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们!大家看看,将近100年前,字典编著者的英文水平——没有直译书名,却把这本书的英文名称翻译得准确到位!借日历娘给我的机会,不妨把这几位编著者姓名照抄如下,以示对他们的敬意,版权页是按姓氏笔画为序,他们是:杜亚泉、杜就田、吴德亮、凌昌焕、许家庆。其中,凌昌焕和许家庆二位先生在1918年编译出版过《新撰动物学教科书》。
《动物学大辞典》中【耳郭】狐的词条。图片:张劲硕
在《动物学大辞典》中,【耳郭】狐的名字就写得很明白,并对这个物种解释如下:“形似狐。产于北非洲及埃及等处。体长不及一尺。尾蓬松。耳极大。毛色概淡黄褐,有时殆为乳白色。穴砂而居,日伏,夜出索食,嗜鸟卵与昆虫。”
短短的几行字,把该物种的外部形态特征、体形、体型、分布范围、生活习性等各方面都介绍到了。鉴于当时的分类认识,拉丁学名为Canis zerda,隶属于犬属。
撒哈拉沙漠中的【耳郭】狐。图片来源见水印
即使到了1973年,我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编写的《拉汉兽类名称》(科学出版社),也写得很清楚——【耳郭】狐,拉丁学名Vulpes zerda,英文名Fennec fox。1992年,北京动物园老园长(当时称主任)谭邦杰先生在《哺乳动物分类名录》中用的也是【耳郭】狐。
穴砂而居。图片: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而且要感谢谭先生对科学普及的贡献,因为这部工具书是在动物园系统普遍使用的,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动物园凡是饲养过这种狐狸的,都使用【耳郭】狐这一名称。在我小时候,去北京动物园夜行动物馆参观,我记得清清楚楚,说明牌上的名称就是【耳郭】狐。又参阅《北京动物园志》,记载【耳郭】狐的首展时间为1989年11月12日,1990年11月22日“【耳郭】狐一胎产4仔,为首次繁殖成功。”2002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这部志书还在叫【耳郭】狐。那“耳廓狐”是怎么来的呢?
上海动物园的【耳郭】狐。图片:劲硕好姬友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电脑打不出字,导致以讹传讹。以前动物园的铭牌,多靠人手工书写,再烧在瓷砖上。后来逐渐对铭牌进行更新,不再手写,改为机打,【耳郭】一字打不出来,就将其拆为两个字,打字为“耳郭狐”。再后来,其他工作人员不了解情况,看上去不对劲儿啊,以为是之前的同事写错别字了,就把郭字加了广字头,成了“廓”。在网络时代,动物园叫法快速传播,今天大家熟悉的已是“耳廓狐”。
但上动也不能免俗。图片:劲硕好姬友
无论第一个给“耳郭狐”改名的人是谁,都是考虑欠周。你想,所有狐狸都有耳廓啊,干嘛叫它耳廓狐呢?哪怕叫“耳阔狐”也算合理嘛,至少代表耳朵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