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信货
信贷,50万银行从业者关注,专注银行信贷,PPP融资、不良资产,金融产品与金融创新等,银行一线员工必读刊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信货

兴业浦发:消逝的王者荣耀与痛楚的刮骨疗伤

信货  · 公众号  ·  · 2018-09-08 23:1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自留弟

来源:自留弟(ID:biahuashuo)




1、兴业银行:消逝的王者荣耀


提到兴业银行,最明显的标签则是盛极一时的“同业之王”。在货币宽松、监管套利和流动性宽松的时代, 兴业银行左手同业资金、右手同业资产,同业批发业务的高效率、标准化和低风险就像工厂的流水线,资金的采购、加工、投放、回笼等全套业务流程,在驾轻就熟中快速周转,创造利润 ,虽然单价利差并不高,但只要量足够大,就足以赚到客可观的快钱。


银行的经营逻辑,其实很朴素。 无非就是获取尽可能多的低成本资金,在通过自身信息、风险等专业上的判断,去嫁接优质靠谱的实体项目和资产 。所以,银行要赚钱,一是要有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二是要有可靠的项目资产储备。


资金和资产,可以在同业市场上去询价,也可以深耕实体久久为功。同业可以盛极一时,却难以长盛不衰。真正能够倚重的客群,是直接参与实体经济生产消费的芸芸众生。 这是银行的商业伦理和价值所在,也是穿越经济周期、打造基业长青的保障


兴业银行在负债端依然保持对同业的高度依赖 。2018年上半年末,吸收存款占负债的比重为50.69%,较上年末的51.5%还有所下降。同业负债的价格是最敏感的,在整个流动性收缩的大背景下,同业负债的成本也自然是水涨船高,2018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同业负债的平均成本率为4%,远远高于存款2.08%的平均成本率。 可见,负债结构过于依赖同业,对利差、息差的提升将是沉重的负担 。兴业银行2018年上半年净利差为1.48%,与去年同期持平,净息差为1.78%,比去年同期微幅上升0.03个百分点。在银行业利差、息差整体回升的背景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表现。相比之下,招商银行存款占到计息负债的70%以上,其净利差、净息差同比回升0.11个百分点,分别达到2.42%和2.54%。这充分说明负债管理侧重低成本存款的重要性。


兴业银行资产端对同业的依赖也比较重,但结构在优化。2018年上半年贷款类生息资产占总生息资产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7.74%提升到41.96%。但这依然是一个较低的比重,相比之下招商银行是60.98%。兴业银行2018年上半年贷款类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为4.68%,低于其投资类生息资产4.98%的平均收益率, 贷款类生息资产的收益率低于投资类生息资产的收益率,在银行业中实属罕见 。其投资类资产收益率之所以这么高,原因在于其非标类资产占比较大,应收款项类资产占投资类资产的比重高达57.13%,较上年末61.32%有所降低。我们看到,兴业银行在艰难地压缩投资类资产,上半年投资类资产较年初下降了4.24%,其中应收款项类投资下降了10.47%。


当然,兴业银行作为曾经的同业之王, 也积累起了伴生的投行优势和投行文化 。兴业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长期保持在股份制银行第一的位置,2018年上半年承销债务融资工具近2000亿元,这是兴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兴业银行明确提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战略转型布局,也是符合兴业银行实际的差异化发展道路。2018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咨询顾问手续费收入占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26.48%,在手续费收入中仅次于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去年同期占比是32.96,排在第一,足以说明投行业务在兴业银行的分量。


我个人对兴业银行的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兴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额都大幅增长,零售业务营业净收入同比增长36.48%。 如果兴业银行能够进一步做实零售业务获取低成本资金来源,调整负债结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在投行领域拿资产和撮合交易的优势,整合自身的研究资源( 兴业银行成立了兴业研究专门的研究子公司,为银行业内首创 ),有效打通存贷、资管、投行、研究之间的联动机制,把商业银行的存贷本源和投资银行的综合服务集成起来,兴业银行的未来值得期待。



2、浦发银行:痛楚的刮骨疗伤


近日,浦发银行交出了上半年工作成绩单。这家昔日叱咤上海滩的领先银行,在遭受重大信用风险的重创后,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


浦发银行的上半年业绩整体上用暗淡来形容并不为过,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均不如人意,出现下滑 。上半年,浦发银行营业收入822.56亿元,同比下降2.1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05%,与股份制银行营收普遍上涨的行情背离;ROA、ROE同比下滑低位运行;不良贷款率高达2.06%,显著高于全国银行业上半年末1.86%的不良水平。


上半年,浦发银行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双双同比下降,分别为0.98%和3.98%, 显示出浦发银行表内经营和表外经营的双重尴尬


上半年,浦发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了0.01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5.06亿元, 说明浦发银行资产负债的组织和经营整体上出现边际衰退 。从表内来看,浦发银行资产负债表出现收缩,资产总额较上年末下降了0.74%,负债总额较去年末下降了1.09%。从细分项来看,出了存款、贷款分别较上年末上升了5.68%和2.87%外,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压缩,说明浦发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正在经历阵痛。但同时, 也表现出浦发银行着眼长远坚定调结构的决心,并没有为了短期冲规模上的考量走向盲目依靠同业资产和负债驱动扩张道路。


浦发银行表内资产负债的经营思路已经比较清晰了, 就是有序压缩同业资产和负债,在保障资产质量的同时稳定公司贷款和负债,推动零售贷款和存款的快速发展 。上半年末浦发银行零售贷款和存款较上年底分别增长了12.76%和25.08%,零售条线的资产负债增长是浦发银行资产负债经营的唯一亮点。不过,浦发银行上半年末信用卡透支余额却比上年末下降了1.32%,这与其他股份制银行信用卡贷款大幅增长的主流情形相背离,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信用卡贷款不良率的提升(由上年末1.32%提升到1.58%)导致经营策略上的更趋审慎。


从表外来看,中间业务收入整体上表现也非常疲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了13.69%,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却同比上升了33.2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了17.78%。从细分项来看,浦发银行上半年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了45%,投行类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8.31% ,说明浦发银行在同业新政、资管新规、债券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资管、托管、投行类业务承压。

可见,在对公出现大量不良拖累表内资产收息表现的同时,浦发银行传统上具有优势的投行类、资管类业务在监管、信用紧缩周期下表现不佳, 使得浦发银行表内表外的经营业绩出现“双杀”。


当前, 最困扰浦发银行的是不良资产的消化。与上年末相比,浦发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小幅上升了4.72亿元,不量贷款率下降了0.08个百分点,尤其是重灾区对公贷款不良率下降的幅度更大达到0.14个百分点, 说明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但 目前的不良率无论是横向比还是众向相比都依然处在显著高位,消化的压力依然很大 。浦发银行上半年末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拨备覆盖率上升了14.08个百分点达到146.52%,但依然低于150%长期以来的警戒标准,刮骨量疗伤的痛楚仍将持续。


总体来看,浦发银行基本上 已经明确了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路径,在业务发展上基本上确定了推动零售业务快速发展、稳定公司业务优势的同时调整公司业务结构( 方向是重点发展是投行、交易银行等轻资本、轻资产业务 )、金融市场业务去杠杆和优投向 (近期就是压缩和控制同业资产负债的规模,同时优化投向)。


浦发银行目前虽然困难较大, 但天时、地利的优势十分可观,只要熬过这个刮骨疗伤的过程,解决好内部控制和管理上的人和问题,前景依然光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