,皆展现出了钱氏撰写小传的具体过程,有助于《列朝诗集》编纂研究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关键词 :《列朝诗集》 天一阁稿本   成书时间   小传  编纂过程

桐城派《左传》评点的卒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