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朱全武
一只懂点茶,热爱学习和投资的产品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点拾投资  ·  中国资产假期“龙抬头”,一键式入场选 ... ·  4 天前  
独角兽早知道  ·  闪送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开盘涨超23%,中国最 ... ·  1 周前  
独角兽早知道  ·  闪送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开盘涨超23%,中国最 ... ·  1 周前  
独角兽智库  ·  车路云一体化专题报告:V2X车载终端篇 ·  1 周前  
我是腾腾爸  ·  涨疯了!十年难得一见!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朱全武

产品局、公司局、产业局

朱全武  · 公众号  ·  · 2017-06-18 10:40

正文

产品局:产品内部模块的协同运作

公司局:产品在公司内的位置,与其他产品的关系

产业局:产品在产业链所处的位置,如何影响产业链


这是王坚老师所说的产品汪应该花20%精力考虑的产品的战略定位。


产品局、公司局


最近某人做的几件事还是值得仔细思考:

1.挖掘群的流量

我应该有好几百个群,如果不免打扰每天有上万条信息;很早之前就见过朋友在群里利用机器人活跃气氛。但我却没想到过,利用机器人根据语义匹配去推荐“商品”(课程、电商产品、会员、实物等广义上的商品)拿返佣,也没想过这些浪费的群也是一种“流量”,百亿级的。


2.知识付费的另类机会

得到、喜马拉雅、微信都买过不少专栏、会员等产品,也听过某鹅的产品发布会,知道是给吴老师定制的,而且有很多超级大号都是其用户了,还知道吴老师投资了该鹅,吴老师与曹国雄有专门投资新媒体/公众号的基金,据统计16年获得投资的公众号大概有1/3-1/2是他们基金参与过的,还有专门投资泛文化娱乐领域的基金,基于资源共享生态布局,因此我们在这方面不可能有机会。但却没有再往其他方面考虑过。


3.不同产品形态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我们多平台实在是太重了,很多用户可能只需要编辑下文章然后粘贴到微信官方后台,这时候需要的不是多平台,而是一个轻量级的产品,比如一个插件或者135编辑器这种。

轻量级产品的用户可能比重量级产品多个数据级,这是比较可怕的,但是也合理。(姬十三从做科普的果壳到付费咨询的在行到分答,分别对应几十分钟、几小时、几分钟的知识需求,用户量是分答远远>果壳>在行

当然,135有10万日活更多的可能是他各个细节比竞争对手好一点点,综合起来比别人好50%,然后获得马太效应。专注与综合似乎又是另一个矛盾,专注于做编辑器可以做到10万日活,大而全的产品本意是根据各个功能点聚集更广泛的人群,也许会事与愿违?


粗看某人总是草席,细想也不全是。可以不合适地以腾讯系产品对比下。

这些来自于对行业、对自己产品组合的深入了解 从而做出的扩大产品组合边界的尝试,还是值得肯定一下的。



产业局


内容创作者/团队上游是投资机构,比如吴老师的狮享会、头头是道基金,徐小平的真格基金;还有专业的孵化器,比如今日头条创作空间。

在内容创作者的内容触达用户之间,有大量的服务机构。

内容分发平台,比如微信、头条、百家号、知乎、简书、一点资讯、UC、搜狐、企鹅号、微博;

为原创作者提供版权服务,比如维权骑士;

帮助内容创作者提高效率的工具,比如我们的微小宝、新榜、135、秀米;

为具有规模和品牌的内容创作者供应“商品”的供应商,想象空间很大,几乎所有商品都是;

广告主,某种程度上,广告主也算是供应商,供应money;

为内容创作团队提供公关营销的机构;

PS:部分参考徐达内年初做的分享


随着行业的发展,会有更多服务更多角色参与进来,产业链的复杂度也会更高。


内容创作者的未来


笑来老师在新榜大会上说的是,未来代替程序员支撑起北上深杭房价的将是文字工作者。作为国内比特币首富+得到付费用户最多+多本长畅销书作者+投资人+自诩活在未来的一个人,他自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可见的是,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周边确实有越来越多人通过文字做到活得还不错的自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