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墨社
研习和分享古典文学、历史趣闻、古代风俗礼仪等精彩内容,知古而鉴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墨社

小学文凭沈从文: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其实爱过两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

古墨社  · 公众号  · 古典文学  · 2017-05-10 20: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古墨社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01


人无完人,在感情中也没有什么对错。

虽然他对高青子产生了情感,但是不可否认他一直以来对张兆和的深情。

这是不矛盾的。正如当时他因此事烦扰向林徽因写信倾诉时所言:

“我不能想象我这种感觉同我对妻子的爱有什么冲突,当我爱慕与关心某个女性时,我就这样做了,我可以爱这么多的人与事,我就是这样的人。”


沈从文婚外恋的对象是高韵秀,笔名高青子。当时是熊希龄的家庭教师。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青子应当算是沈从文真正的灵魂伴侣。

沈从文和高青子的相识相熟是建立在彼此的沟通交流之上的,两人有很多文艺思想上的共鸣。

这跟之前他对张兆和一头热写无数封情书的追求往来有很大差别,张兆和在精神上也不是最能理解他的人。

关于这一点,从张兆和在《从文家书》中的后记中写的话语也能见出来: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

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

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所以从文先生对高青子产生感情是很能理解的。

但最终,高青子也只成为从文先生一段错误而美丽的插曲,漫长生命里的匆匆过客。

毕竟呀,他也曾说过: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



02


1922年秋天, 一个挟着铺盖、土得掉渣的年轻人,

从北京前门站走下火车, 月台上的湘西乡下青年,

对眼前这座豁然敞开的古老城市说: “北京,我是来征服你的!”

这个土得掉渣的年轻人叫沈岳焕, 后改名沈从文。

和所有北漂青年一样, 沈从文对北京有着美好的愿望。


那个年代来北京闯荡的青年千千万万, 总归于寂寂无名, 大部分没能坚持下来。

可沈从文不信这个邪, 他硬是凭着真才实学和不懈努力, 让后来的我们知道了这个名字。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 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03


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没考上, 为了追求理想, 沈从文于是走上了自学写作之路。

他每天早上靠馒头咸菜温饱后, 便一头扎进京师图书馆, 直到闭馆才回住处。


他接触新文学时,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 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珍惜时间。

他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 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

他的“耐烦”, 意思就是契而不舍,不怕费劲。


正是因为这样一直写, 沈从文终于在中国文坛有所收获。

由于其创作风格的独特, 他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1938年11月,西南联大作了一个震惊全国的决定:聘请“乡下人”沈从文为教授。当时,西南联大的教员,

大多都是留学欧美名校归来的名师,

再差也是北大、清华等国内顶级学府毕业,并已在学术界取得显赫成就的人。

而这位沈从文,论学历,小学没毕业;论学术研究,他是作家,没任何学术著作。但梅贻琦根本不看重这些,“我看的是才华”。



04


沈从文小说写得棒,人所共知, 而他还是中国最会写情书的男人!


中国公学最漂亮的校花张兆和, 当时追求者甚众,

他们被编号为“青蛙一号”、“青蛙二号”… 而当时,沈从文只能排“癞蛤蟆十三号”。


不过, 这位乡下人虽然不善言语,情商却不低, 他祭出自己的看家法宝,发起书信攻势。

张小姐收到的求爱信不计其数, 初时并不对沈从文的情书上心, 甚至还向胡适告状。


胡适曾试图劝解开解沈从文, 然而他不知沈二哥这个备胎, 是倔强的湘西人, 即使万念俱灰,也不改初心。

他还是不屈不挠地给女神写情书, 一边悲伤地感慨自己是:


“易折的萑苇, 一生中,每当一次风吹过时,皆低下头去, 然而风过后,便又重新立起了。 只有你使它永远折伏, 永远不再作立起的希望。”


却还是要坚决地表示: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样的坚持,终于感动了美人, 从“癞蛤蟆十三号”一跃转正,抱得美人归。



05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 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

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


“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 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 用半个日子写文章, 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 别的事全不能做。”


小别胜新婚, 沈从文与张兆和起初以为渡过此次难关, 爱情路便一往无前。


然而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 没有放过沈从文。

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打击, 使忧郁过度的沈从文

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

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 沈从文才渐渐恢复了健康。


1946年以后, 连张兆和与沈从文之间的感情, 也发生了危机。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政治见解, 发生了明显的分歧。

沈从文在政治上孤立无援, 在家庭上又遭到了自己妻儿的拒绝。

但沈从文从不后悔,他说: 他一生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晚年的沈从文在这样的孤独中逝世了。



06


沈张二人的情感依然是让人温暖和令人羡慕的。

那种感情藏在他为她写下的无数篇动人情书的每字每句里,

在他与她携手余生的相伴相守里,

在他垂老暮秋之时读着她给他的第一封回信还十分激动而流下的眼泪里。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当为自己感到庆幸。

——沈从文《沈从文家书》


有些人是可以用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沈从文《边城》


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沈从文《月下》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沈从文《雨后》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沈从文《致张兆和情书》


为什么要挣扎?倘若那正是我要到的去处,用不着使力挣扎的。我一定放弃任何抵抗愿望,一直向下沉。不管它是带咸味的海水,还是带苦味的人生,我要沉到底为止。这才像是生活,是生命。

——沈从文《水云》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沈从文《从文家书》


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沈从文《边城》


水是各处可流的,火是各处可烧的,月亮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沈从文《边城》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小楼上阳光甚美,心中茫然,如一战败武士,受伤后独卧荒草间,武器与武力已全失。午后秋阳照铜甲上炙热,手边有小小甲虫,耳畔闻远处尚有落荒战马狂奔,不觉眼湿。


心中实充满作战雄心,又似觉一切已成过去, 生命中仅存残余一种幻念,一种陈迹的温习。

——沈从文《浅渊》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沈从文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沈从文《边城》


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沈从文《边城》


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沈从文


投稿请直接加小编微信: Easy148

想加入 古典诗词文学交流群

扫社长二维码,邀您进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